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事件相关电位由于在医学领域中的突出贡献而被引入到心理测试领域,它根据人在接受刺激之后神经电生理的变化来判断被测人与所调查事件的关系,弥补了多道心理生理测试技术利用植物神经末稍反应作为判断依据的不足。但是,在事件相关电位测谎的已有研究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2.
多道心理测试(CPS)是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理参数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为现在的刑事司法实务所普遍应用;脑电波测试(ERP)是另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人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其仍处于实验研发阶段。通过对这两种测谎在刑事技术上的比较归纳,来揭示他们在侦查实务中的异同,并就与测谎有关的若干刑事司法问题展开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多道心理测试(CPS)是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植物神经系统产生的生理参数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为现在的刑事司法实务所普遍应用;脑电波测试(ERP)是另一种利用被测谎人说谎时人脑事件相关电位的变化进行测谎的刑事技术,其仍处于实验研发阶段。通过对这两种测谎在刑事技术上的比较归纳,来揭示他们在侦查实务中的异同,并就与测谎有关的若干刑事司法问题展开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犯罪事件相关脑电位(fERP)测试(又称ERP测谎)作为一项犯罪记忆检测技术,与记忆研究的发展密切相关。记忆研究表明:左前额叶的激活主要与语义记忆的提取有关,而右前额叶的激活主要与情节记忆的提取有关。脑电地形图(BEAM)作为fERP测试指标在实践中具有可行性。ERP成分与BEAM的综合分析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测试结果的假阳性率,可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欺骗行为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现在有多种测谎技术来识破欺骗行为,事件相关电位测谎就是其中一种.本文首先介绍了P300测谎技术的原理,其次分析了P300测谎的影响因素,最后对P300测谎技术进行总结和展望.  相似文献   

6.
事件相关电位心理测试技术是近年来被引入犯罪心理测试研究领域中一项新型技术,它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受测者对刺激信号的信息加工,为研究者揭示受测者大脑中的关键信息提供帮助。事件相关电位心理测试技术能够弥补目前多导仪心理测试技术的不足,提高结果认定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N400是事件相关电位中反映语言加工的成分。目前对N400应用于测谎的研究几乎都是在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的,尚未应用于司法实践。随着事件相关电位应用于测谎研究的深入,N400将可能作为其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欺骗比诚实的N400更为负向。欺骗与诚实之间在潜伏期头皮电位分布上没有检验出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测谎即心理生理测试。影响测谎结论准确性的因素通常包括测谎仪器灵敏精准度、测谎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经验、测谎问题的编写、测试环境以及被测试者的生理情况等。而被测试者的心理差异及性别不同并不直接影响测谎结论的准确性,测谎技术能够适用于不同的个体。  相似文献   

9.
投毒杀人案件由于案件条件的影响,侦查存在一定难度。在侦查中测谎技术的应用有助于甄别罪犯明确侦查方向。投毒杀人犯罪行为预谋性强的特点,使犯罪行为行为人对毒物、投毒点等犯罪事实有较强的心理痕迹,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特异性生理反应,这为测谎技术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在制订测试方案时,除应严格遵循测谎技术相关原理和应用要求外,还应充分考虑受测人"漏罪"、对毒物是否熟悉、与被害人的利害关系等因素对测试结论的影响,合理选择测试时间,保障测谎结论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现代心理科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神经科学等多种学科迅速发展,逐渐建立起一些主要以情绪理论为基础的心理测试技术,但各种心理测试技术的科学性和实践价值的差别相当明显。中国现行公检法机关运用的主要有美式测谎和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武伯欣教授所创的武氏心测理论和方法。美式测谎以谎言口供为测试对象,认为存在具有普遍意义上的谎言-情绪反应模式,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武氏心测提出以与涉案人相关最为密切的心理痕迹的动态形成过程和状态为测试对象的"以变应变式"测试理论和方法,强调被测人的认知过程对测试影响的复杂性,克服了传统美式测谎的以"不变应万变"的机械性和简单化的弊端。  相似文献   

11.
心理测试技术作为应用心理学的一门发展中技术,受到整个心理学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从行为主义学派到认知心理学派,这门技术的理论无不被深深打上每个时代的烙印.从准绳问题测试法到犯罪情景测试法,再到认知综合检测法清晰地反映出了心理学发展与心理测试技术理论演变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国外关于心理测试(测谎)结论的证据资格已得到确认,目前我国对心理测试机构、测试人员、测试对象、测试仪器、测试方法、测试环境、测试过程和测试结论等都做了程序性规定,标志着心理测试技术在国内正式进入了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序列,是对国内心理测试技术的一个全新定位。测试结论在证据的"有限采用规则"和补强证据的框架下,鉴于我国心理测试结论在证据价值方面存在诸多争议,"有限采用规则"对我国测试结论的规范使用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把测谎结论定位于补强证据可能会比较实用,可以辅助验证其他证据,尤其是验证证词的真伪,在我国司法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国于1984年引进和使用测谎仪,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测谎测试已经广泛地运用于刑事司法实践。然而测谎结论至今仍然不能作为法定证据使用,这与测谎测试适用的广泛性极不相适应,甚至限制测谎技术的发展和推广运用。测谎结论的得出有着科学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基础;有着严格而规范的测谎测试程序规制;有着可靠的测试方法保障。测谎结论已经具备成为法定证据的条件,具有成为法定证据的充分合理性,测谎结论成为法定证据是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4.
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谎技术在犯罪侦查中的运用顺应了侦查科学化的要求.但在我国目前的侦查实践中,测谎技术的运用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利用测谎技术为侦查工作服务,必须确立侦查人员对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的正确认识,并对测谎技术的运用进行规制与完善.  相似文献   

15.
测谎结论虽在民事诉讼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其科学性、准确性以及证明能力如何尚存在争议。通过对测谎原理的研究和测谎程序的分析,可以发现测谎技术具备科学性,测谎结论具备证据的客观性、合法性和关联性。测谎结论有助于法官形成内心确信,测谎技术有助于民事借贷纠纷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利用多导仪进行犯罪心理测试不同程度地被50多个国家所接受,但对于它的质疑并没有停止过。在对近年来国外关于准绳问题测试和隐蔽信息测试的评价与研究成果进行罗列及评价的基础上,可以发现,未来犯罪心理测试技术虽然由于其心理学原理的科学性而受到争议,并且对于测试人员的经验性要求较高,但是只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测试,其准确性仍然能够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经过心理测试,嫌疑人主观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已不同于测试前。准确而清晰地把握这种差异性的变化,结合由心理测试所获得的嫌疑人心理信息,选择合适的审讯策略和技巧,会有效地瓦解嫌疑人拒供的心理防线,促使其作有罪供述、交待案情,提高案件的侦破速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