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晚清举人龙绍讷的六首《榕城竹枝辞》中,首先描写晚清贵州苗侗社会的自然环境,然后涉及歌舞娱乐、饮食习惯、民族交流等几方面。既体现苗侗地区本来特色,也将晚清大变革背景下苗侗地区经济文化的新发展体现出来,是研究晚清贵州社会不可缺少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2.
五四的白话文运动与晚清的白话文运动在人事关系、办刊经验、舆论造势、理论建构上均有密切的联系,但晚清的这一运动在民初趋于消沉。在百年之后以比较的视角回望五四,会发现五四的白话文运动在改革路径、逻辑思路、革命态度、政治时势背景诸方面不同于晚清。这些独特性正是五四白话文运动得以成功的保证。学界"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研究思路很好地发掘了五四对晚清的继承性,却又忽视了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3.
袁志成 《求索》2011,(10):187-189
晚清时期,词坛楚军突起,欣欣向荣。湘社是晚清湖湘词坛重要的词社,成员之间相互切磋,不断提高词艺,在词风上表现出对浙西词派咏物词风的承继。湘社虽然是偶然的暂时性的词人社团,却也给晚清湖湘词坛带来了新气象,既是对湘中六家词的继承,也促进了晚清湖湘后期词坛的发展兴旺。  相似文献   

4.
康有为是晚清今文经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经学思想融汇中西,综摄古今,形成了博大的理论体系,他以今文经学为根基吸纳西学而改造传统经学,实现为变法造势之政治目的,此创新之举堪为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新契机。本文选取康有为的今文经学思想为切入点,以晚清今文经学的发展趋势为背景语境,以期探讨与反思康有为的经学思想与晚清今文经学发展的时代意义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刘敏 《前沿》2013,(4):149-150
驿站制度到晚清流弊丛生,逐渐衰落以致被裁撤。鸦片战争后,“客邮”兴起,海关代办邮政,邮政国家化的变局迫使清政府逐步调整中央管理机构。先由总理衙门兼理,再到外务部代管,最后到专办机构邮传部的建立。邮传部设立是晚清邮政近代化、专门化的最大成果,极大地推动了晚清邮政的发展,是晚清中央机关近代化的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6.
黄璜 《传承》2013,(9):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湘系军事官僚集团在晚清政治舞台上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研究湘系军事集团向军事官僚集团的转化,是晚清政治史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黄璜 《传承》2013,(7):121-123
晚清中国自然灾害频繁,对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当时的社会矛盾的发展并使其激化,并与其相互纠结在一起,影响着整个近代的中国。从晚清中国的自然灾害入手,分析自然灾害给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与晚清社会出现的各种矛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清代是词学的全面复兴时期,然而海峡东岸的台湾在人清之后的前二百年里却没有产生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词人.到了晚清,随着台湾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这种局面发生了改变,同时出现了许南英、施士洁、洪弃生和林痴仙等本土词人.他们都亲身经历了晚清台湾的历史风云和沧桑剧变,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生平经历极大地影响了他们创作.晚清台湾词的文学史(词史)意义突出体现在“词史”与“词体革命”两个方面,而历史文化意义则主要体现在“台湾情结”和“爱国深情”两个方面.晚清台湾词作为宝贵的文学遗产,不应被词史研究忽视.  相似文献   

10.
关于李鸿章在晚清对外交往中的表现,一直以来褒贬不一。本文试图以史学界较少涉及的晚清与秘鲁关于华工问题的交涉为研究个案,分析李鸿章在其中的表现,并试图以此来较正确地评价李鸿章。  相似文献   

11.
郑伟 《求索》2013,(9):81-83
“蜀学”是巴蜀学术的代名词与灵魂.在晚清更是与“湘学”比肩的中国两大学术中心之一。宋后。蜀学进入了沉寂期,随着清张之洞、王阊运等入讲蜀地,蜀学又开始了一个由宋明理学到古文经学,再到今文经学的嬗变历程,蜀学从此得以复兴。成为中国经学史上的一座高峰。而在晚清蜀学这两次转向中.以廖平为代表的毂梁学研究成为承前启后的节点。它充分吸收了以张之洞为代表的清代正统汉学的有益因子。为晚清蜀学的第二次扬弃奠定了学理基础,同时也为晚清蜀学今文学派学风的形成及其最终的成功转型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罗爱华 《求索》2008,(10):185-187
晚清西方叙事中的西方形象是在近代中国向西方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出现的;西方形象承载着中国想象中的中西关系与世界秩序,见证了中国人西方知识的进步和西方观的变迁过程。对它的研究不仅将导向对晚清中国文化的认识,对于理解晚清以后的文化潮流、甚至对理解我们目前的文化处境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张威 《求索》2007,(2):173-175
以青楼为代表的市井娱乐行业的繁荣兴旺成为晚清时期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鲜明特征。其中以《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为代表的晚清白话谴责小说中有过大量的,细致,生动的描写、刻画。在语言上,小说中都运用了一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行业词语,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研究,我们可以从中看出风行一时的晚清市井娱乐风俗文化的兴盛程度以及当时人们的价值观。同时,晚清市井文化也为这些词语注入了更丰富的含义。  相似文献   

14.
董传岭 《前沿》2007,(4):169-171
晚清山东疫灾频发严重,而人们抵御疫灾的能力低下,疫灾造成大量的人口和牲畜死亡,对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晚清山东为防治疫灾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晚清上海的国际移民与海派文化的多元组合邹振环复旦大学副教授在晚清的上海,移民人口包括来自江浙等省的国内移民和来自海外的国际移民。晚清来沪的国际移民,据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的研究》一书的统计,从1843年的只有26入到1910年的高达15012人,不到70年,上海国际移民  相似文献   

16.
晚清小说理论是我国小说理论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其中有许多精湛深刻的论述,大大丰富了我国小说理论的宝库,促进了晚清小说创作的发展。本文试对此作一简略评述。  相似文献   

17.
晚清时期 ,官吏腐败全面恶性发展 ,已渗入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层面 ,并呈现出“末世”疯狂情结。它对晚清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如禁烟斗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清末新政等都产生了极大的危害作用。晚清官吏腐败的根源在于封建专制体制及其衍生出的特权制度。对此问题进行探析 ,有助于我们管窥历史 ,警醒现在  相似文献   

18.
薛婷 《传承》2010,(24):90-91
在国际政治风云变幻、清王朝大厦将倾的19世纪后期,李鸿章作为晚清第一重臣影响着中国的内政外交。李鸿章的个性体现在其自身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腐朽与开明的矛盾以及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矛盾。而这种矛盾性正是晚清社会在李鸿章身上的形塑。  相似文献   

19.
方智文 《创造》2021,29(2):71-80
19世纪中后期,电报成为列强势力渗入的"先锋军".在维系中国主权、抵制西方势力扩张的博弈中,中外电报交涉孕育而生.目前学界关于晚清时期电报交涉史的研究成果丰硕.如:《近代化的"退"与"进"——近代上海电报通信权的交涉》一文,主要就晚清时期上海地区电报主权经历了"丧失"与"收回"两大阶段的历史进行了阐述.①胥猛以历史人物为视域,对电报交涉史进行了考察,主要凸显的是盛宣怀对维护中国电报利权的贡献.②王东的《清末中俄东北边境电报线的交涉》,就东北地区的电报主权问题与俄国的交涉情况展开介绍.③由此可见,目前的研究,多以人物、地域、法律或特定的历史事件为视角,而从宏观上探讨晚清中外电报交涉对外交近代化产生影响的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在分阶段介绍晚清中外电报交涉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电报交涉视域下晚清外交的时代特色,分析其长处与不足,以期加深对晚清外交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警政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而经费的收支直接影响警政的实效。相较于传统的保甲、团练等旧式治安力量,晚清湖北警政的创建与发展具有近代化意义,警政经费的规范与保障初步确立便是这种体现。但这种变革后的经费体制仍然存在诸多传统因素,传统与现代兼具的状况是晚清湖北警政的时代特征。警政经费的制度性措施、收支境况和社会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晚清湖北警政的实效和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