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艳华 《前沿》2012,(14):53-54
士是中国最早的知识阶层,以弘道为己任,然而由于士本身的依附地位,使得作为道之载体的士必须入仕才能更大范围地使道发扬光大,但一旦入仕,士必然会遇到独立人格的追求与依附地位之间的悖论,这一悖论在孔子和孟子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当代仍有回响.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矛盾,其一是与儒学有关,儒学这一人世之学必然会遇到这样的矛盾,其二是与士的阶级地位密切相关的,在传统社会中,知识分子缺乏生活的寄托,必须要依附于某个阶级.  相似文献   

2.
人文精神最基本的含义是指对人的关注 ,对人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关注。这种精神分别存在于中美两种文化中。我们通过19世纪美国超验主义哲学家梭罗与孔孟思想的某些不谋而合之处以及梭罗对于孔孟思想的接受 ,可以发现人文精神在这两种文化中有相通之处 ,更能发现人文精神在这两种文化中不同的发展方向和本质差异。一梭罗于1837年出生于马萨诸塞州。那里是新英格兰清教主义的根据地和超验主义的发源地。他所处的时代是美国开始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 ,即资本主义发展的兴盛时期。梭罗在以此为自豪的同时 ,深感奴…  相似文献   

3.
孔子的人伦观涉及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等五种人际关系,其特征有四:第一,强调人际关系双方双向对等的道德义务。第二,在建立和谐的人伦关系过程中强调自己的主动性。第三,调节人伦关心的道德规范都要求心行合一。第四,父子关系相对于君臣关系更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蓝英参 《当代广西》2011,(15):41-41
东兰县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不断创新活动形式,积极组织开展各项“便民、惠民、富民、乐民、安民”活动,尤其是将“农事村办”延伸为“农事船办”,让库区群众就近办事,搭起了一座便民利民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孟子以道自任,既有为百姓养生送死的现实关怀,也有让自己舍生取义的超越境界,更怀有非宗教意义上的救世情怀。舍生取义是孟子生命观的核心主线,以身殉道是孟子生死观的超越追求,尽心知命是孟子生命观的道德践行。孟子生命观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魄,从容面对死亡,试图通过道的永恒实现生命的不朽。孟子坚信:只有将生死与道合一,才能够在有限的生命中探索出超越的方式,构建天下有道的理想社会。但是在实践中,孟子生命观由于道德理想过高,也遭遇了发展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韩晖 《民主与科学》2004,40(2):40-45
李白的辞赋观分为两个层次表层呈现给我们的是他对辞赋和前代辞赋家的不满与否定,这不是他辞赋观的主导方面,具有附着性和暂时性;从深层看,他非常重视辞赋和前代辞赋家,对辞赋有着积极合时的看法与追求,这才是其辞赋观的主导方面.他一生钦重尤加的辞赋家是屈原、司马相如及扬雄,其钦重原因亦不尽同.他对辞赋的渊源、内容、风格、模仿与创新、抒情等问题,都或明(言辞)或暗(创作)地透露出了自己具有时代特色的态度及看法.  相似文献   

7.
马国华 《人民论坛》2011,(9):220-221
董仲舒所谈的人性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从天人关系层面来看,人类总体具有天所赋予的仁贪二性,即同时具备善恶二因;从现实社会层面来看,由于禀赋的善恶因子的多寡不同,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一个层面是抽象的、整体的人性观,一个层面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性观,两者是统一的,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8.
董仲舒所谈的人性具有两个层面的意义:从天人关系层面来看,人类总体具有天所赋予的仁贪二性,即同时具备善恶二因;从现实社会层面来看,由于禀赋的善恶因子的多寡不同,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一个层面是抽象的、整体的人性观,一个层面是具体的、现实的人性观,两者是统一的,不矛盾的。  相似文献   

9.
孟军本 《求索》2012,(1):76-78
孟子认为,国君和臣属常常忘记和曲解自己的工作职责,他们作为管理者,不应仅仅考虑自身利益,从而把自己在彼职位上应尽的职责抛到九霄云外;而一些百姓则常常不考虑自己的职责范围,过多地关注他人事务。在孟子看来,他们做的是过犹不及,各有缺陷。因此,他希望国君多关心百姓的生存,臣属应防止国君犯过和善待百姓,而百姓则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孟子的职责观中,可以看到它对企业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黄珺 《传承》2009,(12):154-155
实行因材施教必须要对施教对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孔子对弟子的思想特点、智力发展和才能特长,都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既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又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学生观,不论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还是对教育的未来,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孔子的学生观在"因材施教"中的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因材施教必须要对施教对象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孔子对弟子的思想特点、智力发展和才能特长,都有全面的深刻的认识.既能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指出他们的不足,又能根据学生各自的特点因材施教,培养出"各种各样的人才". 孔子"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所体现的学生观,不论是对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还是对教育的未来,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孔子关于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深化、个人主观因素是知识习得和素质形成的主要根据、外部环境是知识习得和素质形成的条件、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和运用启发式教学必须把握“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的关键等思想 ,在今天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 ,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朝军 《求索》2007,(9):168-170
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农事诗独具特色,但长期为后人忽视。这些作品以其躬耕经历为基本素材,通过描写自然灾害的肆虐和揭露封建官府的弊政,深切地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艰辛和农民生活的疾苦,真切地表现了农民的喜怒哀乐.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农村的贫富悬殊和民间风情,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激越的思想情感和浓郁的民歌风味。在古代诗歌史上,晁补之是难得的一位本色的农民诗人。  相似文献   

14.
15.
孟子遵循孔子的思路发展了儒家的生命观。他的生命观包含尊重生命尊严、保护生命权利和追求生命理想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玄奘建立的中国佛教唯识宗,继承了印度瑜伽大乘细致的心理认识和分析,从而构建成为一个系统、庞大的理论体系.佛法精义皆在寓理幽玄、含义深远的法相唯识学.中国传统思想对佛教的许多误读皆源于此.唯识学从禅慧之修证中而来,所研修问题与科学、哲学相连,因而其凸显科学的实证性而更加充实,蕴含哲学的玄奥性而更加深刻.唯识学非科学而科学,非哲学而哲学,具有宗教的信仰性而更加广泛,显示非有神论宗教而至深、至圆、至显的宗教之理.  相似文献   

17.
潘桂仙 《理论月刊》2010,(9):170-173
近代广西农事试验大体经历了清末"新政"到民国前期的艰难摸索、抗日战争时期的短暂兴盛和内战时期的停滞与缓慢发展三个不同阶段。在农业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农事试验在农作物育种与品种的改良、病虫害的研究与防治、科学考察与农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奠定了广西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为广西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胡绍文 《求索》2008,(9):185-187
历史上有“千家注杜”,杜诗异文现象非常普遍。有一部分异文是后人妄改而成。文章分析了这部分异文的形成原因:不习诗律而误;不习唐代用字而误;不习词义差别而误;不习词语的语法差异而误。  相似文献   

19.
老子和庄子虽然同为先秦道家的代表人物,但前者的生命对象指向了社会人群,后者则为个体生命。在老子,生命的运转和安顿法则只能时时对天地精神亦步亦趋;而庄子的生命观总体上追求一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状态。天地精神是为老、庄生命观的共同祈向。与孔子、孟子视生命只能从属于社会并认生命最终的价值将在社会中得以显现和判定不同,老子和庄子把对生命的哲思延伸至广阔的宇宙自然之中,生命最终的安顿只是遵循自然而然的原则而已。自然,是为老、庄道家生命观的主旨。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不过,对于现在的农事来说,“一年之计在于冬”恐怕还合适一些。关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许多问题,提早一些研究还是很有好处的。1月13日,全区农村工作会议在南宁召开,会议总结了2004年农业和农村工作,分析了当前形势,安排部署了2005年工作。可圈可点的2004年的广西农业2004年应该是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一年,尽管一年来我区出现了禽流感、严重干旱、洪涝、寒露风等灾害,但由于2004年是党和政府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最大的一年,在政策好、人努力、粮价高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农业取得了好收成,农民群众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初步统计,全区全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