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年     
正"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对中国人来说,过年是一年当中最大的事。过年是团圆的时刻,是妈妈亲手置办的那一桌年夜饭,是浓浓乡音中的那一句深情问候,是锣鼓喧天的新春祝福。在此起彼伏的开门炮仗中,人们释放着迎新的喜悦,到处都是鱼贯而入的欢乐和蓬勃而出的喜庆。为什么中国人如此重视"年"?即使是一票难求,即  相似文献   

2.
正在基层调研中,经常听到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改革开放需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共同进步?为什么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必须坚持而不能有丝毫动摇?为什么一些单位中领导人既要考虑到职工中的"长板",也要考虑到"短板",把方方面面的利益都照顾到,调动集体的积极性?等等。这些问题无不反映出一个基本事实:群众工作既是宏观的"平衡"艺术,也是微观的"平衡"艺术。  相似文献   

3.
《求实》2013,(Z2):98-100
<正>自古以来,中国人就有自己的幸福观和生活观,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而在今天,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梦想更加强烈。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实现"中国梦"上有了历史性的跨越,但也出现了新的"社会痛苦"。面向21世纪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中国人通过怎样的社会建构才能使好梦成真,使全体成员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一、"中国梦"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4.
"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江泽民同志"七一"重要讲话中向全党提出的要求,也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使命。为什么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因为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被实践反复证明了的普遍真理。我们党80年的艰辛探索,80年的奋斗业绩充分证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5.
主持人语     
<正>在21世纪,中国如果要成为文化强国、中国人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人要成为思想的同时代人,就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研究,进行有原则高度的阐释和有原则高度的实践。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叶志坚教授的《路易斯·亨·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的两种生产理论及其当代价值》一文对"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人自身的生产"进行了再阐释,认为马克思在《路易斯·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要教育引导全党"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不断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增强历史定力,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在福建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明理是增信、崇德、力行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正从5000年的文明历史中走来,中国人一直有一个"大同梦";从170多年的近代奋斗中走来,中国人心中始终激荡着一个"强国梦";从6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走来,中国人一直期待着一个"复兴梦";从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走来,中国人终于激情地喊出了"中国梦"。然而,从工业社会的极限式增长中,人们认识到发展应该可持续;从20世纪发生的两次世界大战的大劫难中,人们认识到人类相处需要和平;从近百年来爆发的两次世界经济  相似文献   

8.
好书推荐     
金融的逻辑 继《为什么中国人勤劳而不富有》之后,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在新作《金融的逻辑》中继续尖锐追问中国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年一度,世界杯如约而至。和前几届一样,许多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没有中国队参赛的世界杯,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火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的思维有一些致命的缺陷,如擅长直觉、悟性、感性思维,而理性思维能力比较弱。我们崇尚的是对大自然、社会、人生的体验、感受和顿悟,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心境。正因为感性思维的妨碍,中国人对大自然的理性认识始终是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04月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共产党搞革命需要人民,搞建设是否不再需要人民而只需要资本家和资本?为什么说"大家庭"观点是中华万世一系的社会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政府能办大事却管不了亿万家庭的小  相似文献   

12.
水善下 《前线》2016,(6):79-79
正要说当官是乐事还是苦事?还真得费些口舌。若说是苦事,古人为啥都视做官为谋前程求功名之手段,而锲而不舍奋斗终生呢?当今为何国考高热不退,报名与录取人数比曾达9411:1?为什么古往今来买官晋爵不绝、"因嫌纱帽小,致使枷锁扛"不断?为何鲁迅说"中国人的官瘾实在深,汉重孝廉而有埋儿刻木,宋重理学而有高帽破靴,清重帖括而有  相似文献   

13.
正我国基层社会治理中,居民参与不足,不爱管闲事已成为制约基层民主发展的突出瓶颈。路上有人摔倒,公共场所有人干坏事……人们一般不爱管这样的事,不仅费时费力,有时还会惹麻烦。民间也长期有劝人少管闲事的"俗语",如"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等。中国人为什么不爱"管闲事"?原因大概有二:一是传统文化的潜移默化,二是社会的氛围问题。在不少人心里,"管闲事"似乎是不正常的行为方式。其实人们忘了中国还有一种文化传  相似文献   

14.
正东方出版社2014年版本书是作者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提交给中央和地方高层的时政报告合集,反映了作者近两年对中国改革的一些思考,主要打算回答一系列的问题,包括"为什么要改革?""应当进行怎样的改革?""改革如何才能进行下去?"等,对社会热点话题如反腐败、城市化和体制改革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于2013年10月1日发表了题为《评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的署名文章,作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霍华德·弗伦奇在文章中称,拉纳·米德所著《被遗忘的盟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二战经历的重要而令人信服的历史书。此书通过仔细考察中国在当年同盟国战争行动中的角色、中国人在自己的抗日斗争中所付出的常常吃力不讨好的代价,以及中国的战争创伤对国家战后发展的影响等,再一次让"谁丢掉了中国"这个问题具有了新意。作者在开篇写道:"几十年来,我们关于那场全球性战争的理解一直未能对中国的角色给出恰如其分的说法。即使在中国被考虑在内的时候,它也只是一个次要角色,一个在一场让美国、苏联和英国出尽风头的战争  相似文献   

16.
为什么他书桌上的什物孩子们不敢随便动?为什么他没有亲自指挥部队打过仗,却作为开国元勋之一而被授予上将军衔?为什么他在遭逢意外恢复记忆后提到的第一个名字是"王石坚"?……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本文作者走进了生于白色恐怖年代、成长并建功于战争与和平年代的李伦中将家,听他讲述父亲李克农上将的传奇人生经历以及他们这个神秘而特殊的家庭.  相似文献   

17.
正《党史博览》在2014年第2期的《"文革"中的毛泽东和邓小平》一文第一节的小标题中说"1967年5月毛泽东首次提出‘刘邓可以分开’,这在‘文革’高潮中是不可思议的主张"。这个小标题如何理解?毛泽东提出"刘邓可以分开"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为什么不可思议?作者在这里加了一个条件——"‘文革’高潮中"。为什么在"文革"高潮中提出"刘邓可以分开"就是不可思议的呢?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让人难以理解。我们撇开这个问题,直奔主题——毛泽东是不是1967年5月才首次提出"刘邓可以分开"?笔者认为不是,绝对不是——不要光看有没有"刘邓可以分开"这几个字。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主张,体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说出了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愿望.正因为如此,"和谐社会"很快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个"关键词",被人们以极高的频率"点击"着,以极快的速度传播着.  相似文献   

19.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特别重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诸种关系的研究。由此而产生、积累并传承下来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灿若星河,开启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智慧,树立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正气,规范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行为,推动着中华文明开疆拓土,不断向前。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培养人的知识域越来越宽广,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正能量中的作用力不容忽视,其中的优秀文化典籍更是这一作用力的基石。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治理》作者:罗家德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团出版年:2020年3月朋友圈、工作圈、兴趣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圈","圈子"之下交织着复杂的关系网络。关系深深地植入了中国人的文化根基,"讲关系""混圈子""谈交情"成为很多人的生存宝典与登龙之术。清华大学社会学教授罗家德指出,中国人对"关系"存在着不少误解。这些年来,作者走访调查小岗村、华西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