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敏律 《求索》2007,(3):188-190
九叶诗人借鉴和吸收20世纪30年代英国新批评派的反讽理论,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率先提出了新诗戏剧化的重要原则,这个诗学原则的中心观念即悖论与反讽的运用。这就使得九叶诗人诗歌中的对比手法的运用都充满了反讽性,这种反讽性对比包括荒诞和严肃,沉重与轻松的对比,也包括存在于诗歌内部语调之间的不同即克制的陈述与夸大陈述的不同之间的对比。它反映出九叶诗人既关注社会现实又不愿被一般性的现实情景所束缚,而要高踞于现实之上对现实包括对自我进行嘲讽的智者心态。  相似文献   

2.
王珂 《思想战线》2003,29(3):74-78
英美意象派诗歌及自由诗革命对中国新诗初期诗体建设产生了巨大影响。以意象派诗歌为代表的欧美现代诗歌运动促进了中国诗歌的现代化进程;而处于"五四"激进时代的新诗人对意象派诗歌和自由诗革命的误读,特别是对意象派诗歌诗体的自由化和内容的平民化的过度迷恋,导致了新诗的过度自由化、散文化,直接加速了中国的新诗革命,不仅影响了新诗革命的态度、方式和内容,也影响到了新诗草创时诗的形态、体式及初期新诗的文体特征、文体价值,甚至整个新诗历史的诗体建设。  相似文献   

3.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经纶外,诗词余事”。他写诗,关怀诗,关注我国现代诗歌。他虽然没有系统严谨的新旧诗论,但从他的书信言谈中,表明了他对新旧诗和新诗形式的基本看法。本文试就80年来中国现代诗歌实际,谈谈毛泽东新旧诗观及新诗形式论产生的背景,探究其内涵和价值。一、“以新诗为主体,旧诗可以写一些”爱旧诗写旧体或爱新诗写新体,这是欣赏者创作者的个人情趣,别人无可非议。毛泽东从小饱受中国诗词歌赋熏陶,对古典诗歌情有独钟,并以旧体创作了许多意境宏美、意蕴丰厚的佳作。就其欣赏情趣和创作习惯而言,他偏爱旧诗,…  相似文献   

4.
中国诗歌在八十多年的流程里,几经波折,形容百般,诗歌流派和群落明明灭灭,新、旧两体明分暗渡,构成20世纪中同诗歌灿烂的星空。自由体新诗在新文化运动中、30年代、80年代掀起三个高潮后回落,中国诗歌数度陷入迷惘和困境。当代诗歌繁而不荣,昌而未盛,意象芜杂、零乱,题材雷同,主观意绪排挤诗质,语言粗陋且平庸,诗歌产品“私有化”现象严重……中国诗歌以何种姿态推启新世纪的门扉?笔者认为,中国诗歌必须调整目前的“自流”状态,注重纵向汲取和传承,不废横向移植,吸纳姊妹艺术的优质,潜入现实社会生活和人类灵魂的内层,追求诗歌本来命义,重建现代汉诗的语境。  相似文献   

5.
王光利 《求索》2011,(9):187-189
英美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诗歌在二十世纪初的互动对双方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在意象呈现方式上的契合,意象派诗歌主动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营养与变革的驱动力。同时,中国诗歌受意象派运动的影响,冲破了旧诗格律与体式的藩篱,获得诗体的大解放,迎来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本文分析了中西诗歌互动的渊源,总结了中西诗歌互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诗缘相投的闻一多和徐志摩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曾一起切磋诗艺,共同倡导新诗格律理论,并创作了大量的新格律诗,进而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了新格律诗派,开创了中国现代诗歌艺术的新时代。但是,他们的新诗格律理论与创作却又显示出各自独特的审美特征与诗学价值,从不同的方面为新诗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7.
雷斌 《前沿》2010,(18):157-160
审美视点是诗人创作的起点,也应该是理论阐释的起点。“新诗二次革命”最深刻的命题之一就是要在诗与现实的审美关系上展开对话与重建。诗人把握现实的方式不同,会让我们看到不同的世界,形成不同的话语,创造出不同的艺术形式。中国传统诗歌的审美视点是独特的以物观物、’神与物游的观物感物方式和表达策略。中国新诗的审美视点是“以我观物”。由自我表现走向审美体验,以心观物,以心观心,化心为物,从而打通与中国传统诗学的隔膜,回应现代西方诗学的发展的潮音,是时代赋予21世纪中国新诗的使命。  相似文献   

8.
现代诗人李金发,20世纪20年代,通过移植与模仿法国象征主义诗人波特莱尔等人的创作,在中国诗坛上建造起一种新的诗格:“象征诗”。这于中国传统诗歌而言,无疑是“新的颤栗”。它推动了中国新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9.
《台声》2016,(16)
正古典诗词和现代诗歌,都是诗歌创作的形式,都是中国文学的载体。适当运用古典诗词形式,可以写出现代思想情感的佳作。胡乱采用现代诗歌的形式,也会写出封建意识的劣作。诗歌创作,并无载体新旧的问题,只有艺术表现的优劣问题。自"五四"新文学运动之后,新诗成为诗坛主流,古诗退到边缘地带。这个情况,可以说是新诗革了古诗的命,也可以说是古诗自己抱残守缺的结果。近年来,在复兴中华文化的呼声  相似文献   

10.
"初期象征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第一个初具流派思潮性质的诗歌潮流。象征主义对诗歌"暗示"的要求,使初期象征派诗人将诗歌的音乐美与绘画美看成一种超越形式文法的组织法则,一种利用语言技艺来营造诗质的手法,体现了诗歌艺术本体意识的自觉。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文学“为人生”的价值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诗的创作态势。但在20世纪30年代,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派诗人群却表达了对诗歌价值的另外一种理解,即艺术本位观念。他们以“纯诗”的面貌出现在诗坛,以形式而不是内容作为自身的关注焦点,既提出了完整的诗艺理论,又创作了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5,(12)
<正>台湾诗坛,六十多年来,始终是泛现代诗派掌控,从来没有独立的新诗评论空间。虽然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也有过几次新诗争辩,仅止于诗歌语言形式争吵,无关乎新诗主题宏旨,距离诗学论战的水平相当遥远。70年代之初,出现第一次也是台湾诗坛唯一的新诗论战。关杰明、唐文标发难,严厉批判台湾现代诗,造作形式,脱离现实。交战双方阵容壮大,缠斗经年。这次新诗论战,揭破台湾  相似文献   

13.
60年代初期 ,在台湾正是传统与现代剧烈碰撞之时。余光中以现代美学的视野 ,对唐代诗人李贺做了深入细致的分析 ,并将其研究心得与创作实践相结合 ,开拓了现代诗歌艺术的境界 ,为中国古诗传统的现代性转化提供了一个极佳范例。  相似文献   

14.
知性诗学西风东渐,"知性"成为建构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现新诗发展品格与途径的重要概念。中国现代诗歌以其"忠实于现实生活基础上"的知性与情感高度融合的精神,体现出区别于西方的独立民族品格,彰显出区别于西方知性传统的另一些实质性问题,穆旦的"新的抒情"正是这一诗学追求的最高体现。评论界对其研究仅停留于穆旦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对其晚年"新的抒情"之延续与发展,并无实质性研究和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从1920年发表《西岸》开始到1931年发表《奇迹》为止.新诗创作历时11年多,留下两本诗集《红烛》和《死水》以及遗诗《真我集》,诗的数量并不为多,但诗的分量却很重。他对新诗的独特创造是中国新诗史上的一个“奇迹”。闻一多诗歌的独特价值,主要体现在诗歌的内质、诗歌的格局与诗歌的艺术品位上。一、体现在诗歌的内质上,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鲜明的民族文化品格和沉重的历史使命感相统一的深厚的爱国主义精神。1.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作为诗人深层的精神意识,它一在贯穿于闻一多的整个诗歌创作中。从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清楚…  相似文献   

16.
具有民族化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 ,发展到 2 0世纪 3 0年代 ,已经基本定形和成熟了 ,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戴望舒的努力是功不可没。戴望舒的诗歌是在现代和传统之间进行合理的审美选择 ,把自己深受民族文化熏陶的审美追求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 ,形成了一种独具民族特色的中国现代派诗歌的新形式 ,成为外来诗歌形式与中国民族传统有机结合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作为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主要诗歌流派 ,新月派的理论和实践都十分重视诗歌的艺术美。作为一个把诗歌创作视为生命的极富诗才的一代诗人 ,朱湘的诗也是极具艺术美的。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其创作具有中国古典诗的意境美、含蓄美 ,也体现在他对外国多种诗体进行了有益尝试 ,使诗歌呈现多姿多彩的风貌。朱湘不仅是闻一多“三美”诗歌理论的实践者 ,同时也以自己的大胆吸收和尝试 ,开创了现代诗歌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新诗,当前也正处于一个剧烈变革的时期。其朕兆,便是近年来涌现的新诗潮。这个新诗潮不但新诗彩绘纷呈,而且包括人们惯称的旧体诗也出来争奇斗艳。剖析这一诗潮的起因,正确把握其与中国诗歌传统的关系,对我们推动诗歌创作的更加繁荣显然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诗发端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而“白话”作为新诗赖以存在的语体,它是在当时人们日常口语的基础上,经过传统白话语言和欧化语体等多重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形式。尽管白话诗中的“白话”不等于口语,但它与口语的关系最为密切。“白话”本质上就是一种叙述语言,所以,白话诗具有赖以存在的叙述基因和要素。虽然白话、口语一直是百年新诗史上最为重要的焦点话题之一,并且以不同面目反复出现,但真正能与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诗相提并论的,也只有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口语写作思潮。无论“前口语”还是“后口语”,实质上都是一种叙述语体,并且以此前后呼应、影响,从而形成了大面积的诗歌叙述风气和思潮。如从历史过程看,无论是新文化运动中的白话叙述诗,还是新时期启蒙年代的口语叙述性写作,均为中国现代诗的叙述学提供了典型文本和叙述思想。  相似文献   

20.
甘安顺 《桂海论丛》2011,27(4):122-124
现代新诗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产生的,它存在着因背离诗体创新传统而先天贫血等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新诗必须明确自己的创新方向,必须遵循诗歌的创作规律,坚守新诗在继承中创新的原则。任何诗歌都是语言和文字的艺术,都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因此,新诗必须从体式上发挥汉字的特点,创造诗歌美的形式;创作中必须感悟大自然的律动,坚守诗的诗性品格;必须从内容上融入崇高的人文精神,创造诗歌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