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边缘人——赛珍珠《分家》中王源的文化身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赛珍珠是一位在中国生活多年,以创作中国题材作品而蜚声国际的美国作家.其特殊的生活经历和文化背景,使她具有特殊的文化身份.这一切都反映到了她的作品中,使她笔下的人物呈现出和其作者相似的双重性的特点.本文以小说《分家》为文本,研究迄今研究尚不够深入的文学人物形象——王源的混合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是成名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上海的一位女作家,五十年代移居国外.多年来,她的作品,在她诞生的土地上被遗忘了,但是在台港海外,张爱玲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将她独特的风格誉为“张爱玲体”,许多读者以自己为“张迷”而自豪.张爱玲的文学成就首推其小说创作,她的长篇小说《倾城之恋》、《金锁记》、《茉莉香片》、《红玫瑰白玫瑰》、《半生缘》等使无数“张迷”为之倾倒.同时作为一个出色的散文家,张爱玲同样是当之无愧的.我们读她的散文集《流言》、《私语》,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为我们精心营造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3.
在普遍追求思想、追逐深刻的当代 ,王安忆却注重从平凡、世俗的人性中寻找美 ,从充满烟火味的普通人身上来表达对于精神家园的守望。对美好人性与高尚情操的永恒追求 ,展现了她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通过《桃之夭夭》 ,王安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超脱于世俗观念这外的、坚韧的、美好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4.
女作家海男因作品中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散漫飘逸的奇幻想像而获得“语言巫女”称号,但在她的力作长篇小说《坦言》中,她一改以往的叙事风格,以一种清醒甚至冷静的“目击者”说的方式穿透人物混乱而迷惘的生存空间,从容平静地把握叙事意蕴的方向,开始以清晰的体察与理性的思考体现写作的意义,而她一贯追求与执著的对“死亡”的思考和描叙,在《坦言》中又有新的体现与发展。在《坦言》的篇首,作者用这样一段文字来描述女主人公名模征丽令人倾倒又令人困惑的美丽和她无法言明的生存状态:“由于她的身体像谜一样无法解开,里面的血液、头发、指甲…  相似文献   

5.
女性作者叙事文本往往具有矛盾的双重属性.就中国现代女性作家而言,其身处时代急剧变迁的进程中,既被时代挟裹着前进,又在被挟裹中有了自我的觉醒,这是中国女性作家小说叙事双重性的重要体现.作为较早建立女性文学自主意识的作家萧红,其作品《生死场》的叙事双重性特征尤为突出.在《生死场》中,表面牵强的革命叙述背后,着力凸显的是女性生命的苦难.《生死场》呈现了女性与乡土的象征性和女性与动物之间的同构性.萧红一方面归附于主流意识形态话语,谋求话语权威;另一方面,她又超越了这一话语,揭示了这一话语对女性命运的虚妄性.  相似文献   

6.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是活跃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的女诗人,小说家.1944年出生于美国佐治亚洲一个黑人佃农家庭.1965年大学毕业后曾在耶鲁大学等校执教.她积极参加美国六十年代民权运动,并担任女权主义组织的杂志《女士》的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昔日》(1968),《婀娜多姿的牵牛花》(1973);《晚安,威利·李,咱们早上见》(1979);短篇小说集《爱情与烦恼》(1973),《你征服不了女人》(1981);长篇小说《格兰奇·种普兰的第三次生命》(1970),《梅里迪安》(1976)和《紫色》(1982).如同她许多作品中的人物一样,艾丽丝·沃克的生活道路也很不顺利.大学毕业前夕,她偶然失身怀孕,内心十分痛苦,几度想自杀了结.六十年代末,  相似文献   

7.
达夫妮·杜穆里埃是英国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女作家,她通过在作品中塑造出一系列既具有温柔、极富同情心和极易动感情等女性特征,又具有积极主动、勇敢坚强等男性特征的独立和反抗意识的新女性形象。这些新女性传达了她对男权社会的不满,并折射出"双性同体"的特征,对瓦解父权社会的性别二元对立论有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女权主义和拉康的后精神分析理论,阐释达夫妮.杜穆里埃作品中塑造的一系列女性形象,并以《蝴蝶梦》为例分析其看待两性关系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在迟子建的笔下也总是浪漫而又有充满着灵性的,在原始自然的熏染下的景色和心灵都是美好的,她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而如今原始自然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开始走样,迟子建用挽歌的笔调表达了自己的伤感.但是面对文明的都市与原始的自然,迟子建该何去何从,她内心的矛盾在作品中也是可以解读出来.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对小说价值与意义的赋予,总是体现着作品构成与读者的共谋。福克纳与的《喧哗与骚动》与废名的《桥》,在小说形式的探索之余都因隐晦艰深的表现特征使作品的接受受挫。尤其是著者对小说本文结尾的处理方式,使小说在阅读和接受上有着不同际遇。  相似文献   

10.
母爱的缺席让父亲在张爱玲的童年生活里成为最重要(甚至全部)的角色,对父亲的依恋亦是张爱玲一生都无法走出的情殇.此种情结犹如暗伤,飘荡在她的作品里,而《心经》无疑是她潜在恋父情绪的最大宣泄.通过对一段父女畸恋的描述,张爱玲成功地坦承了自己内心的梦魇,让我们最大限度地窥视到恋父情结对其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主要格调,在小说《半生缘》中。张爱玲将作品的苍凉美沉淀成一种沉重的哀伤。张爱玲童年的创伤、与家庭的矛盾以及艰辛的爱情造就了她孤冷的性格和苍凉的文风,历经半世沧桑.她已从早年锋芒毕露的天才渐趋平稳,跳出红尘,以冷峭的目光注视着世人。《半生缘》里,她选择惨淡的阳光、苍白的月光、刺目的灯火、幽咽的琴声等意象.营造出苍凉凄冷的意境.对于刻画主人公和渲染悲剧色彩有着重要的作用。这种沉重的哀伤感,压抑而隐晦.重重地、黏滞地,直抵人心。张爱玲作品中的意境描写既是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继承,也融入自己的性格特质,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齐志红 《工会论坛》2003,9(5):123-123
《心斋》是一部描写当代知识分子的长篇小说 ,主要写了四个三十多岁已为人妻人母的女知识分子 :梅馨、素素、老木、夏荷。四个女性都在长河市能源所。作品围绕她们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发生的故事 ,编织情节 ,铺开了一幅 30万字的长卷。梅馨是四人中的佼佼者 ,才貌双全 ,带头下海办公司 ,开始事业突飞猛进 ,却不料天外飞来横祸 ,使之莫名其妙地陷入了一场债务官司之中 ,儿子遭到绑架 ,自己和公司差点儿全军覆没。是女性独有的坚韧不拔的毅力 ,又有贵人———一位苦苦暗恋追求了她十几年的神秘男人的鼎力相助 ,使她走出了困境 ,登上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文艺接受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纵观数十年来中国读者、批评家对哈代作品《苔丝》中安玑.克莱这一形象的评论,探讨安吉·克莱在中国“读者”心目中形象,并以接受心理的基本特征为依据探究其形象不断变化的原因。从而使读者更深刻的了解安玑这一形象,体会安玑形象不断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黑丫:山东省女诗人,《公共关系导报》记者.多次荣获省、市诗歌创作奖,并有《黑发飘飘》诗集出版.黑丫的生活曾经有过飘泊的时刻,她生在鸭绿江畔的森林边,后又辗转至青岛,在美丽的海边定居.这些生活中的因素溶进她的诗里,使她的诗显得丰富,炽烈,深刻.她的诗作既有森林里粗扩的雄风,又有水边女子的清新婉丽.她的诗作大部分是女子情怀之作,但决不可单单视为纯粹的少女情怀之抒发.  相似文献   

15.
涂静怡:台湾著名女诗人,现任《秋水诗刊》主编.著有《织虹的人》、《饮水思源》等五本诗集,另有诗话及散文集子出版.作品曾多次获奖.今年年底她的第六本诗集《画梦》将出版.收到涂静怡女士从台北寄来的诗笺及信函,一种想法便油然而生.适逢花城出版社寄来她的在大陆出版的第一本诗集《秋笺》,借着这个机会向读者们介绍她的诗作.  相似文献   

16.
继《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之后,赵树理又连续创作了《孟祥英翻身》、《李家庄的变迁》、《地板》、《催粮差》、《福贵》等优秀作品,这些作品在思想性和艺术性上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是建构赵树理文学大厦的重要基石.研究这些作品的创作经过及其深远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赵树理的文学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对广大文艺工作者也有很好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细腻中感受文字的灵魂——谈张爱玲的语言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史上的女作家张爱玲,以其独特的文风为几代人所钟爱.她的作品,为我们描绘了寻常人生中一个又一个平凡的画面.她那细腻的语言,使我们感受到了汉语言所具有的魔力--极富灵性及生命色彩,在大俗中折射出大雅的光芒.  相似文献   

18.
东汉时代的乐府民歌《陌上桑》中,叙述了美女罗敷采用妙计胜使君的故事.诗中写道:罗敷的美貌常使众人为之倾倒.有的人因见到罗敷的美丽而抱怨妻子的丑陋;有的人因看了罗敷而引起妻子的忌妒.有一位使君见到罗敷后,竟情不自禁地向她求爱.年轻漂亮的罗敷不卑不亢,落落大方.她机智而又坦然地说:“你怎么这样荒唐,你有你的妻子,我有我的文夫.”并故意在使君面前采用虚构的方式,夸耀自己丈夫一番.使君只好尴尬地告退了.  相似文献   

19.
在普遍追求思想、追逐深刻的当代,王安忆却注重从平凡、世俗的人性中寻找美,从充满烟火味的普通人身上来表达对于精神家园的守望.对美好人性与高尚情操的永恒追求,展现了她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通过<桃之夭夭>,王安忆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超脱于世俗观念这外的、坚韧的、美好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20.
当代众多的历史小说家中,凌力是唯一的女性,也是成就极卓著的一位.1987年,她曾以《少年天子》获茅盾文学奖,近两年又推出其新作《倾国倾城》和《暮鼓晨钟》.三部全品,一百六十万字,相对独立,连续起来却从明末崇祯三年写到清康熙十年,将近半个世纪作者将继续写下去,直写到康熙晚年,又是半个世纪,这就成了一个宏大的系统,作者谓之《百年辉煌》系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