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子>中的"心"是一个体用合一的概念,它所指称的既是精神活动的物质载体,又是精神活动的内容.孟子用"心"区别了人性与禽兽之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孟子是以人心释人性.孟子认为"心"是天之所与的,这样他就通过"心"把人与天贯通了.在孟子看来不仅人有心,天亦有心,且天心与人心相通,这就是所谓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又表明天心是公正的、善良的,孟子以此来论证人性善来自天.  相似文献   

2.
孟子号称亚圣,是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思想的犀利尖锐和性格的坚韧刚强在先秦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孟子>一书,则是孟子思想重要的结晶,而成为儒家重要的经典.孟子为了论辩而借助于比喻,而大量巧妙比喻的运用,又常使孟子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论敌.<汉语比喻研究史>总结了孔子、墨子、荀子、韩非子、庄子等先秦诸子的比喻理论特色[1].但是,该书对孟子的比喻运用虽有零星描述,却没有象对以上各诸子的比喻理论进行总结性的描述.笔者欲对<孟子>比喻研究作一综述,以期对<孟子>比喻研究者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铁凝在创作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变,从<玫瑰门>到<笨花>是作者一次比较明显的转变,从<玫瑰门>、<大浴女>到<笨花>创作的发展与变化的轨迹来看,作者的性别意识经历了从"凸显"到"隐退"的过程,这反映了作者创作转向的追求与坚守.  相似文献   

4.
不少论者称遁世文学为Escape literature,井将美国文学史上的名著<瑞普·凡·温克尔>归为遁世文学.一些论者还把它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并诗>进行简单类比,因此著文往往穿凿附会,怪诞百出.笔者通过新历史主义的理论对文本进行了再解读,认为<瑞普·凡·温克尔>给我们提供一个复数的历史,并对美国独立战争后的意识形态进行了一场颠覆却最终被含纳,提请注意文本于遁世之外被遮蔽的政治化倾向及时变革的赞美这又一重要主题.  相似文献   

5.
胡绳是久负盛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中国近代史、中共党史的研究专家.胡绳关于中间势力的理论观点,陈文桂在<一份珍贵的思想遗产--<读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1期)和周一平在<史学研究的创新之作--读<胡绳论"从五四运动到人民共和国成立">评介>(<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6期>)两篇文章中,对胡绳提出的"中间势力"理论观点做了介绍,但还没有人深入研究过胡绳"中间势力"理论,因此,有再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6.
近读袁树平同志所著<统战工作中的人格魅力>一书,感触颇深.该书既有严谨缜密的理论阐述,也有生动感人的典型事例.其研究视角既展现了统战工作者所需的人格魅力的各个层面和丰富内涵,更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角度作了多维的注解.相信读过此书的人都会认为这是一部融理论性和可读性为一体的好书.  相似文献   

7.
白恩培同志在<努力做一名党和人民满意的领导干部>一文中指出:"自古以来没有几个做官的死于饥寒,但死于敛财的每个朝代都有.从公仆到贪官只有一念之差,从功臣到罪犯只有一步之遥."这段话,掷地有声,振聋发聩,值得我们每一位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认真品味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荀子>内容丰富,影响深远,着眼于人的本性的思考,展开中国文化的底蕴,探索了中国许多带有规律性的问题.特别是许多思考又源于他的亲身经历,使得<荀子>带有更浓烈的实践色彩,下面我们就从两个方面来简要谈谈<荀子>对我们辅导员该如何教育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读刘乐艺的小说,感受最突出的一点,就象是读一首有情节的诗。读完他的作品,使人有仿佛处在一种诗的氛围中的感觉。 用第一人称与的《这里,有幸福》,是一篇堪称散文诗的小小说。作者借“我”之口宣称:“……我在构思一首诗,歌颂钻塔的威武,坚定,针砭世俗的污浊、卑劣  相似文献   

10.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儒学大师,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教育思想在继承孔子的基础上又有所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教育理论,在我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教育思想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的教育思想以及现实意义既孟子教育思想对现代社会的价值作简要的探析。  相似文献   

11.
韦小宝是金庸封笔之作<鹿鼎记>的主人公,在他的身上,寄寓了作者对武侠世界与现实世界、传统文化与市井文化等多层次多剖面的思考.金庸在<鹿鼎记>中为我们勾勒出了他所要解构的武侠世界.韦小宝身上既具有武侠世界中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具有现实世界的市井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12.
<阿绣>是<聊斋志异>爱情小说中内涵丰富的篇什之一,作者蒲松龄师承刘义庆的<买粉儿>,却化古为新,细微曲折.小说中的狐女阿绣黠慧豁达,多情多义,因追求美而生爱,又因爱的奉献与付出而美到极致.<阿绣>反映了蒲松龄对主情浪漫思潮影响下的爱情观更加深入的思索.  相似文献   

13.
老子的<道德经>蕴涵着丰富的重民思想.<道德经>中的重民思想包括平等待民、处民之下、反对战争、慎刑薄赋等,既表达了广大民众的愿望,又兼顾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起到了调和治国者和民众之间矛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刘芳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10(5):174-174,178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又一积极倡导《诗》学的儒家代表,孟子论《诗》在先秦诗学中颇为瞩目,呈现出强烈的政教色彩。本文即从孟子引诗的偏好、论《诗》的内容、句式以及论《诗》的论辩特色等方面分别论述其论《诗》的政教性,并探讨其呈现政教色彩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泰德·库瑟是美国第十三任桂冠诗人,2005年他的诗集<欢乐与忧愁>获普利策诗歌奖.库瑟一直致力于创作大众都能读懂的诗,积极参与诗歌推广活动.<挑选读者>一诗反映了他宽容、豁达的内心品质,体现了诗人对读者深切的人文关怀,巧妙阐释了他向大众推广诗歌的目标和人文理念:他希望每个人都有读诗的欲望,有读诗的权利和机会,不必是高级知识分子,更没有阶层贵贱之分,不必当成周期的"必修课程",甚至不必拥有诗集,诗人不应当挑选读者.  相似文献   

16.
在<荀子>出现之前,儒家典籍中无"教化"一词,"教"与"化"连用,在儒家典籍中首次出现在<荀子>中."教化"作为一个双音词,既有"教"的涵义,又有"化"的涵义.可是现在流行的许多辞典中,把"教化"之"化"解释为"感化",此解不合于荀子的原意.荀子所讲的"化"是指人长期生活在某种环境中,他原有的思想道德面貌就逐渐会被环境所改变,"化"是环境对人的道德思想所产生影响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缓慢的,人是感觉不到的.荀子提出的既"教"又"化"思想,是对先秦思想道德教育理论的重大发展与完善.他纠正了只重视"教诲"而忽视"教化"的倾向.理解荀子的这一思想,对于改进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7.
高放文集<国际共产主义主义运动别史>第三本书(另两本为<政治学与政治体制改革>、<纵览世界风云>),近日由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高放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是我国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国际共运史专业博士生导师,是国内公认的国际共运史学科带头人.全书收录了文稿145篇,是作者长期从事国际工人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教学与研究的成果.其中大部分是1979年以后发表的.作者之所以把本书取名为"别史",主要是认为本书继承了我国史学的别史传统(古代把正史与杂史之间的史书称为别史),又有别于正式的共运史教科书,所以称"别史"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已加入<华沙公约>、<海牙议定书>以及<蒙特利尔公约>三大国际航空公约,并且对港澳台地区适用上述公约作出了特殊声明.<蒙特利尔公约>是对<华沙公约>体系下的航空法律制度的大变革.大陆地区与港澳台地区间的航空运输的性质决定了其法律适用的范围.因而,确定两岸三地间航空运输的法律性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美国解密的尼克松总统档案,以"波罗二号"行动中中美双方起草<上海公报>的谈判,以及尼克松访华期间基辛格与乔冠华起草<上海公报>的谈判为研究主线,透视曾经长期敌对国家如何既坚持原则,又通过有效的沟通,最终达成中关<上海公报>的过程,并由此探析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国际形势等诸多议题上存在的分歧.  相似文献   

20.
第三党是中国民主党派中历史较长的一个政党,是民主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中重要的一员.在大革命失败的白色恐怖下,一部分国民党左派人士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以及一部分脱离共产党组织的人,既不满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又不同意中共的政策,在谭平山的领导下,在上海成立了"中华革命党",提出<中华革命党宣言草案>,建立了党的领导机构,推选当时尚在国外的邓演达为党中央总负责人.其组织发展经历了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和中国农工民主党四个阶段.因其政治主张既不同于国民党,又不同于共产党,因而通常称其为"第三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作为一个革命的、爱国的政党,第三党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对共产党的态度上,也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