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占善刚 《求索》2010,(6):147-149
在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固然是其对国家所尽之公法上的义务,但是证人也不能因为作证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基于权利义务相一致原则,证人应享有就作证过程中所支出的合理费用受偿之权利。从性质上讲,证人作证费用请求权乃以法院为相对人之公法上的请求权,故证人应向法院而不是当事人请求给付作证费用。为方便法院计算当事人应负担之诉讼费用,证人应于履行作证义务完毕之日起一定期限内向法院请求给付作证费用。  相似文献   

2.
法院的执行工作,就其性质而言,具有强制性。负有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拒绝履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时,法院可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强制其履行义务。由于法律的强制性和负有义务一方当事人之间的对抗性发生在同一矛盾体中,在执行中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僵持,甚至发生冲突。而发生这种"矛盾撞  相似文献   

3.
隐私与公开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1):32-33
说到法律文书的公开,我们总是躲不开一个词:“隐私。”所谓阻挡公开的理由总是这个隐私:这份文书涉及到隐私,不能公开;那份文书涉及到隐私,不能公开。这份文书公开了效果不好,因为有当事人的隐私;那份文书不能公开,因为涉及了法院的一些“隐私”。有时是当事人之间的事情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有时是法院的一些特殊处理方法不愿意让别人知道并引以为例。所以总是以隐私的名义不让法律文书公开。  相似文献   

4.
最近笔者在接受咨询时接连发现几起婚姻登记机关在法院判决或调解离婚的裁判文书上加盖"注销"章的情况。经了解,是离婚诉讼当事人在法院调解离婚或判决准许离婚后,办理再婚登记时,婚姻登记机关为防止离婚案件当事人持此生效裁判文书再次另行办理结婚登记,采取不收取法院的裁判文书,而是在裁判文书上加盖"注销"章后,将裁判文书退还该当事人。  相似文献   

5.
网上公布裁判文书虽然是一项落实审判公开的重要形式,是实现"以公开促公正"的有力举措,但伴随着网络的巨大影响力,在裁判文书公开透明的同时,如果处理不当,会给当事人的隐私造成巨大威胁。笔者认为,网上公开裁判文书是当事人权利而非法院"权力",应以尊重当事人意愿和隐私不受侵犯为前提。当今国际社会所公认的《世界人权宣言》、《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  相似文献   

6.
裁判文书是记载人民法院审理过程和裁判结果的法律文书,是诉讼活动结果的载体,也是人民法院确定和分配当事人实体权利义务的唯一凭证。一份结构完整、要素齐全、逻辑严谨的裁判文书,既是当事人享有权利和负担义务的凭证,也是上级人民法院监督下级人民法院民事审判活动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裁判文书公开的核心目的是让司法裁判接受各界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最高法院近日在广西柳州召开司法公开调研会,裁判文书网上公开成为会议热点。最高法院司改办透露,中国裁判文书网有望在年内投入运行。裁判文书公开之所以备受关注,是由其重要性所决定的,它全面反映了各方当事人的诉求以及法院认定事实的依据和作出裁判的理由,是不服裁判提起上诉、申诉的依据,也是生效后法院执行工作的依据,更是社会各界对裁判进行监督的依据。举一个著名案例,即可见没有裁判文书的窘境。聂树斌被以强奸杀人两罪执行死刑,10年后,2005年发现另有真凶,聂树斌的母亲到石家庄中院和河北高院申诉两年,法院都以没有裁判文书为由不予受理。直到申诉两年后,神秘人以特快专递的方式,分别寄给聂母一、二审判决书,申诉才真正进入程序。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事诉讼中审判权的主动性主要体现在法院依职权进行的调查取证、必要共同诉讼的当事人追加、法官的释明权及再审程序的启动几个方面.当事人处分权的有限性和公法秩序的要求使人民法院依职权主动调查取证成为必要,追加当事人则是彻底地、一次性地解决纠纷和当事人适格的要求.随着辩论主义在我国民事诉讼中的确立,作为弥补辩论主义缺陷的法官释明权制度应运而生.针对目前我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法院的再审程序启动权应予取消;而法院的调查取证权可以考虑适当扩大,法官的释明权制度应继续丰富和完善.  相似文献   

9.
我国减刑假释案件审理模式经历了从书面审理到听证审理再到开庭审理的演变。检察机关对减刑假释案件的开庭审理进行检察监督是其题中应有之义,应加强开庭审理前、开庭审理中、开庭审理后的检察监督。为保障减刑假释案件开庭审理的检察监督,应建立健全层级审批制度,建立健全证据开示、交换机制,推动法院裁判文书吸纳检察监督意见,推动检察长列席法院审判委员会对检法之间存在重大分歧的减刑假释案件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说理”是法院审判活动中重要的内容,也是司法实现公正、廉洁、文明、高效目标的重要途径。要把握好庭审说理、裁判文书记说理、当事人说理等环节,掌握和提高“说理”艺术。  相似文献   

11.
振厚  华泽 《人大建设》2001,(11):23-23
在民事(经济)诉讼过程中,法院依法向诉讼参加人送达的各类诉讼文书,均要求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名或盖章。但时于诉讼参加人向法院提交的各种诉讼材料,如证据、起诉状、鉴定书、委托书等,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意见第七十一条规定“时当事人提交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新东方》2018,(1)
我国民事诉讼中的书证提交义务制度构建过于粗疏,导致在具体程序适用上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为避免该制度因使用不当对当事人权益造成损害,我国书证提交义务制度的适用应该采用限制化的原则,明确书证提交申请书的内容,放宽当事人提出申请的时间,完善法院对申请状的审查程序,扩大书证提交义务的义务主体,完善对书证证明妨碍的法律制裁。  相似文献   

13.
根据《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人民法院对拒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的当事人,可以查封、扣押其应履行义务部分的财产,并可采取拍卖、变卖查封、扣押物的方式强制当事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查封、扣押物拍卖、变卖价款的多少,涉及到当事人的切身利益,应当切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否则就可能滋生司法过程中的腐败现象,损害当事人利益,损害人民法院形象。笔者通过调查,发现目前人民法院在处理查封、扣押物的操作中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先合同义务的理论渊源可溯至罗马法,其理论基础为诚信原则。先合同义务存在于缔约过程,其起止时间分为“要约生效”与“合同生效”。先合同义务的内容有告知、保护、协力、保密及诈欺禁止等。作为合同附随义务,先合同义务之产生与存续依赖于缔约行为及当事人对合同生效之期待。先合同义务突出的特征在于义务的法定性与附随性。先合同义务法律制度的价值在于体现民法衡平、正义的理念与诚信精神。  相似文献   

15.
事件     
《中国人大》2009,(17):6-7
河南省法院全面推开判决书上网。自从有了"网评法院"栏目,有了判决书全部上网这个硬性规定,截至8月,河南法院网的点击已超过800万人次。今年1月,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张立勇在省人代会上宣布:“上半年,各中级法院裁判文书要全部上网公布。下半年,各基层法院裁判文书要全部上网公布。”省高院专门下发了《关于裁判文书上网公布工作的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6.
历来,经过了一审法院、二审法院判决之后的民商案件,总有当事人认为法院判决不公,自己的合法权益没有得到保护。这样,当事人不是认为法院判决认定事实错误,就是适用法律错误,或者运用证据错误,或者程序错误等。于是,这些当事人便通过申请再审的程序,或者申诉的途径,启动法院对案件的重新审理,以期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结果。  相似文献   

17.
近一段时期,到原阳县法院打官司的群众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法官对待自己的态度和蔼可亲,开庭正规守时,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以前要等半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拿到的判决书如今两三个月就可能拿到手中,而在想象中似乎很难见到的法院“一把手”也总是定期就能在接待室看到……所有这些变化,正是原阳法院大力推行“制度建院、制度管院”所带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周恺 《民主与法制》2014,(33):38-39
在所有公文中,裁判文书的署名是比较有特点的。虽然加盖法院的公章。但裁判文书署的却不是单位名称。而是法官个人的姓名。虽说我国是法院独立审判而非法官独立审判,但这署名却忍不住流露出本性:司法从技术上讲就是件个人的事情,无法集体做,所以裁判文书上都是个人署名。近代唯一的例外是“文革”时期,不署名。咱们国家还让法院盖个章,美国法院的文书只要法官签名就是正式文书。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规定,当事人对法院不予执行仲裁裁决的裁定不服的,其救济渠道仅限于重新申请仲裁或向法院起诉,但不能申请再审,法院也不得受理。  相似文献   

20.
民事诉讼中的撤诉是指当事人向法院撤回诉之请求,不再要求法院对案件进行审理的诉讼行为,它是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人民法院对撤诉的审查应当限于形式审查,并且应当赋予对方当事人对撤诉的合意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