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娄贵品 《思想战线》2011,37(2):141-142
在中国边疆学构筑的学术历程中,"西南研究"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产生过重要的影响。早期的"西南研究"以国立中山大学为代表,有着较深厚的积累。"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西南边疆的地位空前提高。为加强西南边疆的研究以适应战时需要,国民政府教  相似文献   

2.
《中国边防史》作为第一部研究我国从古至今4000多年的边防发展史研究专著,全面分析总结我国边防历史的特征和规律。本文认为该书内容丰富,目的正确,思想鲜明,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后,国际法观念和主权意识在中国开始得到广泛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法已然成为知识分子在涉外问题上频繁运用的斗争手段。于是,1907年发生的“间岛”主权危机,引发了国内各方的关注和行动。时任吉林边务处文案的匡熙民,有感于“间岛”问题之迫切,于1908年写下《延吉厅领土问题之解决》一书。该书的理念在清政府针对“间岛”问题所采取的外交行动中得以体现,展现出当时以匡熙民为代表的底层官吏对国际法的理解和运用国际法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努力,说明国际法在清末已经被知识分子广泛接受,并成为中国解决国际争端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稳定,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国家的全面小康。“三农”问题一直是困扰各级政府的重大问题之一。中央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总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钥匙,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5.
抗战时期,应用人类学在边疆地区得到重大发展.李安宅是提倡并身体力行应用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学者.他参与了中华基督教会全国总会边疆服务的顾问指导工作,他关于边疆社会工作的思想既是其参与边疆服务的经验提炼,也是今日我们观察边疆服务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6.
在边疆对于国家发展意义日渐凸显的背景下,我国的边疆研究在持续升温。然而,边疆研究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却未被聚焦,其中的一些认识已经不适应今天的现实。为了边疆研究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对其中的一些问题给予澄清。一是在如何看待中国边疆的问题上,须在揭示边疆本质的基础上明确边疆的构建性质,将边疆界定为疆域的边缘区域,确定边疆的变易性;二是在边疆治理的定位问题上,须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来看待边疆治理,明确边疆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三是在陆地边疆治理结构的调整问题上,须在调整治理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其目标和任务;四是在海洋边疆治理问题上,须依据国家治理和发展的大局来确定治理目标,促成中国由陆权国家向海陆复合型大国转变;五是要以理性的态度来看待新形态边疆,明确中国边疆的多样性和立体性;六是要看到边疆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突出,并促成了“边缘—核心”双向互动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吴楚克 《前沿》2003,1(5):109-112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品格和科学精神角度出发 ,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边疆理论研究的直接、间接关系 ,特别是力图从边疆理论研究的对象与方法、历史与现实、范畴与结构 ,以及探索边疆变迁的规律角度 ,探讨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汉书》继承并发展了《史记》对统一多民族中国边疆民族的记述,把所有边疆民族都作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的成员,这样的边疆民族历史观,对于统一多民族中国国家发展历史研究具有积极意义。整个汉王朝时期,国家战略的重点在调整与北方匈奴的关系,所以班固在《汉书·匈奴传·赞》中具体表达了处理汉匈民族关系的基本观点,即处理汉匈民族关系的策略应该是,在和亲的同时,也要进行积极的军事防御与进攻。班固还认为,汉匈民族关系的发展是有阶段性的,汉初汉王朝处于劣势,汉宣帝以后匈奴处于劣势,所以汉王朝处理民族问题的策略是“贵于未战”。  相似文献   

9.
沙勇 《求索》2014,(8):158-162
中国历史上的历朝政府,为了控制和管理边疆地区,设立机构,配置力量,协调民族关系,积极拓展国家统治力量对边远地带的渗入,治边理论和经验日趋成熟和完善,取得了一定成效。与此同时,由于统治阶级的民族观念和阶级属性等所决定的自身缺陷,历代王朝所宣扬的以"因俗而治"、"以夷制夷"、羁縻政策等为主要内容的治边理论或政策也暴露了诸多问题。明王朝在治理北部边疆和处理与蒙古关系问题中的成败得失就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0.
长城以山脉为界、陆上丝绸之路以沟壑为界、藏彝走廊以众多河流为界,自然地将中国内部分隔为高纬度、高海拔和低海拔三大生态文化区。经过五千多年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生态与文化变迁,三大生态文化区的不同民族在融合与冲突间的关系中演化,长城、丝绸之路、藏彝走廊成为多元民族文化的融合带,国家政权因有多元文化为基础而凝聚力加强,边疆随之向三大文化区的边缘拓展,并形成各民族共创、同戍中国边疆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学术研究范式的转变是内在学理与社会时势变迁多重因素交互作用之表现及结果。近代中国民族国家构筑进程中,西方异质文化的介入,催化了中国学术思维与视野的变革,边疆研究的范式也渐有变迁。古代中国的夷夏观念,长期是史家考察边疆问题的范式思维,在此视野之下,边疆研究处于"边缘"状态。随着近代民族国家构筑进程的深化,边疆研究范式渐有更张,逐步冲破传统夷夏观之束缚,渐有从"边缘"学科走向独立学科之趋向,并呈现出以边疆为本位或"中心"来考察问题的思维模式;而在民族国家视域之下,边疆研究具有巩固疆域的经世之用,边疆问题与民族问题亦非一致。  相似文献   

12.
五四问题小说的意义不在于选材的窄狭,而在于对国家社会问题的描写和回答,其意义也应该在这个思路上去考虑文学在文化发展脉络中的作用。《倪焕之》在文学的想象世界里勾画出中国前途和革命之路的必然发展轨迹,而不是文学史叙述的单纯的知识分子命运的书写和教育小说的代表。  相似文献   

13.
西方民族国家产生后,国与国之间有了明确的边界,一国境内邻近边界的区域被称为该国的边疆。这一概念于近代传入我国。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其不得不经历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民族学、人类学及社会学学者扮演了主力军的角色。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考察时段,初步论述了相关学科的学者实现边疆概念中国化的努力与成绩。  相似文献   

14.
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是保障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顺利开展的基石。海南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着理念滞后、职能不到位,投入不足、供给失衡等问题。应加大公共服务在国际旅游岛建设中的有效供给,这一方面需要强化政府的服务理念,以满足公共服务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对公共服务主体的监督。  相似文献   

15.
廖元昌 《思想战线》2007,33(5):96-101
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一个集边疆、山区、多民族、贫困为一体的边疆少族民族自治州,少数民族人力资本存量供给制度性短缺和需求性短缺的矛盾突出,根本原因是基础教育的缺失,只有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水平;发展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成人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营造有利于提高少数民族人力资本存量的制度环境,才能真正解决少数民族人力资本存量短缺问题,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姜波 《学习与实践》2009,(6):143-147
颜回在中国哲学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他没有著述、没有功德,却被人们尊称为“复圣”,这似乎有些“名不副实”,但是通过对《论语》、《庄子》中颜回形象的对照发现,这一礼遇是得当的。颜回的“好学”精神、杰出的政治思想以及“颜乐”精神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然,儒道这两篇经典关于颜回形象的记载也有不一致的地方,所以,道家经典《庄子》对颜回的记载是否具有客观真实性,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民族关系的总体状况是好的。但是,由于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原因,一些影响城市民族关系的问题依然存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民族工作呈现出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相似文献   

18.
黄桂玲  周琳琳 《前沿》2012,(2):10-11
社区作为社会的缩影,其发展状况是评价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尺度。社区相当于城市的"细胞",只有健康的"细胞"才能造就和谐的城市。文化融合、经济繁荣,无不是以社区为基本单位实现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同样离不开社区的参与。  相似文献   

19.
秦彦士 《求索》2006,(4):214-216
《墨子》研究难度极大,而城守部分尤甚。即使孙诒让也感到这一点,并坦言《墨子间诂》存在失误。所幸有相关出土文物,使我们能对孙氏之误有所校补。此文即作者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左秋明 《前沿》2010,(19):56-59
2007年度《法学家》期刊发表了一系列高质量的法理学论文,涉及到许多前沿问题: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现代法治社会,公私权力(利)的关系,人权和言论自由,三大传统法学流派研究,法治基本问题的法律监督。本文对其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简短述评,其目的是使法理学研究者能对近年来的法理学前沿问题有所把握,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