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西汉以来,玉门关和阳关以西、葱岭以东,即今新疆地方,称为西域。西汉初年,西域有三十六国,东汉时分割为五十五国。西域诸国种族各异,语言不一,互不统属,大部分国家城居在沙漠绿洲上,还有少部分国家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各国人口,多的有几万人,少的只有几百人。  相似文献   

2.
正在中国历史上,大国的梦想和朝代的更迭,都是从两个走廊拉开序幕的。中国的两大走廊,一条在西北甘肃,东起武威,西至敦煌,全长1000多公里,宽数公里至近百公里不等,是古代中原与西域的必经之道,著名的"丝绸之路"就从这里穿过。因其在黄河以西,故称"河西走廊"。另一条就在我们东北辽宁,西起山海关,东到北镇。与河西走廊不同,此走廊北有山峙,南有海环,山海之间形成狭长廊道,全长300公里,宽几公里至十几公里不等。  相似文献   

3.
《党的建设》2010,(4):47-47
甘肃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孔道。汉代开辟了西域的通道之后,就在玉门关以东置驿,玉门关以西列亭障。居延汉简《道里簿》中详细记载了从居延经河西走廊沿丝绸之路陇西段北线到长安的30多个驿站的名称。十六国时期的前秦,社会稳定,交通畅达,"自长安至于诸州,皆夹路树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驿,旅行者取给于途,工商贸贩于道"。唐代驿传制度更为完善,设有馆、驿、舍、亭、店等服务设施。史书称:"出西京(今西安)安远门,西至凉州(今武威)至西域诸属国,凡一万二千里,沿途设驿,供行人酒肉"。敦煌遗书《沙州都督府图经》记录敦煌东  相似文献   

4.
自西汉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府以来,此后的两千多年间,中国历代政权在治理西域的过程中,逐步加强了对西域宗教事务的管理。纵观中国历代政权在西域宗教事务上采取的措施政策,整体上体现了"一个过程、三个特点、一个格局"的发展演变特色。  相似文献   

5.
西域佛教衰落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缺乏变革创新,僧侣阶层宗教素养水平普遍降低,无力担负起促进西域佛教根据社会变迁及时作出自我调整,以满足西域社会发展新需求的任务和使命,再加上印度佛教的衰落致使西域佛教面临着源头上的枯竭,东西方文化通道的阻塞使得当时的西域在某种程度上变成了文化孤岛,伊斯兰教强势兴起对西域佛教造成一定影响等原因,最终导致西域佛教的衰落。  相似文献   

6.
自汉代起,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就使汉文化在遥远的西域声名远播。本文重点阐释了汉、唐、清时期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史实。  相似文献   

7.
屯垦是我国历代中央王朝经略西域的一项重要国策。自公元前105年汉朝在眩雷屯田,以后历代中央王朝大多承汉制都曾在西域驻兵屯田。屯垦不仅加强了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治理,同时也推动了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在西域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纵观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清代西域诗歌处在中国传统诗歌的过渡与总结阶段,其创作融入了西域特有的文化符码,它是边塞文学中最突出的文化现象。清代西域诗的繁荣,不仅反映了西域的地理人文景观,而且也反映出了西域的经济生活和社会价值及文化判断;同样,也展现出了西域独特的民族文化交流与社会融合的特质,支撑了西域诗歌的主流文化形态。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以颜检西域诗歌为研究对象,在中国传统诗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梳理颜检流放西域的遭际境况,从而对其西域诗歌进行整体性的认识,以及文学性的评估其西域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原距离西域路途遥远,而起源于黄河流域的汉文化在西域的传播可谓是由来已久。本文旨在对汉文化在西域传播的原因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原与西域从联系发展到联合最终发展到联合一体即统一,有其地理,经济、文化、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必然因素。首先,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西域与中原的紧密联系;其次,匈奴的扩张政策迫使中原与西域各汗国在抵御匈奴的斗争中联合;第三,东汉时期西域诸国有要求中央政府对西域实施管理的迫切愿望;第四,汉朝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政策对西域形成向心力。  相似文献   

11.
在新疆旅游界,提起张鑫这个名子,几乎无人不知。他是新疆西域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 八十年代,兵团成立了第一家旅行社——西域国际旅行社。当时,西域国际旅行社是一个不起跟的小企业,更淡不上给国家创汇创利。1992年初,张鑫接任西域国际旅行社总经理的职务。他上任后,全心全意依靠员工办企业,年年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在乌鲁木齐旅游行业创利排名中,  相似文献   

12.
东汉时期的西域屯田与国家西北边疆安全关系是历代中央王朝的典型时期。东汉政府与西域关系的“三绝”与“三通”导致了东汉长达100多年时间内出现在西域屯田的“三废”与“三置”的典型时期,由此引发的西北边疆或治或乱的安全问题,凸显了西域屯田与西北边疆安全之间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及西域屯田的战略价值。由此,屯田西域成为历代中央王朝战略决策的重要历史参照。  相似文献   

13.
《党建与人才》2001,(1):44-44
翻开历史画卷,中国汉、唐、元、清几朝政府,均对西部尤其是现在的新疆、西藏地区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活动。追踪先辈开拓者的足迹作一番历史的巡游,将给我们今天的西部开发带来一些启示。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它是中西交通开拓的标志,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一。在此前后,西汉王朝为开发和治理新疆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屯垦戍边。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守卫边疆,是汉代经营西域的一项…  相似文献   

14.
古代西域主体部分指的就是今天新疆,新疆文化主要渊源于丝绸之路,西域丝绸之路文化也就是新疆的主要文化。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最大特征就是它与世界所有著名的文化体系都有着关联性,西域丝绸之路文化和世界古代各主要文化有着亲戚关系。这种关系是由新疆是西域丝绸之路最为艰险的唯一通道决定的。交融性、世界性和主导性是西域丝绸之路文化的三个特点。西域丝绸之路文化是历史留给新疆丰富且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它不但塑造了新疆的历史,决定着今天新疆的基本面貌,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新疆未来的发展。它有利于增强新疆特色文化自信,有利于重塑新疆的开放精神,有利于促进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当下新疆甚至全国有着重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最原始的宗教现象,自然宗教曾被西域先民普遍信仰,并对西域丧葬习俗产生深远的影响。依据史料和考古资料,在西域丧葬习俗中,表现出自然宗教对天、水、土的崇拜,对太阳、星辰的崇拜,对动植物崇拜和图腾崇拜以及对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6.
屯垦人物是西域屯垦历史的核心,是屯垦戍边这一"千古之策"的制定者和具体执行者。在两千多年的西域屯垦戍边活动中,屯垦人物深化了屯垦思想,丰富了屯垦主体内涵,并以屯垦实践推动了西域屯垦历史的发展,共同铸就了中华民族拱卫边疆的历史丰碑。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儒、释、道精神在唐代西域的传播不仅影响了西域各族民众的日常行为体系和价值体系、促进了西域宗教文化的发展,而且表现出官方信仰的政治导向性和民间信仰的功利性、世俗化特点。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儒学、道教还是经中原本土化的发展回授西域的汉传佛教,都要与当时所处社会相适应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以史为鉴,今天我国的宗教也应该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按照中国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汉朝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大一统之后的第一个盛世王朝。由于政治的清明、文化的繁荣、国家的富强,在中原汉朝与西域各地方势力长期交往过程中,西域部分少数民族上层自发地产生了对中原汉文化的认同与尊崇并自觉地归属于中原王朝,这种认同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属性是汉代西域少数民族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原因。本文拟从中原汉文化自身的文化张力、中原与西域并存互补的社会经济形态、质子制度及和亲四个方面分析汉代西域少数民族上层学习中原汉文化的动因,这对当前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定占领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维护新疆社会稳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班超(32—102年),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外交家。他在青年时期,不甘于抄写文书终此一生,毅然投笔从戎,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又奉命出使西域,在31年时间里收复了西域50多个国家,为西域回归和民族融合作出了巨大贡献。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了解他"绝域轻骑催战云"壮举的同时,要充分认识他的和平外交思想。班超未侯汉,谁识乌孙客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随军北征,得到窦固的赏识,被委派出使西域。当时,班超只带了36个人随行。这说明他压根没想以  相似文献   

20.
张骞凿空     
正张骞,西汉城固(今属陕西汉中)人。汉武帝时期,他曾两次出使西域,正式开辟了中原同西域的往来通道。关于张骞的记载,最早可见于《史记》。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中写道:"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以凿空一语,高度赞扬张骞的历史功绩。关于凿空的语义,唐代学者裴骃引用了东汉学者苏林的解释:"凿,开;空,通也。骞开通西域道";另一位唐代研究《史记》的专家司马贞说:"谓西域险阸,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也。"这些解释都强调了凿空具有开通或通之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