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纪检与政法》2004,(2):26-26
在人生道路上,挫折和失败是常有的事。如果忍受挫折的心理能力得不到提高,则焦虑和紧张就会常常困扰我们的身心。假如你拥有幽默,也就具有了随环境变化不断加以调节自我心理的有力武器,即可利用幽默减轻生活中因失败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2.
《纪检与政法》2004,(2):25-25
如果你在抱怨现代生活的压力太大,你快被“逼疯”了,请你立刻停止这样的想法。因为你心理的“压力阀”就操在你手上。是你而不是别人在控制给你“加压”还是“减压”。在同样的负担下,谁的心理和身体更健康,取决于谁更善于控制这些“压力阀”。你会发现。能保持健康是一种才能,也是一种美德。  相似文献   

3.
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的一般规律和心理科学基本原理的学科,是心理科学的主干和基石。人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心理的支配、调节下实现、完成的,理解、掌握心理学关于人的心理过程、特征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对于人们控制、改造人的心理活动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宁 《当代党员》2014,(8):77-77
睡前喝点蜂蜜能改善睡眠、早上开会能让一天心情大好、自己在家做饭可有效减肥……这些看似不可思议的想法都已被清华大学心理学系外籍教授塞思·罗博斯所证实。他从事营养心理学研究30余年,独创“香格里拉减肥法”,发现减肥的心理机制,帮许多人摆脱了肥胖。两餐之间喝1—3勺糖水和(或)1-2勺超低脂橄榄油有助嘲巴。不要只吃口味相似的东西,如快餐、加工食品等。它们之所以让人变胖,并非因为大家认为的其中含有脂肪和糖,而是因为,总吃熟悉的食物,会刺激饥饿中枢,提高大脑里的一个设定值,引起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5.
视网膜效应     
《党课》2010,(3):123-123
小李怀孕了,她发现最近无论是逛街还是乘车,总能碰见几个孕妇,难道今年的孕妇比较多?小李的这种“发现”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视网膜效应”,即当人们过于关注、追求某一种东西,或者是拥有了某件东西或某项特征时,就会比别人更容易注意到跟自己同样的东西或特征。  相似文献   

6.
《纪检与政法》2004,(2):1-1
有人常说:“最怕孤独”。其实,孤独对某些人说来,并非是空虚、寂寞的代名词,而可能正是一种高层次的境界,甚至还能给人带来意外的收获。  相似文献   

7.
《纪检与政法》2004,(3):12-12
音乐对人的精神状态和心境的影响是十分显著的,不良的音乐能引发疾病,而优美的乐曲可以起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纪检与政法》2004,(3):31-32
健康心理的维护是现代人所必须注重的一种心理教育内容,也是预防心理异常的最好方法。因每人所处的环境不同,遭遇的问题各异,也就没有一套用于各人而皆准的方法。所以下面介绍的原则或方法并不见得重要。重要的是你得去做,因为生活本是一种艺术,运用妙否,全在乎心。  相似文献   

9.
积极心理学是在20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它更关注那些处于正常环境下的普通人身上的积极力量,提供了一种以人民自身力量为视角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将积极心理学巧妙运用其中,突出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发掘人民群众中的正能量,使群众对党和国家的事业充满信心,推动群众自我完善、敢于改变,善于创新,教育活动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纪检与政法》2004,(2):23-23
专家们研究和分析,通过一个人的坐姿,也可以了解他的性格和心理。  相似文献   

11.
这是香港电台主持人、儿童心理学导师梁继璋写给儿子的“备忘录”——1.对你不好的人,你不要太介意,没有人有义务要对你好,除了我和你妈妈。至于那些对你好的人,你除了要珍惜、感恩外,也请多防备,因为,每个人做每件事,总有一个原因,他对你好,未必真的是因为喜欢你,请你必须搞清楚,而不必太快将对方看做真朋友。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心理主义社会学思潮是循着社会学发展的历史脉络摘取出来的片段,是指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段时期内一大批作者把社会现象归结为心理现象,他们声称“是社会的事物没有不同时是心理的事物”。在那种特殊的氛围之下,社会科学中的心理  相似文献   

13.
《纪检与政法》2004,(3):34-34
心理学家指出:人的心理健康是战胜疾患的康复剂,也是获得机体健康、延年益寿的要素。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18):108-109
现在请你回顾一下,在亲朋好友面前,你是否很有魅力,很招人喜欢惹人爱呢?如果你一时间还无法给自己一个准确的说法,就请先从下述几个方面衡量衡量自己吧——  相似文献   

15.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章,增强党员意识,建立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他一方面再次把共产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到关系党的全面建设的战略高度,一方面又为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中,科学地运用心理学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和研究思想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素质学分作为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载体,从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角探索如何对大学生实施分层心理干预,一方面通过“冬阳暖心”系列措施呵护重点学生,温暖受伤心灵,通过积极心理体验唤醒其心理能量,助人自助;另一方面通过“春雨润物”系列措施滋润全体学生心灵成长、积极互动。二者结合全面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实现由助人自助过渡到自助助人。  相似文献   

17.
21天效应     
马云 《党建文汇》2014,(6):59-59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动作或想法,如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一个习惯性的动作或想法,这就是所谓的“21天效应”。就是说习惯的养成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09,(7):108-109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准,各国不尽相同,其依据也有所区别。心理学专家根据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提出八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人的内心深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多项心理学实验证实.每个人都难免被7种消极心理左右.影响自己的生活。那么,我们该如何战胜这7种消极心理呢?  相似文献   

20.
王启发 《唯实》2006,(11):60-61
从心理学角度看企业压力管理的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科学认识压力,运用心理学认知理论培养企业员工选择积极的压力应对模式;转变压力方向,运用心理学人本主义理论把压力看成一种可以有效运用的企业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