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如果说人生是一部交响曲。人的形象则如斑斓的“五重奏”。考察领导者公共形象的构成,有着五个方面的“构造类别”,它们共同构成了形象管理的主要方面,演绎着丰富多彩的不同旋律。通过这个方面十大类别的研究把握.可以更好地提升形象管理的层级.实现形象管理的科学化。物理形象与伦理形象是领导者形象第一种构造。“物理形象”是一个人包括形体、服饰、外貌在内的直观形象.它是一个人人格形象的物理基础。是“理解人物的钥匙”。“伦理形象”即人格形象或精神形象。是一个人多元素构成的精神品质。“物理形象”诉诸视觉说服,“伦理形象”则诉诸心理说服。  相似文献   

2.
康德和王国维都强调艺术独立性。从“无目的的合目的性”与“超出乎利害”、“审美意象”论与“境界”说、“崇高”与“壮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可以更深入理解两人的美学思想及联系。  相似文献   

3.
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东省委结合实际,提出加强党员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和群众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简称为“两个教育”)“。两个教育”很有创意,通俗易懂,言简意丰,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但作为一项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作,已经受到广大党员、群众的欢迎和称赞,开始显示它的生命力。加强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保持党员先进性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行为主体,没有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就谈不上共产党的先进性。只有每个党员在实践中做到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才能更好地保…  相似文献   

4.
肖福平 《求索》2008,(3):88-90
思辨理性的进程以理性存在为前提,通过理性存在的本质展示人之“此在”的自由必然;任何关于“此在”的理解和追问就是对“人与世界如此存在”问题的关怀;作为人的主体行为的模式,康德认为时空都是感性直观的纯形式;凭借关于时空的纯粹思辨,理性同样能够在知性对象以外构建起绝对的原因世界;理性思辨的目标不是现象、条件者和有限,而是绝对的源泉、无条件者和自由之在。本文沿着上述逻辑阐述了康德理性思辨的进程,并以此探讨康德哲学里的“回归自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康德哲学发起了认识论中“哥白尼式的革命”。其主要贡献在于,利用数学和自然科学成果探究科学思维方式,将认识论研究重心转向主体认识能力和认识形式。康德形象地说,  相似文献   

6.
张贵银 《人民论坛》2013,(8):217-219
从伦理道德思想和道德信仰方面来看,康德“哥白尼革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批判形而上学而在于重建形而上学,康德批判形而上学、限制人类理性,是为了给道德信仰留地盘,是为了使人成为真正不同于动植物的,真正有尊严、有价值的人,从而使康德“哥白尼革命”具有了人本主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汉语文字中,形象比喻的字、词极为丰富。也许因为我们的祖先在创造人类文明的旅途上就是靠象形文字起家的,古往今来,国人指事状物特别擅长形象的比喻。时下的人们,唯其头戴大小“乌纱”的当权者,对“大”字有着特殊的爱好,用得极其广泛、巧妙。不仅用以指陈面积、体积、容量、数量的广阔、高厚、宽绰或众多;而且用以泛指客观事物的范围或程度,以及人的主观世界的思维空间、理想观念、精神境界的广、深程度;甚或更多地用以表示“过于”和“超常”的行为。诸如: 谈论工作,口若悬河地  相似文献   

8.
《庄子·逍遥游》中的“神人”和宋玉《神女赋》中的“神女”是既包含“人”的特质又兼具“神”的特性的形象,这种不约而同的共同性为后世对人体美的刻画朝向最高审美理想——神仙风度的发展开创了先河,既影响到中国古代文人人体审美对人物风度气质的重视,又影响到后代文人关于男性人体审美在某种程度上“阴性化”的审美特质的形成以及男女人体审美的趋同倾向。  相似文献   

9.
主讲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主题:理想、责任、能力、形象张德江强调,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最根本的是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体要求是要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形象好。张德江围绕加强党  相似文献   

10.
王勇 《重庆行政》2010,12(4):74-76
渝中区作为重庆城市的形象、开放的窗口、发展的核心,目前正紧紧围绕“一区一基地”和“内陆香港”城市理想目标,以“畅通重庆”建设为契机,全力打造“10分钟渝中”。  相似文献   

11.
“自由”是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最重要的范畴。从分析思路上看,康德意义上的自由经历了从由“物自体”到“先验自由”到“实践自由”的递进过程,其中道德法则的证成是自由升华的一个重要契机。康德自由理论凸显了“人是价值的存在”这一伦理学命题,对于当前的道德建设以及现实社会问题的反思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古神话中的崇高美形象的演变,反映了华夏先民的崇高审美心理的发展。这种心理最早来自对高山的巍峨与永恒的赞叹,于是有昆仑山与朴父夫妇的具“时间”与“空间”之崇高的形象;继之,华夏先民认识到人的力量,于是创造出龙伯国人、任公子的具“空间”与“力”之崇高的形象;继之,华夏先民又进一步意识到力之使用须有益于人类的生存,于是又创造出盘古、女娲等新的具“空间”、“力”与“精神”之崇高的形象;其后,华夏先民的崇高审美心理又再次发生质的飞跃,即开始意识到人的本质特征,于是又创造出消退“时间”、“空间”崇高,而以“力”与“精神”崇高为主的羿和禹的形象,以及最为高级的“悲剧性崇高”,如鲧、刑天的形象。至此,华夏先民的崇高审美心理已发展到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3.
如今,企业的形象包装已成为企业直接关注的问题。“产品卖不出去才做广告”的想法已得到更新,“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更是不合时宜了。何谓企业形象?这绝不是简单的“企业名声”或者“企业宣传”,而是多层次的概念。它包含着企业实际状态客观评价的“企业实态形象”,寄托着企业理想目标的“企业期望形象”,被企业操作公告给社会的“企业传播形象”,在公众心目中造成的“企业认知形象”和公众经过主客观的交互判断,最后在心目中形成的“企业认同形象”等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形象的一致化程度与企业的真正实力应当是成正比。那么,企业该如…  相似文献   

14.
“自我形象”理论是本世纪心理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它揭示了在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幅关于“自我”的图景。“自我形象”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生活经历中逐步形成的。“自我形象”是一个前提、一个基石,在此基础上,一个人建立起自己的全部人格、行为乃至周围的生活环境。我们的个人生活经验总是在证实并加强这个“自我形象”,由此而形成恶性的或良性的自我循环之圈。  相似文献   

15.
20 0 3年 8月 ,湖南省委提出了理性、铁面、规范、阳光、人文、勤廉组织工作的六个新理念 ,在全省组织人事系统中引起强烈反响。本文仅就组织工作“人文”的科学内涵 ,组织工作干部的人文精神和素质的培养等问题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准确把握组织工作的人文内涵关于“人文”的内涵 ,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 ,都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 :一是“人” ,二是“文”。前者是指关于理想的“人”或理想的“人性” ,后者是指为了培养这种理想的人或理想的“人性”所设置的学科和课程 ,这两方面的意思是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表现为教养和文化、智慧和德…  相似文献   

16.
顾青 《中国人大》2010,(10):40-40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是从全球2.6万件作品中“海选”出来的,原型本来是个“大”字的初始形象,最后是世博会吉祥物专业评委之一、上海长宁区人大代表邵隆图提出的吉祥物形象从“大”到“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究竟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共产党员怎样才算先进?结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我认为关键是要做到“三有三好”。“三有”就是有理想、有责任、有能力;“三好”就是品质好、形象好、业绩好。理想是先进性的灵魂,责任是先进性的动力,能力是先进性的保证;品质是先进性的基础,形象是先进性的展现,业绩是先进性的标志。“三有三好”,体现了党员先进性的要义,涵盖了党员先进性的主旨,可以说是共产党员的内在先进性与外在先进性的结合。永葆先进性就要做一名有理想的共产党员理想信念是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在…  相似文献   

18.
两个文明建设结合──地区形象建设的内在要求形象是一个客观存在,古已有之。按照《辞海》的解释,所谓形象,就是“形状相貌”。现代汉语辞典的解释是:形象是“能引起人的思想或感情活动的具体形状和姿态”。随着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形象问题已日益显得重要,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就一再提出“中国的形象”问题,叮嘱我们要“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一个改革开放的形象”。地区形象建设的提出,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源于90年代初,产生于我国经济发展比较快的东南沿海城市,…  相似文献   

19.
慕阳 《今日海南》2011,(1):33-33
在中国,人们习惯用“考碗”来形容通过考试的形式来获取工作机会的行为,虽不精准,但很形象。而为之忙碌的人自然就成为了“考碗族”,众多“考碗族”汇聚就成了浩浩荡荡的“考碗大军”。而在“考碗大军”心里,公务员则是众多“碗”里公认的最理想的一个,甚至被誉为“金饭碗”。于是,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投入到“金饭碗”考试当中,而由此造成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使公务员考试屡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悲壮场景。这在全国是个极为普遍的现象,更是一个不正常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 ,批判性、先验性和调和性是康德哲学的三个基本特点。康德第一次给“批判”一词赋予了新的哲学含义 ,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先验”一词作了特殊的哲学界定 ,列宁将康德的哲学性质及其特点明确规定为调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