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养当知法     
《廉政瞭望》2013,(3):69-69
一场大火把"爱心妈妈"袁厉害推到了风口浪尖,官方事后认定,袁厉害属"非法收养"。根据多方证实,她并无能力收养弃婴。而我国《收养法》关于收养人有明确要求:1、无子女;2、有抚养教育被收养人的能力;3、未患有在医学上认为不应当收养子女的疾病;4、年满三十周岁。因此,袁的际遇值得同情却不宜肯定。收养须细心,  相似文献   

2.
《廉政瞭望》2013,(4):10-10
微频道 @闾丘露薇:谈起袁厉害.很矛盾。政府首先缺位.她补上了,但有太多做得不好的地方。其实更重要的是透过这次火灾,思考如何完善弃婴收养制度和服务,而不是停留在好人让大家感动。  相似文献   

3.
唐钧 《学习月刊》2013,(3):39-40
一、儿童福利政策的缺乏河南兰考的一场火灾,烧死了7名被"好心妈妈"袁厉害收养的孤残儿童。一时间,"袁厉害式收养"成了舆论的焦点。对此,政府有关部门先是将其定性于"非法收养",后来改为"私自收养",最新的说法则是"不具备收养条件"。显而易见,调门显示出逐次下降的趋势。然而,不可否认,火灾事故本身的后果很严重。  相似文献   

4.
张东亮 《廉政瞭望》2012,(23):54-55
金华的一对拾荒夫妻,从70年代就开始收养弃婴。丈夫去世后,妻子楼小英独自支撑起了“弃儿满院”的特殊家庭,并将善举延续了下去。40多年间.她其收养35个孩子.甚至存八旬高龄时,还从垃圾箱里捡回一名早产婴儿小麒麟。2012年7月,86岁的“拾荒奶奶”因被查出尿毒症而无钱救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善良的老人能渡过此劫吗?  相似文献   

5.
抱着已5岁的米雪,回族大妈李葡萄的脸上满是欢喜和慈爱。 李葡萄是农八师一四二团林业站的工人,收养这个孩子是个偶然的机遇。那是1997年3月的一天,李葡萄到团医院去看望一位病员,在儿科发现了一个出生还不到10天患败血症的弃婴。李葡萄见到孩子的时候,婴儿正嚎啕大哭。是奇妙的缘分吧,这小人儿一看到李葡萄便停止了哭泣,李葡萄一扭身她又接着哭。那一刻,李葡萄的心被深深牵动了,她毅然决定收养这个弃婴,虽然孩子还在病中,还那么虚弱,脖子上和手上都是凝固的血渍,屁股上还有未愈合的伤口。 婴儿出院后,李葡萄和丈夫将她抱回家中,全家人都非常高兴。他们让大女儿做孩子的妈妈,并给孩子取名叫米雪,  相似文献   

6.
网上流传的袁厉害火灾后撕心裂肺的情状震撼人心。人们惶惑了,她应该受到同情,还是应该受到谴责?现在,袁厉害成了世人皆知的人物。有人说,河南省兰考县几十年出过两个大名鼎鼎的人:一个是50多年前的县委书记好榜样焦裕禄,一位就是名声正在沸沸扬扬的袁厉害。袁厉害可够不上什么光辉榜样,"坏事传千里",她的名噪一时是因为2013年1月4日的一场大火,吞噬了7个儿童的生命。这些孤儿的收养人袁厉害成为舆论关  相似文献   

7.
数字     
国内、国际 ●1月4日,河南省兰考县城关镇一居民楼发生火灾,事故造成4名孩童当场死亡,3名在送医院途中死亡。事发场所为一居民家庭,火灾中死伤的孩童是户主收养的弃婴和孤儿。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真实又感人的故事。一名普通的维吾尔族妈妈在近10年的时间里,先后收养了3个不同民族的残疾弃婴。当她的故事在五师传开后,一群公安民警走进了她的家庭,他们不是一个民族,不是一家人,却用真情和爱演绎着一个大家庭的温暖。阳光洒在维吾尔族妈妈的小院里5月12日中午,博乐垦区公安局刑侦大队长  相似文献   

9.
《实践》2021,(5)
正案例小故事:赵先生与钱女士二人结婚多年,因为某些原因,始终未能生育子女。二人想通过收养孤儿的方式,以弥补子女缺失的遗憾。后他们了解到,福利院中有一名小男孩名叫小贝,今年3岁,属于弃婴,始终未能查到生父母。赵先生与钱女士在探望后想要收养小贝。他们该履行怎样的程序呢?  相似文献   

10.
小武  北春 《党员文摘》2008,(1):38-40
她是一个从来没见过自己亲生母亲的弃儿,却在丈夫死后独自赡养着三位母亲。同时,她还抚养一名弃婴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1.
人文荟萃     
人文荟萃消费者可拒交的70多种冤枉钱财政部和国家计委最近公布了必须取消的收费项目,其中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项目有:公安部门户口登记项目变更、更正费:弃婴收养入户费:寻人查询费;办理居民身份证加急费;办理公证加急费。劳动部门劳务许可证费;待业证费;转非手...  相似文献   

12.
钟新 《党建文汇》2006,(11):35-35
佘艳一出生就不知亲生父母,她只有收养她的“爸爸”。1996年11月30日,30岁的单身汉佘仕友在成都市双流县一座小桥旁的草丛中发现被冻得奄奄一息的新生婴儿。佘仕友买不起奶粉,就只好给婴儿喂米汤,所以佘艳从小体弱多病。佘仕友给孩子取名叫佘艳.因为她是秋天丰收季节出生的孩子。  相似文献   

13.
人情冷暖     
<正>小雪八岁时父母双亡,她和比她大四岁的哥哥分别被两户好心人家收养,每到寒暑假时,兄妹俩才能在两家之间相互走动来往。不幸的是一场地震后,小雪和哥哥失去了联系。  相似文献   

14.
今年初中二年级的邓海香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在校园里,我们看到的是她健康活泼的身影,在她的生活空间中,我们感受到的是她乐观向上的精神和无私助人的爱心。不熟悉她的人一定会认为她有疼她爱她的爸爸、妈妈,有个令人羡慕的温暖的家。然而了解邓海香身世的人都知道,她是在一个寒冷的深秋,被好心的爷爷在木桥下面捡抱回来的......1983年11月23日,在吉林省舒兰市开原乡青山村,58岁的邓兆全老汉走在回家的路上,无意中听到桥下传来微弱的哭声。邓兆全寻着声音上前一看,只见一床旧棉被中包着一个奄奄一息的弃婴。望着弱小而又无辜的…  相似文献   

15.
永远的长霞     
踏上公安战线 她孤身闯毒穴 敲碎过罪犯的猖獗 是她铁腕治警 是战士又敬又畏的楷模 是她收养流浪的孤儿  相似文献   

16.
<正>17岁的淮安女孩顾亚军因患先天性唇腭裂,刚出生即被亲生父母遗弃,先后被三户人家收养。7月8日上午,在国际慈善组织"微笑列车"的资助下,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确定免费为她进行  相似文献   

17.
大革命失败后的1930年10月,受中共指派在长沙板仓一带坚持斗争的杨开慧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在狱中,她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同年11月,杨开慧在长沙壮烈牺牲。杨开慧牺牲后,为了躲避国民党特务的迫害,毛泽东的三个儿子:毛岸英、毛岸青和毛岸龙辗转来到上海避难。在上海的日子,毛氏三兄弟可谓命运多舛。后来,毛岸龙不慎走失。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被牧师董健吾收养,兄弟俩这才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有人问陈玉芳:你图个啥?陈玉芳回答:就图为党争光,为和谐社会添彩。20多年来,陈玉芳共收养56名孤残儿童,被称为党员妈妈。她是一抹阳光,让孤残儿童享受到了党的温暖;她用一颗爱心,为孤残儿童插上了飞翔的翅膀。她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和谐社会建设的典范。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向陈玉芳同志学习。  相似文献   

19.
叶洪 《纪检与监察》2003,(12):32-34
6年前,雇主突然扔下了她收养的一对双胞胎孩子悄然失踪。这位从农村来的小保姆毅然决然地担起了抚养这两个孩子的义务。其间多少艰辛,多少痛苦,多少善良与大义让人折服!  相似文献   

20.
24年前没有血缘的她俩成了母女 1983年3月16日,是一个让范方和永远难忘的日子。那时,年仅27岁的她是成都火车站商场的职工。这天傍晚,她在商场外面的角落中看见一个小包裹,范方和轻轻翻开包裹一角,只见一个女婴眼睛紧闭,面部浮肿,人显得非常瘦小。紧接着,她又发现女婴的小手上还系着一张纸条:无名女,1982年10月24日出生。范方和立刻明白了,这是一个不到半岁的弃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