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4月26日,中央党校哲学部举行了纪念“五四运动”八十周年学术座谈会。来自首都部分高校和科研单位以及中央党校的近五十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与会学者围绕“五四”精神与中国文化建设、“五四”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等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一、爱国主义是“...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五四小说”是进入现代社会后青年文化的体现,在这种文化中,最突出的主题是婚恋的自由与幸福问题.“五四小说”反映出的新型婚恋标准,尤其是女小说家作品中反映出的精神追求——婚姻不仅应以爱情为基础,而且还应以男女双方的“平等”为基础,标志着女性独立意识在现代社会的最初觉醒,更标志着传统婚姻道德在现代社会的思潮性历史变化.新型婚恋观的出现,不仅对应着当时“少年中国”的整个时代风气,而且以其思想的深刻性构成了“五四文化启蒙”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后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80年前,中国大地上爆发了震撼全球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开启了本世纪中国变革运动的闸门,构造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灵魂,奠定了中国现代历史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现代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在五四精神的鼓舞下,一代又一代的山西青年奋斗在革命和建设的最前沿,并成为推动社会历史前进与发展的一支最积极、最有生气的重要力量。历史证明:山西青年是革命和建设的先锋队,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也必将是山西跨世纪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就是要激励当代青年继承“五四”光荣传…  相似文献   

4.
以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为发端,以“五四”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为高潮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距今已有七八十个年头了。从二三十年代关于“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的文化问题论争,到四十年代关于文艺大众化和民族形式的讨论,从六十年代“兴无灭资”,“反修防修”的”无产  相似文献   

5.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扬科学与民主的伟大旗帜,以摧枯拉朽之势荡涤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和旧习惯。在这场中国式的文艺复兴运动中,冲决封建意识的网罗,争取婚恋自由的思潮汇成席卷全国的热湖,其深远的影响为中国历史所罕见。经过“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中国的  相似文献   

6.
“五四”运动至今已整70年了。理论界对“五四”究竟该不该、能不能和怎么样超越,从不同侧面、不同视角作出了不同理解。归纳起来,大体上有以下七种不同的思路: 一种意见认为,超越“五四”是对“五四”的最好纪念。所谓超越不是否定,而是扬弃、批判的继承,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以“五四”革命精神继续完成“五四”未竟的事  相似文献   

7.
五四精神与青年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运动彰显了青年青春的主基调,高扬了民主科学的旗帜,开启了现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先河,体现了青年一代强烈的社会担当精神.研究五四运动,不仅要挖掘五四精神的精髓,而且还要把握五四精神的特征.五四精神具有开创性、求真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内在特征.这些特征对此后几十年的青年运动有着车辙般的引导力和影响力.在现代中国的三次革命中,历代青年继承了五四精神的精髓,勇于担当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伟业的重任.当代青年弘扬五四精神,必须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必须积极投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不断开拓进取;必须以开放的眼光观察世界,始终走在创新的前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五四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深刻挖掘五四精神的时代内涵,并将之转化为当代青年发展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五四”前后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文化等各方面情况的考察,回答了在中国轻视女性的文化传统背景下,“五四”女青年走上社会大舞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9.
“五四”知识分子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认同危机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身份认同危机、文化认同危机与思想认同危机。社会认同理论是群体关系研究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针对社会认同的威胁,它提出了几种化解认同危机的有效策略。从社会认同理论的视角看,“五四”知识分子主要采取了脱离群体与改变群体状态这两种策略,这两种策略基本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全面认识“五四”运动,有必要对“‘五四’新文化运动”和“‘五四’学生爱国运动”这两个不同的时段做出界定,它们在口号、主体、目的、形式、内容诸方面均有所不同。从整个“五四”的历史时段来考察,通常对“‘五四’精神”的概括也有必要加以充实,同时,它的局限性也应给予客观公正的评述。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期在中国大地上爆发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体的五四运动 ,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 ,它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尽管当今青年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五四青年有着本质的不同 ,但五四青年身上所体现出的爱国主义精神、崇尚“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时至今日 ,仍然值得弘扬。当今世界的经济正在出现全球化的趋势。跨国公司的经济活动 ,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国与国之间的边界。电视、国际互联网等通讯技术的发展 ,使人们的时空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地球在逐步地变成一个“村庄”。全球意识正在以前…  相似文献   

12.
五四女作家群在整个中国女性文学发展史上处在重要阶段,在整个现代文学史上又处于一种特殊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3.
青岛挖掘“五四”历史文化主题,实施青年文化创意工程具有较强的历史优势和良好的客观条件。要从节庆会展、文化旅游休闲、现代传媒、教育培训等方面挖掘青岛的“五四”文化主题,培育青年文化创意产业,这对于青岛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积极的长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代浙江的青年运动,起始于19世纪40年代,至辛亥革命已形成青年学生的革命性群体,推进了浙江先期的民主革命运动。“五四”运动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掀起现代浙江青年运动的高潮。现代浙江的青年运动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大历史时期。其间,从“五四”运动开始,经历了建党建团、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之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这一历史过程,呈现出现代浙江青年运动的跌宕起伏,可歌可泣的发展轨迹。浙江的青年运动,在中国青年运动史上具有非常突出的地位,并对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形成、建立有着重要的贡献,对于中国新民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积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 ,新文化界人士对于中国旧剧及其观念的批判进入了新阶段 ,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总体性、彻底性和建设性。这些特征直接影响到中国喜剧观念现代转换的方向 ,不仅为其带来全新的思想质素 ,而且直接促成其在 2 0年代以后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始终不渝地坚持邓小平的外交思想——“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综述刘建飞由中国国际关系史研究会北京分会和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国际关系理论研讨会”于11月29-30日在中央党校举行。来自中央党校、现代国际关系研究所、外交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  相似文献   

17.
乱世出“英雄” “五四”前夕,中国社会正处于中国人所谓的“乱世”。世纪初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却没有给人民带来向往已久的民主与自由。国内,北洋军阀轮流坐庄,“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使中国政治进入一个空前黑暗的时期,统治日益腐败;国外,西方列强一天未曾放松过对中国的侵略,日本更是悍然提出“二十一条”。写在有兵舰、机枪水印的纸张上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在新的历史文化情境下,中国女性的社会生活角色出现了现代转型,这主要从新的角色期待与新的角色扮演两个层面展开,从中可见五四时期女性社会生活角色的早期现代化特性。  相似文献   

19.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 90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掀起波澜壮阔的滚滚浪潮——当国家面临外扰内困、山河破碎之跗,爱国青年高扬民主、科学大旗,奋不顾身、救亡图存,他们义愤填膺的救国壮举化为北京赵家楼的;中天大火,燃成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  相似文献   

20.
八十年前,在饱受屈辱与欺凌的中华大地上,爆发了一场气势磅礴的“五四”运动。在这场波澜壮阔的运动中,经历极度苦闷与访惶而首先觉醒起来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和优秀的热血青年,高扬“民主”与“科学”这两面旗帜,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其深远的历史作用值得我们永远去纪念,其中蕴含着不尽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地继承和弘扬。一、“五四”精神的基本内涵“五四”运动是在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进行侵略,北洋军阀政府对外屈膝投降、对内残酷压迫民众造成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这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