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企业的性质:契约理论和演化理论的比较和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和综合契约理论与演化理论中的企业性质,本文意在阐明一个更具有普遍意义的有关企业性质的观点,指出企业的存在、边界和内部组织结构受到交易成本和知识积累的共同作用。企业的认知过程和契约建构共处于一个广义的企业学习周期中,前者属于搜寻新知识阶段,后者属于有效利用现有知识阶段。企业研究的逻辑起点应该是基于实现企业家的判断力(创新),随着共同知识的积累,知识从默会变为编码后,企业便进入契约设计阶段。  相似文献   

2.
王海若 《求索》2023,(4):187-195
根据认知主义的语义不可区分观点,说话者关于模糊语句的真值判断必将伴随相似情形的干扰。为了保证这样的干扰不影响模糊知识的可靠性,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姆森提出了容错余地原则。在语义不可区分观点下,容错余地原则不仅可以保证清晰情形下说话者的模糊知识的可靠性,还可以解释边界情形下说话者的无知。威廉姆森的语义不可区分观点对模糊知识的分析与普理查德的双层相关替代理论对知觉知识的分析一致,利用双层相关替代理论可以对容错余地原则和边界情形作出更为严格的定义。通过对语义不可区分观点下的模糊知识进行双层相关替代分析将发现,在语义不可区分观点下,说话者对模糊知识的拥有是不稳固的。  相似文献   

3.
郭士倜  仲伟周 《求索》2007,(12):16-18
企业家型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与科斯的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是不同的两个问题。企业家型企业是创业时代突显出来的一类特殊企业的抽象,它代表着这类企业的特殊行为。本文主要回顾了相关文献对企业家型企业功能及本质问题的讨论和揭示,认为创业解释是对科斯理论的具体化和历史化;同时指出对于企业家型企业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4.
《研究与交流》2006,(4):41-41
如果效益滑坡的企业将企业文化推到了穷途末路,难以维继,那么,企业也会如同生存在企业夹缝中的小草,无法照到阳光,难以获得养份,不濒临绝境,但也无法长大。为什么持这样的观点?因为企业文化的魅力与作用会促进企业起死回生和效益复苏。如果将企业文化作为指导企业员工言行的一项潜规则来看,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借鉴学习型组织理论的一些有益观点和做法,阐述了为什么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对党校应如何完成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将建设学习型政党这一任务落到实处,以党校的工作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企业的建设,最终实现对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推动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世界,提升执政能力,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又快又好发展,最根本的是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理论联系实际,掌握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的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好立场、观点、方法,重点是学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发展什么和怎样发展等这些带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上的立场、观点、方法。  相似文献   

7.
西方新资本结构理论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结构理论所研究的基本问题是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西方经济学界围绕这一基本问题展开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资本结构理论。20世纪70代以来,随着信息经济学、委托代理理论等现代分析工具引入资本结构分析,资本结构理论研究获得了新的发展,一系列解释资本结构问题的新观点便应运而生,其流派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以下几种: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等。  相似文献   

8.
王坤 《理论月刊》2005,(12):41-43
现代社会涌现出一大批的咨询,会计,营销等知识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有着与汽车,电视机等资本密集型企业不同的内部特征.企业契约理论已对传统的资本密集型企业的存在问题做出了很好的解释,但是知识密集型企业的存在似乎对企业契约理论提出了挑战.本文以知识密集型企业的新特征为突破口,分析了"资本雇佣劳动"向"劳动雇佣资本"转化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胡继立  年志远 《求索》2011,(4):9-11
企业控制权是企业理论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理解企业性质的关键。文章围绕契约理论中企业控制权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和述评。首先综述完全契约理论中委托—代理理论对企业控制权的观点,指出完全契约理论对企业控制权内涵规定过于狭窄;其次,对不完全契约理论中交易费用经济学对企业控制权存在范围的研究进行分析;再次,阐述不完全契约观下的企业控制权研究,重点分析了GHM理论对剩余控制权的认识,并对与GHM理论相关的企业控制权研究进行介绍;最后,对基于契约观的企业控制权研究进行评述,分析了目前研究面临的困境和难题,给出造成困境原因,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可能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朱云生 《前沿》2009,(7):49-51
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本文通过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进一步分析研究,详细回答了现阶段对人们于社会主义本质存在的模糊认识:为什么我国生产力还不发达,为什么要积极鼓励非公有制的发展,以及如何看待目前中国社会收入差距等问题,从而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现实存在的差距,提高了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与交流》2001,(1):41-41
与私有化的倡导者们不同,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在经济绩效方面,公有企业与私有企业不分轩轾;并且,公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还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而私有企业不可能带来这样的效果。英国的两位学者史卓顿和奥查德在《公共物品、公有企业和公共选择》一书中,从理论和经验证据相结合的角度对“公有企业无效率”、“公有企业的出路在于私有化”的观点提出质疑。该书从以下几方面论证了公有企业的经济绩效,并对私有化的观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12.
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陈宏志 《求索》2005,(8):27-28,176
一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变迁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不长,但对于企业战略管理的研究一直倍受国际国内理论与学术界的关注。从理论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企业多元化、以资源为基础的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理论、高度重视环境因素、战略柔性、基于人本导向的企业发展战略理论、以复杂性科学为基础的系统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生态系统理论、社会关系网络系统理论、和谐管理理论等开始受到高度的重视。朱江(1999)、尹义省(1998)等人对我国企业的多元化问题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实证研究;王毅(2002)、陈劲、许庆瑞(1999)、刘冀…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与交流》2005,(4):39-40
1、隐藏在企业能力背后的是什么?企业知识理论认为,隐藏在能力背后、决定企业能力的是企业的知识以及与知识密切相关的认知学习。正是知识所固有的性质导致了企业的核心能力。因此,测度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尺度包括:创新能力、难以模仿、可持续性以及学习能力。正是在这几个方面,企业知识,尤其是隐性知识发挥了关健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企业竞争优势一直是战略管理学的研究热点,竞争优势主流观点存在着核心刚性缺陷、知识刚性缺陷、内部性缺陷、复制性缺陷,而演化理论可以很好地通过惯例、搜寻、创新、技术变迁、制度环境、竞争方面解释企业竞争优势,并弥补竞争优势主流观点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宏观环境为国企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我们还应看到,国企改革成功与否,决定因素在于企业本身。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与工业时代有很大不同,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知识,而不是投资。因此,在这种时代企业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企业文化力的竞争,而企业文化力的竞争,在根本上又表现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否雄厚。在当前同样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同样的国际经济一体化和买方市场的条件下,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充满活力,蒸…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化是基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道德意识、价值观念、政策、管理制度、知识、技术、风俗习惯和行为方式的总称。生态文化的目标是倡导健康生活,合理利用社会资源,最大限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以最科学合理的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和改善,达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经济学和生态学相结合的生态文化理论。  相似文献   

17.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便没有对真理的追求。政治教师教学的创造什和艺术性.就在于他能将自己丰富的情感融进抽象的理论中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思想鸣.使教师和学生双方处于高教学的实效性。学中,怎样体现情的点滴体会。一、创设意境,激发情感。政治理论观点的提出,但缺少意写,这往往使学生感到这些理论和观点离生活太远。教师在讲这.些观点时,应尽可能创设意境,让学生神游现实。如我讲到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要素时,我不急于讲解,而是要求一位学生讲买灯泡的过程。然后,我接着问学生,售货员为什么要试灯泡?…  相似文献   

18.
张月泉 《当代广西》2009,(20):36-37
六个“为什么”是当前思想领域的热门话题。六个“为什么”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政治、经济和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正确回答和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理论学习的途径,也是对理论学习成果的检验。为此,本刊特约请自治区党校张月泉教授对六个“为什么”问题进行一一解读。对照六个“为什么”我们回答得怎么样,努力方向在哪里?希望每一位党员都可以从问题中吸取到理论学习的智慧和动力,把回答问题的过程当作理论武装的深化过程。  相似文献   

19.
知识价值论观点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美国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第一次提出“知识价值论”,引起学术界的轰动。特别是,随着经合组织提出“知识经济”概念之后,“知识究竟能否创造价值”的问题在中外经济学界引起广泛讨论,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新的理论。了解这些观点,对研究当前知识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知识价值论”根据“知识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知识价值论”可分两类:一是“取代说” ,二是“发展说”。(一)“取代说”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价值论已经过时,必须用“知识价值论…  相似文献   

20.
一、坚持和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观点 在科学发展观专题理论学习上寻求突破,全面适应铁路跨越式发展的需要,是局党委对各单位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的要求。 一是学习观念上寻求突破。各单位在开展"为什么学科学发展观"的大讨论中,首先从认清企业的性质上感到企业需要组织学习,营造学习环境。其次摆正企业理论学习的地位,改变学习方式。再次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上找差距、揭矛盾。通过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学习,融入到企业的各项管理中去,各单位干部职工树立了新的学习理念,有的实现了三个转变;由拥有文凭向拥有水平转变;由阶段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由学什么向学会什么转变。有的树立了五个理念:学习就是工作的理念、学习就是责任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