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做人,既教书又育人。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内在包含着育人的责任,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启发和道德教育是教师的天职。本文分析了不同教师对"教书育人"二者之间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认识,阐述了教学与育人的辨证关系,探讨了如何充分发挥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马奔  谢慧 《学习论坛》2005,21(6):75-77
在走向现代法治的过程中,认真看待法治与人性问题,对法治的性质及其构建会有更深入的把握。从人性的外延分析,性恶论和性善论两方面的统一,滋长出法的基本精神,即对权力的限制和对权利的保护;在人性的内涵上,人性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属性,两者的冲突以及人的社会本性内部的冲突决定了法治秩序的必要。在法治与人性契合的基础上,建构法治的价值目标便是实现人的本性。  相似文献   

3.
安排陈赓治疗腿伤 大革命时期,陈赓在黄埔军校学习,聆听过孙中山先生的演讲,参加了孙中山指挥的平息广州商团暴乱的战斗。孙中山对革命青年非常关心和爱护,曾找陈赓谈过话,那时,陈赓便认识了宋庆龄。 1927年,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在向广东潮汕进军的途中,他在会昌战斗中负了重伤,  相似文献   

4.
第二次国共合作对于中国抗日战争最终取得胜利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作为中国共产党上级组织的共产国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共产国际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调整了对中国革命的指导方针,力倡中共放弃苏维埃旗帜,转而举起民主共和国的旗帜,与国民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合作过程中,共产国际时时提醒中共要保持党的独立性,同时又要求中共不惜代价维护这个统一战线不致破裂,这些指示和思想对于中共对国民党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保持统一战线的长期存在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列宁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探索都建丘在以实践为基石的科学认识之上。列宁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现从全盘接受到推陈出新,邓小平对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继承发展到不断升华的过程说明,在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的探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它启示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认识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毛泽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理论进行了修正性的继承与发展,主张在指导思想上,要坚持"有错必纠"原则;在实际操作上,要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实事求是地定性,不主张采取运动形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制度规范上,强调建立民主监督机制。邓小平不仅敢于对毛泽东晚年的过失、错误开展批评,也敢于自觉地进行自我批评,使批评与自我批评无禁区、无盲点,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理论。  相似文献   

7.
农户根据自己的"预期收益"判断来作出行为选择.在农村推行社会保险制度仍遵循"自愿原则"的前提下,农户参加社会保险时会在权衡成本收益之后作出选择.农村工业化增加了农户收入,增强了缴费能力,增强了农户的风险意识,拓宽了农户的信息来源,增强了基层政府的影响力,从而对农户的社会保险参与行为产生了正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毛泽东国际战略调整过程的研究,认为在这一时期,在毛泽东的国际战略思想中,第三世界的地位和作用有明显的变化。第三世界逐渐成为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中抗衡美苏的一个重要因素。有关第三世界的认识影响了毛泽东对于世界形势的判断,以及他的国际战略的调整,从而酝酿了70年代初中国国际战略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对传统道德的辩证否定,对传统道德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以及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统一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道德是我们对传统道德的基本态度和根本出发点,社会主义新道德充分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历史感和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0.
史义军 《党史博览》2015,(2):45-48,54
在和平年代,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人之常情,也很平常。可在战争年代,在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里,将士们的恋爱婚姻又是什么样的呢?为此,笔者翻阅了一些历史档案,并对一些老战士进行了采访。东北抗日联军内关于婚姻问题的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