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老子《道德经》是一部维护生态良性循环的经典著作。通过众多的自然界现象、社会上人际关系的行为和人们一般的思维准则,总结出宇宙总规律,即“道”的含义。过去有许多人对老子的学说有误会。从道德经中的“无为”误解为:老子的哲学是消极、落后、无勇气,反历史、反对军备、提倡妥协。其实老子的学说继承了当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其哲学的中心思想是“道”。从《易经》中“一阴一阳之谓道”继承下来。“道”先天地而存在,“德”因人世而建立。这个宇宙总规律“道”,要求人们接这总规律去办事,不要按不合规律的主观愿望去变干,不破…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生态文明建设,这与中国传统的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一致的。我国最古老的经典巨著《易经》中所倡导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翠玲 《前沿》2008,(6):179-181
“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具体表现为儒家的天人合一观念和中庸理想、道家的天道自然及《易传》追求阴阳和谐,这些思想在当代社会其意蕴得以重新阐扬。  相似文献   

4.
中国哲学方法的形成,是以《易经》为标志、由《易经》而出的。这套方法对中华文明的创立起了指导作用。中国哲学方法包括方法论与思维方式两个主要内涵:即整体观方法论和形象整体思维。中国哲学讲求深入浅出,即要从浩繁纷杂的万事万物中把握其最大的方面,这是深入;一旦把握到这个最大的方面,再去研究具体事物就单纯简单了,就整体现方法论讲,一句话就可讲清了,这是浅出。现个整体观已经约定俗成地成为宏观的同义词。虽然二者有区别,但不是很大,借用整体观主要是尊重历史沿革和习惯。中国哲学整体观方法论是独特的,它是在700O-6…  相似文献   

5.
《易经》是一部以辩证思维为主体而又将普通思维和形象思维综合一体的思维工具书。这部与西方亚氏逻辑风格迥异的思维工具书的诞生,奠定了华夏文化的基调,规定了炎黄子孙所特有的思维方式。本文拟对《易经》思维模式的辩证性、形象性和推论形式的转换灵活性这三个特点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6.
袁茵  杨会晏 《前沿》2011,(19):171-174
当今社会的很多人都试图通过对《易经》思想的研究来寻找生态问题的答案。之所以选择以《易经》的思想为核心来研究问题,是因为《易经》形成的理念在一个由天人关系、人际关系、人与自然关系沟通构成的整体境界中展开,此整体境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得到合理有效解决。对生态和生命的整体性理解也使得《易经》的思想观念处处都充满着一种全新和活泼的生命气质,美与善在生活领域的原初构成内在的统一,生命的自然气质与人文精神和谐的融为一体,这对于今天生态经济和生态人格的境界不无启发。  相似文献   

7.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智慧的结晶,未来学则是涵盖了多种知识的新兴学科。本文将选取易学的研究成果,对《易经》和当代未来学的关系,从它们的哲学基础和方法论的角度,作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化中崇阳恋阴情结及其美学开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阴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对重要范畴。《周易·系辞上传》云:“一阴一阳之谓道。”又谓:“阴阳不测之谓神。”可以说,中国的哲学就是阴阳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中国人的一切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之中,并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包括审美观)产生深远影响。一般认为,中国传...  相似文献   

9.
秦文敏 《湖湘论坛》2001,14(3):85-86
《易传》是战国时期儒家佚名(统解释《易经》著作的汇编,是《易经》最古老的注解,共七种十篇:《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由于《易传》和《易经》产生的历史背景、认识水平、阶级基础都不相同,因而这两部书具有明显的区别。《易经》是一部卜筮之书,《易传》则为一部哲学著作。《易传》在形式上是解释《易经》的筮法体例、卦象、卦名、卦爻辞及其义理的,却往往上升到哲学高度进行概括,并借以系统地阐发作者的哲学观点。 《易传》对儒家发展最突出的贡献,是它在道家的影响下,创…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本文改以往研究中的实体思维方式为生成性思维方式,对"天人合一"这一理论进行一种生成式的解读.现代西方生存哲学是一种生成性思维,马克思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生存论更是一种生成性思维,而中国传统哲学自身又存在丰富的生存论资源,以当代西方生存哲学、马克思实践生存论作为理论参照系,对中国传统和谐理论作一种生成性的解读,以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生存论特质,试图从宏观上重构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论体系,也期望中国哲学能与当代世界哲学形成一种新的视域融合.  相似文献   

11.
类比推理是一种与归纳推理不同的逻辑方式;《易经》的思维方式是类比而不是归纳。类比思维有其优点,但也有缺点,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类比思维是原始思维的遗留。  相似文献   

12.
高耀志 《传承》2007,(6):45-46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源,自古以来被奉为“群经之首”。它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内容博大精深。其辩证法思想开启世人心智,历经数千年传承,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仍有指导意义。其整体性思维有助于实现社会整体和谐;矛盾思想有助于认识和化解矛盾,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因素;变化发展思想有助于动态把握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正把《易经》列为广义定义的国学的第二方面内容,是因为《易经》蕴藏着无尽的学问与信息,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用两种符号(汉字符号和卦象符号)写成的经典,把它列入哲学、社会学都不过分,而古人把它列做六经之首。所以,我觉得中国要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项就应该是《易经》,可惜至今没人去做。历代学者中有的认为《易经》是一本具有巫术性质的占筮之书,是集古人占卜之大成的精华汇粹;也有学者认为,《易经》是中  相似文献   

14.
对循环经济哲学精神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理论和模式的重要突破,它打破了传统经济发展理论视经济与环境系统不可调和的传统理念,旨在追求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的统一,实现了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辩证扬弃。其中蕴涵着深刻的哲学精神,表现为:在敬畏和尊重自然中追求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在改造和征服自然中追求社会和人的发展。循环经济的哲学精神体现其辩证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武经伟 《思想战线》2012,38(4):96-103
中国传统哲学蕴涵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及生存智慧。张尚仁先生《道家哲学》,深入阐释了道家哲学范畴体系及道家和道教中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和谐宽容等中华文化精髓,揭示了其对重构人类生存发展基础理论的时代价值。这是中华文化传统及其哲学的反思与重构,对于认识中国文化传统和哲学的自身特性,自觉把握民族复兴的精神品格,"觉解""中国性",并在批判现代性缺失中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建构和谐中国及和谐哲学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6.
林楠 《政协天地》2012,(7):62-64
中国传统文化的阴阳五行观念是中医学理论的基本思维方法和思维理念之一。中医学理论正是通过阴阳五行观念及整体思维观念等,来论述和阐发人体生理病理变异及其治疗与施治原则。在中国古代,阴阳观念和阴阳学说,其最初意义是指日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相似文献   

17.
    
书香 《创造》2010,(11):80-80
推荐语这是一部既古老又新奇,既陌生又熟悉,既高深莫测又简单明了的书。它就是神秘的《易经》,也称《周易》。《易经》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根,《易经》的诞生,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世界永远处于变化发展之中,无论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无不易之理,《易经》从阴阳这一破获一切现象的密码开始,以"生"代"变",将天地万物统一在"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的生生不息之中,所以它不但可以预测,而且在阶段、方法等方面提供指导。人类如何才能够读懂《易经》呢?而知晓《易经》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人生会有什么意义呢?让我们带着所有的疑问,跟随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一起来探索:《易经》的奥秘。  相似文献   

18.
王洪平 《人民论坛》2014,(9):209-211
老子哲学以“道”为本,具备唯物主义精神,但又区别于绝对的物质观。老子崇尚阴阳,《道德经》是一本充满辩证法的伟大哲学著作,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相得益彰。同时,老子的政治学说带有民本思想,追求“小国寡民”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古典表达。  相似文献   

19.
《公安研究》2009,(6):89-89
巩固在《文史哲》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环境伦理学为环境时代人类建构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提供了有益视角。但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哲学思潮,环境伦理学在具体内容上争议频仍,在哲学立场、思维方式、论证逻辑、现实意义方面存在重大缺陷,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西方中心主义色彩和知识精英趋向的信仰,反映的是西方文化传统下知识阶层对环境问题的特定理解,不具有普适性。中国环境法学研究应慎重对待环境伦理学,注意伦理基础的本土化和研究的现实意识。  相似文献   

20.
《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非常重要的文化典籍,在卜筮基础上产生的《易经》部分,以爻词的形式记录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各种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和猜测,在神学唯心主义的外壳中,包蕴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些辩证法思想不断被后人重视,发挥和扩展,形成了中国古代源远流长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传统。在《易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易传》,以解说《易经》的形式,反映了中国战国中后期丰富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