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西群体事件之别见我国群体事件治本之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惟 《岭南学刊》2010,(3):118-121
当前西方国家群体事件频繁、规模庞大,但却往往是和平收场;我国群体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少,规模较小,但却往往失控。区别的产生源于中西契约社会发育程度的不同。加快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是我国群体事件治本之策,我们应增强权由法授、公民社会、尊重民意等契约理念以及加强普法教育。  相似文献   

2.
王晓君 《前沿》2012,(5):113-116
群体事件是当今法律治理绕不开的话题。差异性社会中发生群体事件的根本原因是利益的分化。由利益分化导致的矛盾和冲突,是一定范围、特定阶段和具体事项上的不和谐,而不是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上的冲突,是同中有异的表现,不具有水火不容的对抗性与不可调和性。对比同质性与对抗性社会群体事件,差异性社会群体事件其产生、发展与解决途径都具有高度的多样性与深刻的复杂性。在差异性社会中,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群体事件,需要落实公民的宪法权利,并进一步明晰不同利益主体间的权利义务,设定政府常态下危机规划、预测和群体事件爆发时的处置权责并对此进行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3.
心理性群体事件是群体事件的特殊形式,以某些个案为缘起,以网络等现代传播工具为平台,快速扩散,并随受众增加而被逐步放大,刺激大众敏感的神经,引起人们心理恐慌和愤怒,最终对社会稳定造成巨大冲击。心理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有利益冲突型、公共关系型、公平正义型等类型。  相似文献   

4.
差异性社会中的群体事件源于相异利益诉求间的摩擦,是一定范围、特定阶段和具体事项上的不和谐,而不是社会成员根本利益上的冲突,不具有水火不容的对抗性与不可调和性。对差异性社会中的群体事件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可以为当前的差异性社会量身制订群体事件的预防与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5.
李文仲 《长白学刊》2009,(5):155-155
社会心理是人们对社会事件认知的心理和行为的反应。社会心理维度是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的承受能力。一般说来,社会心理对社会事件在可承受能力范围内,社会心理就能够遵从社会规范。反之,超出了可承受能力,就会做出违反社会规范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6.
突发重大疫情容易使网络群体产生群体情绪。运用大数据对当前网络群体所关注的热点事件的评论文本进行情感分析,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重大疫情下网络群体情绪的产生机理,并提出网络平台的精准匹配推送、形成专业和权威的网络意见领袖、设置正向议程话题等干预策略,从而有效促进网络正向情绪的产生和传导。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转型期社会矛盾的日益复杂 ,突发性群体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广东省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较为复杂 ,相应的突发性群体事件呈上升趋势 ,必将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本文结合广州市公安局越秀区分局在处置突发性群体事件中积累的经验 ,总结当前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特征 ,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为防范处置该类事件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法和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个体事件发生后,网络上有可能形成正向、理性的社会情绪,也可能形成负向、偏激的社会情绪,而这种不良情绪极易推动个体事件演变成群体性事件.为了避免这种演变的发生,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需要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明确责任,加强对网络社会情绪的监测、分析;其次,要多措并举,促进对网络社会情绪的回应与引导;最后,应当建立个体事件平息后...  相似文献   

9.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多元化群体利益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涛  Liu Tao 《长白学刊》2009,(5):119-123
当前,群体利益冲突是我国利益群体多元化中的重要表征,也是社会风险的重要诱因。群体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群体物质利益的冲突和群体价值利益的冲突,制度性失衡、政策性失衡和执行性失衡是导致群体利益冲突的主要原因。及时化解群体利益冲突,防范社会风险,需要创新制度安排,保持利益群体多元分化中的秩序;完善公共政策,统筹兼顾各群体的切身利益;强化监督管理,确保权力行使的公共属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一些地方发生的群体事件,是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和集中反映。群体事件危害社会安全,动摇社会信心、凝聚力和认同感,破坏建设成果,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灾难性的后果。预防和解决群体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1.
田圣斌  朱玲玲 《世纪行》2010,(12):42-43
<正>群体性事件概念的提出首先应该理解为人民内部矛盾冲突,事件定性的变化,将直接引起处置决策的变化。尽管突发性群体事件发生后会破坏社会的和谐稳定,但是它之所以发生往往是因为社会弱势群体需要自己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突发性群体事件日益增多。以什邡事件为例,发现新近出现的社交媒体,具有即时信息的发布与获取,通过关键节点和弱连接等进行人际网络的构建和维护等特征,有助于激活突发性群体事件,有助于虚拟社会的组织化,从而为突发性群体事件的爆发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谢俊贵  叶宏 《求索》2011,(9):61-63
人们对网络群体事件突发性的强调无论达到何种高度都不过分,但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性也是值得重视的。典型网络群体事件的生发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起因显露阶段、主帖发布阶段、舆论风暴阶段和网外行动阶段。把握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特性,了解其生发过程中各阶段的运行状态和运行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对策,具体指导网络群体事件的过程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国光 《同舟共进》2008,(8):29-29
近年来群体事件大幅增加,12年间上升近10倍。在中国社会快速转型过程中,利益群体迅速分化,利益冲突时有发生,面对高度复杂的社会环境,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官员处理棘手事件的政治智慧经受着考验。最近发生的贵州瓮安"六二八"事件,一些细节值得高度关注与反思:一起偶发的案件,竟引起对瓮安县委、县政府、县公安局持续7小时的打、砸、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入了高发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我们在观察、分析、判断和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必须坚持法治的视野、法治的立场、法治的原则、法治的方式和法治的程序,将群体性事件的处置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16.
陈发桂 《岭南学刊》2009,(6):112-115
具有参与方式的自然性、动机的多样性、表达方式的非理性化、行动后果的不可控性等特点的应激性群体事件中无组织化民众参与,蕴含着较大的社会风险:缺乏具体的磋商对象,容易导致局面失控;形成民众与政府之间的恶性对抗关系,削弱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对此类事件的惯常处理模式,产生极强的负面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17.
18.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往往没有预谋、没有组织策划,纯属偶发的自发行为。一旦发生后,该类事件中的参与者在群体心理和心态相互影响下,出现群体无意识和狂热性;事件过程中的信息通过手机短信、录像、无线及有线互联网等新传媒方式,使网络力量由虚拟走向现实;并有损害政府合法性基础、可能升级为直接利益冲突和泛化的趋势。从发生机制看,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存在着"点火源"。从扩散机理上看,此类事件存在着从指责个别问题到对普遍性问题的关注,由无直接诉求向有诉求的扩散方式演变;从信任缺失到积极对抗,并希望引起更高层政府关注和寻求中立的第三方权威力量支持;事件信息传递复杂、迅速,呈网状扩散;由现实纠纷事件到网络群体围观再到现实群体冲突等行动逻辑。故此,除使用常规、已有的处置办法之外,还应该扩大公安网监部门的职责权限;加强特定人群的心理引导和干预;建立公权力当事人的回避制度和畅通的信息报送机制。  相似文献   

19.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精神生产的主要组织,近年来大学生群体事件频频发生,严重影响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构建。大学生群体事件不同于历史上的大学生运动,危害性较大,不具备存在的合理性,不具备存在的合法性,有效预防大学生群体事件就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诉求。要善于运用矛盾原理、可能与现实关系原理、系统论原理、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必然性和偶然性关系原理认识和处理大学生群体事件,做到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0.
张新蕾 《传承》2013,(3):140-141
西部高校的群体事件有其特殊性与时代性,正确分析当前西部大学生群体事件发生的诱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措施,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和维护高校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