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宋国力 《奋斗》2007,(1):50-51
“网络既是天使,又是魔鬼”。不仅国外青少年有这样评价,中国年轻人也有同样的感受。说它是天使,因为它给青少年打开了一扇通向知识海洋的窗户。说它是魔鬼,因为它也有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内容。对于互联网的双面性,中国的孩子和父母们开始有所警觉和应对的准备。时下,网络正在改变着中国公众尤其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与准则。如果借用年轻人的话说,“上网,已经成为学习、生活的一部分,与睡觉、吃饭同等重要。”但是,“过于沉迷网络”、“过于信赖网络”、“过于衷情网络”,正在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发生影响,目前“网络成瘾”已经成新生代发展进程中的一道难题。释解这道难题,需要我们从文化、价值、方法、态度、技术等多层面、多视角、多领域进行一次观念冲浪。  相似文献   

2.
感受财富     
有人说有钱便拥有财富,其实不然。人的一生有许多除金钱以外的财富,需要我们去好好地珍惜。 年轻是财富。一位涉世不深的年轻人总是感叹自己太穷。一位老人问他:“给你 100万元,你愿意马上变成80岁的老头儿吗?”年轻人说:“不愿意!”老人又问:“给你1000万元,你愿意立刻就死吗?”年轻人还是回答:“不愿意!”老人哈哈大笑说:“你不是很富有吗?你已拥有了1000万!”其实,年轻就是财富,生命如初升的太阳,充满无穷活力,它能创造出许多你无法想象的奇迹。 健康是财富。在为一些朋友英年早逝惋惜时,更多的人悟出…  相似文献   

3.
最近,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4027人进行的调查显示,99.7%的人感觉身边就有扛病的年轻人。58.4%的人感觉当前年轻人不重视身体健康。受访者中,“70后”占41.8名,80后占29.0%。“90后”占3.2%。  相似文献   

4.
梁新 《学习月刊》2013,(7):14-15
比尔·盖茨,是一位比较现实的人,他给年轻人很多忠告.对年轻人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大有益处。一个人要做事、要做成事,只有学会适应环境,才能“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5.
梁新 《学习月刊》2013,(4):14-15
比尔·盖茨,是一位比较现实的人,他给年轻人很多忠告.对年轻人学会怎样做人、怎样处事大有益处。一个人要做事、要做成事,只有学会适应环境,才能“如鱼得水”。  相似文献   

6.
<正>人经常会感受到内心的召唤,如果不去回应它,就始终不能平静下来,如果回应它,则意味着必须放弃一些心爱的人和物。台湾的抗议学生魏扬,第一个带头冲入"行政院",随后被警方逮捕,这促使了新一轮更大的"反抗潮"。郁闷世代,年轻人尤为如此。恐怕这场风波不仅仅针对的是马政府,年轻人如坐针毡。民主是一支魔笛,跟随它的旋  相似文献   

7.
最近,与一帮年轻的朋友在一起讨论欠发达地区什么最重要时,多数人提出,最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是人内在的那口气。这不禁让我想起一个故事:近一个世纪以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沃尔逊小镇拥来了一群饥饿的难民,当镇长杰克逊先生发送食品时,许多难民大嚼大咽,只有一位年轻人例外,他对镇长说:“先生,你送给我这么多好吃的,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笑了,“我只不过想给你们提供帮助而已,哪来的活让你做呢?”但年轻人却没有领情的意思:“不,先生,如果没有活做的话,我不会接受你的食物,真的先生,我总得为你干点什么呀!”实…  相似文献   

8.
周村的年轻人就业存在四种类型,即白领型就业、老板型就业、清闲型就业和蓝领型就业。该村年轻人就业的“下流化”是指年轻人群体在就业上存在一种明显的不充分状态,主要包括劳动时间和劳动能力使用的不充分,这种不充分状态是年轻人群体的自主选择。造成这种“下流化”的关键因素在于社会压力的匮乏,它必须放置到当地的地租经济形态及其形塑的“半工半租”的家计模式中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8,(3):121-121
时下有一种人似乎很受年轻人追捧,这种人就是“达人”。例如,对化妆用品了解深入的,被封为“美丽达人”;对茶文化有研究的,被誉为“茶艺达人”,等等。那么,“达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又从何而来呢?  相似文献   

10.
提到南市,年轻人会想到食品街,年长者想到“三不管”。南市之于天津,就像大栅栏之于北京、夫子庙之于南京一样重要,它始终站在天津民间文化传播、发展、创新的前沿。如今,旧日的“三不管”早巳了无踪影,传统民间文化和高雅艺术则在这里不断交汇融合。南市,这个承载了一代又一代天津人的故事和回忆的地方,已成为天津城市发展的一个地标,也是天津人心中的一块瑰宝。  相似文献   

11.
冬亥 《党课》2010,(14):85-86
树赖是很多年轻人的“偶像”,它的生活方式实在太让人羡慕了。它从不用为吃忙碌,一觉醒来,食物就在嘴边,既没有跟它争的也没有和它抢的,真正的饭来张口,不劳而获。它不用为穿忙碌,一辈子只穿一件与生俱来的毛皮大衣。它不用为住忙碌,一生往往只在一棵号角树上度过,最大的活动范围也不超过三或四棵树之间。  相似文献   

12.
1927年6月26日下午,刚刚成立的中共江苏省委由于叛徒出卖,在它的机关所在地上海施高塔路恒丰里104号(今山阴路恒丰里90号)被敌人破坏了。被捕人员中有一个浓眉大眼、皮肤粗黑、体态敦实、身着短衣、裤腿扎着草绳的年轻人。在审讯室里,敌人对他开始审问:“你叫什么名字?”“陈友生。”年轻人沉着地回答。“你是干什么的?”“烧饭的。”年轻人仍然不紧不慢地回答着。审讯在一问一答中持续着。敌人边审问,边打量着这个穿着简陋的年轻人,尽管疑惑重重,但也无法不相信他颇合身份的口供。于是在审讯记录中写道:“陈友生,被雇佣的烧饭…  相似文献   

13.
坐忘时间     
“坐忘”,是《庄子》里的一个词,与“坐驰”相对。我很欣赏这个词,如果用成语来解释一下,“坐忘”大致相当于“心无旁骛”;“坐驰”大致相当于“魂不守舍”。人的精神,有自己的家舍。人守不住自己的精神,经常让它在外面浪游,不知归家,这样的人生,就是“坐驰”。  相似文献   

14.
“死”,是人生最终的一幕布景,而又是无上的乐境;所以人们有的惧怕“它”,有的愿意和“它”亲吻。 如果要评判一个人的死价值是比泰山还重,或比鸿毛还轻,就要先明白他致死的原因,和濒死的情境。因为那是人格表现的终极。  相似文献   

15.
快乐大叔 《党课》2009,(2):94-95
有句俗语,叫“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意思嘛,想必大家也明白,无非是说年轻人看“水浒”会受书中那些草莽英雄的“坏”影响,弄不好也会干出落草为寇、打家劫舍的事儿来。而人上了年岁最怕学曹操的为人“奸诈”,  相似文献   

16.
石扬朋友: 你好!看完编辑部转来的信,我非常理解你的困惑和处境。你在信中将自己定义为“一个疲惫不堪的年轻人”,其实,在社会转型期,“疲惫不堪”的又何止你一个人,可以说,每个现代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疲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买来的灾难     
《理论与当代》2008,(4):52-52
黄小平在2月23日的《广州日报》上撰文指出: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位富翁掉进了湖里,高喊救命。一位年轻人划船去救,富翁挣扎着喊:“如果你把我救上来,我给你1万元!”一会儿后,富翁呛了一口水,更是恐慌:“快点,你只要把我救上去,我给你5万元!”年轻人一听,反而把船划得更慢了。而在水中拼命挣扎的富翁,不断开出更高的价位:10万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尤其是现在的年轻人,能够娴熟地运用先进工具,这当然是好事。但是,他们对网络简直太迷信了,不信“书”,不信“人”,只信“网”,无论查证什么资料,都以“百度”为准。  相似文献   

19.
对“蚁族”这群成分复杂的年轻人来说,如果说在过去的一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随着“蚁族”这个概念的诞生,这些原本默默无闻的边缘人走到了社会舆论的聚光灯下。  相似文献   

20.
寇士奇 《党课》2011,(18):65-65
一个古老的趣闻:三个人来到罗马,见到一位哲学家,问:“我们在这里能看到多少美景呢?”哲学家问他们:“你们要在这里停留多久?”第一个人是个年轻人,答:“几年。”哲学家说:“那么你可以看到罗马的一点美景。”第二个是个中年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