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2016年第2期"封面报道"以《杨光成:仕途停滞,贪路狂奔》为题,剖析了曾是云南省交通厅厅长的杨光成从"最年轻厅官"到涉嫌违纪违法接受组织调查的深刻教训。报道刊出后,被新浪网、搜狐网、凤凰网等门户网站置于首页显著位置,并被多家媒体转载,引发热议。中国江苏网评论认为,杨光成坠落为腐败分子早有征  相似文献   

2.
从1996年以来,全国有13个省交通厅(局)的26名厅局级干部因经济问题被查处。交通厅官们之所以频频落马,有其规律性,细看之下不难发现,这些交通厅(局)长落马与公路的修建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从此类案件的检察官起诉中不难发现,公路修建中的各个环节,为腐败提供着众多可能。  相似文献   

3.
蓝天 《廉政瞭望》2010,(6):32-33
在10多个省(市)交通厅(局)长因腐败落马后,又出一个江西省交通系统的腐败窝案,难道交通腐败真的没治了?  相似文献   

4.
<正>今年以来,地方反腐全面提速。在中央和地方的密切配合下,反腐"无死角"的局面业已形成,并将产生新的震慑。地方反腐提速今年以来约300名县处级以上官员被查4月15日,云南省纪委集中披露三名厅级官员被查的消息:云南省交通厅党组书记杨光成、云南警官学院副院长钱磊、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副局长张先华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调查。4月1日,湖北省纪委也是在一天之内集中公布了三名厅级官员被查的消息。2月  相似文献   

5.
今日阅读报纸,发现<金钱美色绊倒三厅官>--又有三名厅官"落马".一时间,不由想起一些贪官的"落马史",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顽症:就是攀比--失衡--堕落.  相似文献   

6.
在近年来查处的大要案中,交通腐败引起了人们特别的关注,交通厅长纷纷落马已成为经济领域犯罪的一个奇特现象。交通厅为何盛产腐败?国家交通建设资金焉能成为某些贪官的聚宝盆和摇钱树?震惊之余,留给我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发表此文,旨在深入思考,加强监督,通过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决交通建设体制上的缺陷,弥补这个体制上的疏漏,“对症下药”,革弊布新,彻底堵住交通腐败黑洞。  相似文献   

7.
李芬 《当代贵州》2016,(5):36-37
正用五十年时光守住枫香染两百多年的历史传承,杨光成说,他还要再画二十年!见到杨光成时,他看上去有些疲惫。短短二十天内赶制了三百多个手工包,六十多套演出服装,他和学生们几乎三天三夜没有合眼了。但一谈起枫香染来,他就神采飞扬,每个问题都回答得极其耐心。创新技艺、开班传习、自办公司……一路走来,懵懂少年已成为花甲老人,杨光成用五十年时光,守住了  相似文献   

8.
对2011年的那次院士评选,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雷志栋至今记忆犹新:一个名叫陈明宪的厅官,因参评院士第一次走进了他的办公室一年之后,陈明宪因涉嫌腐败落马。  相似文献   

9.
《探索》2017,(3)
治理腐败要抓住省级高官这个"关键少数"。在案件统计分析法的基础上,对十八大以来落马省级高官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省级高官变"老虎"是有规律可寻的,共包括"佼佼者→违纪→违法→无所顾忌→落马"五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演变阶段,且在担任地(厅)级职务时的腐败风险系数最小、产生腐败行为的机率最大。基于此,从规范权力运行、完善监督机制和巩固自律基石三方面入手,构建防止高官变"老虎"的三维度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大力推进反腐败斗争,一大批腐败分子包括许多腐败高官应声落马,人民群众拍手称快、高度赞誉。不过,也有一些人包括国外媒体脑洞大开,以美剧《纸牌屋》式思维想象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将一些腐败分子落马看成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对于这种怪论,有必要进行辨析,以正视听。一些人之所以认为反腐败是权力斗争,一个重要原因是落马高官级别之高超乎他们的想象。一些人仍然秉持"刑不上大夫"旧观念,认为高级别官员肯定不会因为腐败而落马,要落马肯定就是权力斗争的结果。再加上当前  相似文献   

11.
拍案惊奇     
1卖官落马,买官"巍然"被称为"白宫书记"的原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区委书记张治安,因买官卖官、打击报复举报人和受贿落马。然而,当初买官者却并未受到影响,目前均继续稳坐各自官位。  相似文献   

12.
3月1日,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王可炜人大代表资格被终止,半个月前.他因涉赚严重违纪被查。这是继去年该厅一把手李兴华后,广东科技系统又一名落马的厅官。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广东科技行政系统腐败涉案人数已逾50人。  相似文献   

13.
最近,笔者在报纸上读到一些谈论“官牌子”的短文,如《为人民千古流芳》、《首富县里的“穷官们”》等,这些文章说的是为官之道,读来颇有兴味,也颇有一些感慨。 现时中国社会有一种风气,以“官牌子”吓人。社交场合,官员们车来车往十分张扬显赫,有人从小汽车里一出来,就递上一张名片(老百姓称之为官牌子),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身份,摆出一副官架势,别人便被吓住了。 这种“官牌子”的重新现世,是喜是忧众说不一,笔者则以为忧多喜少,因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在某些人眼里似乎还是靠“官牌子”支撑  相似文献   

14.
吕春 《奋斗》2009,(2):62-63
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三鹿问题奶粉等几起重大责任事故,危害重大,影响恶劣。在党中央严格问责下。一批负有责任的官员落马,其中包括多名省部级高官。广大群众对如此问责热烈拥护,认为这是党中央从严治官以端正党风、遏制腐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正确决断。但也有一些为官者发出感叹:这样一来,官不好当了!  相似文献   

15.
刘忠  郭红敏 《廉政瞭望》2011,(10):42-43
河南省平顶山市社保局原局长蒋俊川落马后,被曝当地一女法官为其当"小三"并生子,引得百姓或惊愕或谴责或唾弃。是情人致官贪,还是官贪而色起?无论如何,"贪官多有情人",须得正视,以警后来。  相似文献   

16.
《先锋队》2012,(9):56
画外音:人往往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总会为自己找借口,尤其是一些腐败分子,在落马之后,不从根本上反思,反而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别人,甚至社会!细数那些贪官落马后让人捧腹的腐败理由,诸如"我收的不是钱是人情";"拿人家的钱不办事就破坏了江湖规矩"";腐败的人太多了,自己只是其中的不幸者";甚至还有些贪官在法庭上哭着为自己辩解  相似文献   

17.
<正>"报复性腐败"之所以能够得逞,说到底,是因为官员手中拥有能够腐败的权力,即使仕途无法更进一步,他们也会这样想:待我升迁无望,改奔"钱"途可好?本刊近期报道的落马官员中,安徽省原副省长倪发科和江西省原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陈安众拥有相似的人生轨迹:均生于1954年,因仕途上升无望,改奔"钱"途,于2013年同时落马。当得不到提拔时,很多官员开始破罐子破摔,产生"报复性腐败"的思想,通过贪腐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殊不知,暂时的内心满足要以后半生的自由为代价,最终换来的是身败名裂的下场。  相似文献   

18.
动向     
《廉政瞭望》2012,(11):10
腐败高官发案率政府部门最高纪委最低深圳大学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涂谦以十六大以来落马的72名省部级官员为样本,对其基本特征分析后认为,中国省部级腐败高官的腐败时间跨度较长,且在此期间被提拔现象普遍。"钱、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2月15日,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廉政制度创新学术研讨会上,香港学者刘九龙提交了论文《中国内地落马官员带"病"提拔现象研究》,称10年来中国内地有43名落马省部级官员"边腐边升"。(2012年12月16日《南方都市报》)"边腐边升"意味着腐败高官不仅能够通过组织推荐、民意测评、组织考察、讨论通过、公示等一系列选拔任命程序,还能够安然通过离任审计等一系列"关卡";意味着腐败高官不仅能够确保自身高枕无忧,同  相似文献   

20.
各省的地矿局并非政府机关,它们"戴事业帽子,走企业路子"。但就是这样一个相对陌生的系统,十八大后却成为腐败重灾区。落马的地矿局长已有十余人,数量之多,甚至超过了此前广受诟病的"交通腐败"。地矿腐败的严峻形势,恰恰伴随着正在进行中的地矿改革。欲根治腐败,只能依靠将地矿改革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