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国时有个故事。吴国大将吕蒙以骁勇著称,但因知识浅薄,人称“吴下阿蒙”。一次晋见孙权时,孙问最近读了什么书,吕蒙说,杂事缠身,无暇读书。孙权说,你的事情难道还比我多吗?我每日还手不释卷!一句话,说得吕蒙脸红,从此挤时间发奋读书。过了一个时期,鲁肃因事路过吕蒙处,言谈间,吕蒙旁证博引,矶珠迭出,鲁肃大惊,问过缘由,不由喜上眉梢,感叹道,“子明(吕蒙字)非复(即再也不是)吴下阿蒙!”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 ,吴国名将吕蒙骁勇善战 ,屡建战功 ,但因其学识浅薄 ,人称“吴下阿蒙”。一次晋见孙权时 ,孙权问他最近读了些什么书 ,吕蒙说 ,杂事缠身 ,无暇读书。孙权说 ,你的事情难道比我还多吗?我每日还手不释卷。一句话说得吕蒙脸上红一阵白一阵 ,从此挤出时间发奋读书。过了一个时期 ,鲁肃因事与吕蒙交谈 ,吕蒙旁证博引 ,玑珠迭出 ,鲁肃大为震惊 ,问过缘由 ,不由叹道 :“子明(吕蒙字)非复(不再是)吴下阿蒙!”三国纷争 ,军旅事繁 ,没有时间读书 ,这条理由确实堂而皇之。就象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抱怨 :“早上一睁眼就连轴转到夜里十二点 ,…  相似文献   

3.
刘备以善哭著称于世。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遇亮推辞,备即泣告“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袖袍,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才“愿效犬马之劳”,隆中决策,定三分天下;借荆州不还,被东吴屡屡催逼,鲁肃面前,声泪俱下,使鲁肃无功而返,遂占据战略要地,终成帝王大业;白帝城托孤,更是泪流满面,感天动地,令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有人就说,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  相似文献   

4.
史源 《政策瞭望》2007,(6):56-56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知人善任,突出表现在他一生中四次任命都督上。统领东吴兵马的都督依次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这四人为东吴开疆辟土、开展外交、抵御外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岳阳楼小览     
岳阳楼小览晓阳一个风光秀丽的早春,我来到了天下名楼──岳阳楼。中国有四大名楼──湖北的黄鹤楼、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膝王阁、山东的蓬莱阁。而至今保持古建筑原貌的惟有岳阳楼。相传此楼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鲁肃修建的阅军楼,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范仲淹的...  相似文献   

6.
岳阳楼千古延绵的文化人格交响曲易柯明登岳阳楼,是一种精神的寻觅。岳阳楼的前身,是古岳州的南楼,相传有肇自魏晋的资历,地有过鲁肃阅兵的荣耀,但当年那座气森森的军事用楼,与今天响当当的文化名楼已有了天壤之别。岳阳楼的第一次“质变”发生在唐代。公元714年...  相似文献   

7.
苟或是东汉末年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物,不仅是个杰出的战略家,还精于战术、善于行政。小时候就被人誉为“王佐之才”,可以和诸葛亮、鲁肃等人物相提并论。如此人才身处乱世,更显几分珍贵。凡是想割地称雄或夺取天下者,无不翘首以待。  相似文献   

8.
“藐视吴臣若小儿,单刀赴会敢平欺、 当年一段英雄气,尤胜相如在渑池。” 这是后人赞颂关云长浑身是胆、只身单刀赴吴国鲁肃宴会的一首诗。这段精彩的传奇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六十六回。 这段故事流传至今已经一千七百多年,可是赴会的地点究竟在何处,历来说法不一。《三国演义》  相似文献   

9.
在宣传思想工作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顶牛或僵局。怎样打破这样局面?这里选几则故事,可供我们借鉴。 嫉妒者的恍然大悟 三国时期,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天,诸葛亮、鲁肃同往周瑜住宅,共商破曹大计。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有意要为难他,于是面对屋前小溪吟诗道: 有水也是溪, 无水也是奚  相似文献   

10.
有史记载,《三国演义》中的庞统,也曾经历过两次不成功的“面试”。第一次是在东吴孙权处。周瑜死后,鲁肃深感难以称职,特向孙权推荐庞统,言其才能过人,孙权促请相见。一见庞统形容古怪,孙心中不悦,便直入正题,试其学问。问到庞统一生所学,以何为主时,庞答日:不必拘泥,随机应变。又问其才华与周瑜相比如  相似文献   

11.
庞统,人称凤雏先生。在《三国演义》中,与伏龙先生孔明齐名,人曰:“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然而,这位治国安邦的奇才,却因长相不似孔英俊。投主无门,两度被人抛弃,差点“骈死于糟枥之中”。 故事载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中,当时周瑜被孔明气死,接任者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曰其上通天文、下晓地理,谋略不减于管乐,枢机可并于孙吴。往日周公瑾多用其言,孔明亦深服其智。孙权大喜,召见庞统,但见庞氏“浓眉掀鼻,黑  相似文献   

12.
风雨岳阳楼     
刘嘉 《台声》2006,(3):84-87
江南风景多是温润、细腻、婉转、多情,这些评价对于洞庭湖畔的岳阳楼,似乎是难于完全相映。它那浓浓的历史韵味和持久的文化的芬芳,恐怕会让纯粹追求美景的人失望,但却让有心的游者带来巨大的心灵震撼,或者说是一种扼腕叹息的悲壮。翻翻岳阳楼的历史,却是赫赫然。且不说它初建于公元220元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它是己经辗转、波折,在岁月的沉积中默默地完成了它的角色的转变,三国时期用作鲁肃阅军楼;南北朝时名曰巴陵城楼;初唐时又称南楼;中唐李白赋诗后,才称之岳阳楼。而让它名声大振的却是公元1045年,庆历四年春,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友…  相似文献   

13.
吕蒙读史     
吕蒙是三国时期孙吴的主要将领,名列“孙吴四将”(即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之一。他以谋袭关羽,夺取荆州的成功,使魏蜀吴政治版图显著改变,为孙吴的国家安全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关羽败死之后,刘备集团一蹶不振,正如明代学者胡应麟所说:“余读陈寿书,至关忠义之走麦城,未尝不掩卷三叹也。盖汉事至斯,遂无复可为者矣。”(《关忠义》,《少室山房集》卷九六)吕蒙因此封侯,又得“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三国志·吴书·吕蒙传》)。后人评价吕蒙,认为他是“出贫贱而勋伐甚”的杰出人物的典型(《新唐书·魏元忠传》)。杜甫有《公安县怀古》诗:“…  相似文献   

14.
岳阳天下楼     
形势沿革“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在《岳阳楼记》的开篇中,仅用了34个字,就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号称“八百里洞庭”的洞庭湖目前实际面积约269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为30.8米。在历史上曾称为云梦泽、重湖、五湖、巴丘湖等。南接湘、资、沅、澧四水;北纳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已堵塞)等长江四分流,绕过君山,在岳阳楼下奔腾而去,于城陵矶三江口吐入长江。据载,岳阳楼肇自东汉建安15年(公元210年)。三国时期,鲁肃受孙权之命替代周瑜赶赴巴丘(现湖南省岳阳市)…  相似文献   

15.
《江苏政协》2011,(2):54
<正>建筑遗存是历史的记忆和延续,承载着特有的文化内涵与历史渊源,更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发展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对历史建筑遗存进行有效保护与开发,使其与现代风貌交相辉映,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社会公益事业,有利于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小康》2011,(1):2
从什么地方给力?请追问自己的良知与责任。起来,是我们国歌里的第一句话。重要的是行动,而不是言语,是每一个人学会尊重生命,珍惜自然,是每一个人都为身体与灵魂的自由而奋斗,是每一个人都为他人和公共事务的变化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17.
凌萍萍  李婷  蒋薇 《理论月刊》2010,(5):113-116
气象行为具有公益性与行政性的双重属性,对于气象行为的监督处于一个研究领域的真空,气象行为的合法性与合理性是关系社会气象事业的发展以及社会的整体利益。气象监督的体系性研究是建立在多元化与位阶性的基础上,是一个行政监督、行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前置监督与后置监督相结合,透明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一个严密的体系。  相似文献   

18.
地方人大工作,是地方党委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政治性、法律性、专业性都很强的工作。人大工作与党的其他各项工作一样,是一个积累与发展、坚持与完善、继承与创新相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央与地方关系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问题无外乎是财政、金融和资源配置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经济关系问题,或者说,是一个利益分配格局问题。而与利益相联系的则是权与责的划分问题。因此,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就是要合理分配、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利益与权力、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1979年以来,我国中央与地方经济管理权限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但是,目前中央与地方的经济  相似文献   

20.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投入的过程,是一个夯实发展基础的过程,是一个完善良好运行机制的过程。谁率先优化投资环境,谁就能率先与国际惯例接轨,谁就能先获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