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朱汉民  曾小明 《求索》2010,(9):121-122,251
玄学与理学是一种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学术思潮。魏晋、宋明的学者是在重新注释儒家经典过程中完成思想创新,而言意之辨正是他们通过诠释经典而实现思想创新的新方法。从方法论意义上分析、讨论玄学、理学的言意之辨,可以发现这两大思潮在经典诠释方法方面传承发展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
牛军 《思想战线》2002,28(2):93-96
魏晋玄学中的“言意之辨”作为一个哲学命题渗入到我国古代文艺理论中 ,是很值得关注的问题。玄学认为“道”是“无名”、“无形”亦即无限 ,便产生了“道”能否用名言概念和具体形象来表述的问题。在持续不断的争议中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 ,这一命题都在不断地促进、丰富着我国文艺理论的发展建构。  相似文献   

3.
时光进入2009年12月底,京城遭遇了入冬以来最大的一股寒流,温度骤然降至零下十几度。李庄案以这样一种方式曝光于公众面前,对于中国众多正在办理或曾经办理过刑事案件的辩护律师们而言,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  相似文献   

4.
语言与逻辑是紧密相连的。古汉语书面文献的一些特点和西方演绎逻辑的影响,都会造成对原文文意、逻辑范畴的理解偏差。在相关语言对应比辞排比的基础上,可以发现《墨辩》的"类"是"有以同"的开放的自然类,元素属性组也是开放的自然类。自然类元素、属性两两类比所得的"类同、类异"是必然性的结论,类比推理的性质根据具体情况表现出演绎或归纳性。《墨辩》没有"效式"推理,只有以类比为基础的"知类""推类"。没有自然类的概念和事物属性同构假设,古人和今人都难以准确"知类",从而导致"推类之难"。  相似文献   

5.
曾毅  ;滕新才 《求索》2014,(12):173-177
刘勰“辨骚”是从汉人的“骚辩”开始的,其目的不仅仅是要对之进行评论,更重要的是要在汉人“骚辩”的基础上树立己论。刘勰借汉代“骚辩”而立的己论主要有四个方面:肯定屈骚的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并高度推崇其意义和地位;肯定屈骚文学的巨大影响;对文学与经书(经学)的关系给予了较为正确的区分,且对文学创作原则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了较为科学的文学批评原则。这四点乃是刘勰屈骚批评的重点,亦是南朝屈骚批评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公元三世纪的中西方思想界,随着玄学与基督教的兴起,出现了一股解经热潮。中国以王弼等玄学家为代表,提出"得意忘言"的方法来解读典籍,融合儒道思想;西方则以奥利金等教父的释经最为活跃,主张对圣经采用"寓意解经法",会通两希文化。从文化会通的视角来看,两者在背景、语言观、思路和影响等方面都有共性;解经文本的语言也因思想会通而体现出张力性与对话性。通过比较互参,有助于深入认识两种思想的历史内涵。  相似文献   

7.
从古至今,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学界的争论焦点,到了市场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如何合理处理二者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公平正义与功利的关系在儒家理论视域中即义利关系,南宋时期儒家义利思想趋于成熟,出现了以朱熹为代表的"融利于义"义务论义利思想与以叶适为代表的"成利致义"功利主义义利思想两大思潮,二者围绕着义与利何者更具优先性的问题展开了激烈论辩。以此义利之辩为思想进路,可为公平正义与功利二者关系的现代诠释提供来自中国智慧的思想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欧洲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思想的角度出发,赫茨尔将建立犹太人自己的国家理解成解决犹太人问题的唯一方案,其犹太复国主义的思想和实践是建立以色列国的基础。马丁.布伯的文化犹太复国主义观指出了以赫茨尔为代表的政治犹太复国主义的局限性,认为犹太国家的建立必需植根于犹太传统和犹太文化。以上二者争论的实质,是欧洲性与犹太性、普世思想与民族传统之间的争论。  相似文献   

9.
刑事辩护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要作刑事辩护?在民主与法制巡回讲坛上,不少律师找到了答案,重拾了信心。  相似文献   

10.
中外优秀法律文化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论渊源。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中外优秀法律文化的传承与借鉴关系,对于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科学内涵,充分认识人类法治文明的发展规律,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企业文化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因素。了解中外企业文化价值观形成背景及其在价值目标、价值实现手段和价值评判标准等方面的异同,对于企业或集团在跨国经营中能否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显得尤为重要。由此,有必要在对中外企业文化价值观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企业成功实施跨文化管理的策略及恰当处理文化冲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0,(16):15-17
“崇文”“宣武”走进历史转眼之间,北京的“崇文区”与“宣武区”不见了。崇文区、宣武区的称谓始于1952年9月,而崇文门、宣武门的历史,则要追溯到明代永乐初年北京城初建的时候,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宣武门外菜市口是元明清三朝的刑场,文天祥在这里英勇就义,谭嗣同在这里慷慨赴死。  相似文献   

13.
罗兰.巴特的《S/Z》解读了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提出可读文本中存在五种语码,这些语码被认为包含了对人类经验的许多成规性的观念,对文本的理解就建立在这些成规性观念之上。詹姆逊认为,任何文本既是历时性的又是共时性的,巴特的错误在于,在一个假定的历时性框架之中,借助二元对立系统将他拒斥和否定的文本形式斥为现实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来说,过去文本的意义在于它的现实性,这些文本将揭示我们所处的社会经济时期的局限与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