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阙祥才 《求索》2016,(4):71-76
实证主义、人文主义和批判主义是社会学研究方法的三大取向。其中,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取向在社会学学科发展过程中长期占据着主流地位。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先后经历了经典实证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后实证主义三个阶段,其引领了实证研究方法在不同发展阶段延续自然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基本内涵,凸显了研究范式的规范性、精确性和客观性,协调了经验研究与理论建构的双向互动,呈现出与其它研究方法不断整合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论古典自然法学与分析实证主义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春梅 《求索》2007,(9):114-116
在过于浓厚的“辨异”语境下,国内法学界大都肯认这样一种判断:西方古典自然法学和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是相互对立、“水火不容”的。其实,此二学派在法律基本精神、思维方式等许多重要问题上存在着广泛而深刻的相同、相通和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3.
实证主义向后实证主义的转变——读《社会科学的理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照世界观上的转变及差别,系统阐明相关学者的重要思想,以期展现西方科学哲学的发展脉络。无论是非西方国家的科学处境,还是本土化运动中千奇百怪的经验研究与摇摇欲坠的理论建构,归根到底,都在于对西方科学哲学理论的发展没有彻底的理解并吸收。在非西方学者扛着本土化旗帜游走江湖时,却不知西方科学哲学已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在本体论上坚持实在论的前提下,从逻辑实证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逐渐演变,是认识论层面上语言、理论本质的转变,也是科学活动及科学家性质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实质主义与实证主义概念的界定、特征的叙说,以及中国法学研究方法必须从实质主义走向实证主义的必然性论证,试图使人们认识到西方法治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规律就是在认识论和方法论上对实质主义的批判。而中国由于历史、文化等原因,在法治建设的今天,社会的整体思维,当然包括法学思维,总体上还处在一个形而上学的阶段。这对我们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影响巨大,但我们却往往意识不到这一点,所以有必要将这一规律总结、展现出来,以便我们能遵从规律,减少弯路。  相似文献   

5.
边沁功利主义反对自然法思想,不仅批驳古典自然法思想的两个核心要素:社会契约论和自然权利,还批判了自然法学说自古希腊以来所坚持的法律命题:自然法高于实在法,违反自然法的实在法无效.法律实证主义萌芽于边沁的功利主义,并以分析法学的形态在方法论上继承边沁的功利主义,其实质是法律的科学化.现代社会风险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随着人类社会高科技的发展超越了人类理性测度的范围,致使法律实证主义陷于"科学理性的困境".边沁功利主义为走出困境提供了重要的价值理性论题--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6.
玉明金 《传承》2013,(4):14-15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一直是实证主义法学派与自然主义法学派争论的焦点。实证主义主张法律由人制定、创造或由人类社会产生,强调在研究法律时应该价值中立,客观分析问题,坚守分离命题——法概念中不包含道德因素。而这一理论建构一直为自然法学派所诟病,自然法学派认为法与道德息息相关,并以道德为基础,违背道德的法不能被人民遵守。  相似文献   

7.
贾志敏 《前沿》2004,(7):160-162
《法学导论》凝结了拉德布鲁赫对法学的深刻理解 ,他的行政法思想 ,包括三权分立、行政法的产生、行政诉讼的功能的阐述 ,无一例外对我国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有借鉴意义 ,本文从分析《法学导论》中的行政法思想入手剖析我国现存对行政法的错误理解 ,希冀对我国行政法及行政诉讼法的发展与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法学方法论原理》一书藏巧思于弘论,寓灼见于钩深。法学方法论是一门以反思为特质、对理论研究与实务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学问。关于方法论研究对象,作者提出有四类,即方法及其内在结构和外部关系,客体及其表述之间、客体的表述与主体之间、客体的表述本身以及客体和主体等方面,研究的主题、目的,研究主体的特性。作者认为,法学研究的一般思路需要经历法学疑问、法学假设和法学假说直至法学理论的形成,其中假说是理论构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嵇红涛 《前沿》2022,(5):77-87
计算法学是利用计算机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在特定主题的法律大数据中寻求变量之间隐性规律的法学研究方法。计算法学本质上是一种实证研究方法,数据、算法和专家组成计算法学方法的三大核心要素。在运用计算法学方法的过程中,研究者可对比不同方法收集数据的特点,选择获取途径,并从真实性、有效性、一般性三个维度考察原始数据质量。综合数据变量类型、研究目标、可选择分析模型等因素构建开放性问题。选用何种计算模型依赖于研究者对法律数据和模型技术的熟识程度,计算模型分析过程是排除研究者干预的过程,对于模型分析的结果,须从模型指标、模型效果、内容价值三个方面检验评估,以期调整参数,得到最优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0.
余友辉  黄河 《前沿》2012,(21):45-49
孔德的实证主义关注知识的进化与秩序,以寻求统一基础,其目的内化历史观于其中;进化通过认识发展史探讨,三阶段法则展现了早期实证哲学关于认识的历史观,但割裂了主客关系,主体被排除在历史之外;秩序从认识的结构阐释,孔德以实证精神为基础研究人类认识领域,这一过程中他混淆了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并用实证方法虚构了一个认识主体来进行结构性分析,将认识限制在经验现象层面,认识论的前提被预断,实证主义遂转变为方法论  相似文献   

11.
谭正  张永辉 《人民论坛》2013,(8):218-219
文章分析了实证主义法学的方法论及其哲学基础,并探讨了西方实在法形成过程及其对西方现代法治的形成作出的重要贡献,文章还对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奥斯丁法哲学进行了简述,通过分析其思想著作中包含自然法理论和功利主义倾向,指出他并非单纯的实证主义者。  相似文献   

12.
於世海  何叙 《求索》2011,(11):171-173
梁启超作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和维新变法运动的开拓者,对中国法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他的法学思想是中国法制迈向现代化的明镜,给人以深刻启迪。作为资产阶级改良派代表人物之一,梁启超是中国最早较为系统接受和介绍欧美近代法学思想的人,其法学思想和实践也是伴随维新运动而展开的。梁启超教育法学开启了近代中国之“新民”教育,为国民思想之开化和近代中国女子教育之立法点亮了启蒙之灯,其体育法学思想更是为近代中国国民性之重建做出了重大历史性贡献。梁启超从不同角度阐述并提出了诸多教育法学思想,成为当代中国教育法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渊源。  相似文献   

13.
雒新艳 《求索》2013,(11):80-82,18
依据不同思维路径和理论构建方式,历史观经历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型。传统历史观主张历史是客体不断向主体展示自身、主体则不断规范引导客体的双向互动过程,具有连续性、总体性和方向性。马克思唯物主义历史观在黑格尔历史哲学思辨的基础上,围绕人的物质资料生产,借助社会矛盾运动构建起历史与逻辑双向互动的总体性过程。以米歇尔·福柯为代表的现代历史观则强调历史的间断性、偶然性特征,主张现实个人主体的碎片性、孤立性与个体原子性,割裂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的整体主义视域,造成了严重的社会生态后果。为此,只有在正视个体现实力量的基础上,借助国家及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并调整克服个体间的孤立性与碎片性特质,重建社会个体间的真实性社会联系,实现历史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才能回归并发展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15.
对于法律的形成,存在着"习惯—习惯法—成文法"的三段式观点。历史法学派学者们的理论论述更是给这种观念提供了依据,在其著作之中一般认为司法判决、制定性法律从历史层面来说多源自大众行为的行为习惯、风俗、民族传统等等。而从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角度中,笔者看到了"惯习"这一词汇,由此产生了诸多疑问。习惯与惯习分别是什么?惯习与习惯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异同?惯习在上述法律发展的三段式结构中处于何种地位?对此,尝试从惯习的源头——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视角进行梳理,以期对我国法制现代化建设起到抛砖引玉之功用。  相似文献   

16.
龙庆兰 《新东方》2001,10(2):60-63
民法典的编纂今天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但是民法典的体系,应该仿效德国民法典、法国民法典,或是采用其他体系,还存在很大的分歧。本文通过对《大清民律草案》,北洋政府的《民律第二草案》,以及《中华民国民法》和1922年《苏俄民法典》编纂历程的回顾和体系的分析,找寻中国民法典应师从德国民法典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7.
宋涛 《前沿》2010,(21):73-76
针对社会实证分析方法的研究,应采取新制度主义法学派的视角,并着重参考马克斯.韦伯的诠释社会学的观点,特别是将其"价值无涉"的观点引进社会实证分析方法,在事实与价值相分离的基础上论证社会实证分析方法的合理性。在研究科学主义对社会实证主义起源的影响后,检讨揭示出两种方法论在逻辑起点"应然"与"实然"的区别,放弃在科学主义方法论在本体论论证中的全盘套用,廓清社会分析实证方法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德国是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其法学教育制度具有训练严格、循序渐进、注重实务等特点,对于我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的法学教育制度改革应以职业层次为基准对法学教育体系进行定位,以法律应用为目标对法学教育内容进行规划,以司法考试为导向对法学教育方向进行调整,以素质教育为重点对法学教育方法进行改革,以资源共享为基础对法学教育资源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19.
余七子 《前沿》2008,(5):134-137
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否是法学,一直是个争论已久的话题。本文认为中国古代不仅有律学,也有法学,而且中国古代的律学是具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法学。笔者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论述:法理探讨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私法著书较早、内容结构简约;成文法是法律注释的依据,内容涉及面广,方法多种多样;判例研究呈现多样化形态;法学教育以官吏明法为重任,官学与私学相结。  相似文献   

20.
“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对科学的逻辑分析,所以马克思辩证法本质上就是实证的逻辑。但由于其把马克思辩证法完全作科学化和实证化的理解,致使其彻底割裂了马克思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真实的内在联系,反而使马克思辩证法本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也丧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