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宏 《台声》2003,(7):13-13
5月24日下午,厦门市台商子女“我心中的厦门”小学生作文竞赛举行颁奖仪式。至此,这场历时1个半月的竞赛活动圆满落幕。由市台联、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市台商协会共同主办的“我心中的厦门”作文竞赛旨在了解在厦台商子女用什么眼光看厦门以及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本次竞赛分低年组和中高年组两个组别,由厦门市教育学院初教室语文组和厦门市教科所老师担任评委,两个组别各评出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10名。同时还评出3名优秀组织奖和8名优秀辅导奖。两个组别的特等奖分别被厦门第二实验小学一年1班的黄胤杰和立人国际小学五A…  相似文献   

2.
樊宁  姜圣瑜 《台声》2004,(12):50-50
台商廖美云一家喜讯频传:儿子被中国人民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录取,女儿成为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新生。尽管台湾当局不承认大陆的学籍,但是,在苏州,很多台商子女仍然争相报考大陆的大学,以期谋求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红华  谢聪璇 《台声》2007,(12):54-56
目前,广州的台资企业约2500多家,长期在广州居住的台商及其家眷超过7万人。据不完全统计,仅在越秀区就读中小学的台商子女超过200人。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少年随自己的父母来到广州,在这里学习成长,也慢慢地融入了独具特色的广州本土生活。 从陌生到熟悉,从抵触到接受,春去秋来,台商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在羊城走过了一段段特别的心路历程。和许多大陆孩子一样健康成长、快乐生活的背后,这群来自台湾的孩子们有着自己的生活故事。  相似文献   

4.
5.
章健 《两岸关系》2006,(8):31-35
6月,骄阳似火,上海台商子女学校的老师们冒着酷暑忙着乔迁。座落在闵行区华漕镇金辉路上的新校区如期交付使用,今年76岁高龄的学校董事长张培方看着眼前的新校舍高兴得合不拢嘴。15年的愿望啊,今天终于要实现了。此时此刻,历历往事,又一幕幕浮现在这位耄耋老人的眼前……40载“园丁”生涯张老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孩子。他这一辈子也基本上都贡献给了孩子,献给了少儿教育事业。从1953年4月开始,一直到1992年2月退休,他40年如一日,像一位辛勤的“园丁”,默默地在小学这座花园里耕耘,全身心地致力于培育下一代的“花朵”。回忆那风华正茂的青年…  相似文献   

6.
《台声》2005,(3):80-81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的不断深入和扩大,两岸 的教育文化互动也深入开展。台湾同胞在投资大陆 的同时,求学大陆的情形也成为发展的趋势。近几 日,台商张先生举家前往上海定居,一切安顿之后, 忽然发现不知该怎样为年幼的儿子办理就读幼稚园 的相关手续。更为普遍的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台湾 青年想前往大陆就读大学或者研究所。但是其中绝 大部分在运作的过程中不知该如何下手?在此,就 台商子女入学籍、台胞报考大学、研究所的一些问 题作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7.
当我来到你在上海的办公室时,你公司的员工已经把你1:1大小的彩色肖像照端端正正地挂到了墙上。几位员工还特意在你的办公桌上摆放了几盆“马蹄莲”,听说那是你平日里最最喜欢的,员工还说,“马蹄莲”会与你说话的。  相似文献   

8.
在上海初见台商王钦钟,让我诧异,他虽已是花甲之年,却让我深切感受到他的率直与天真。他的愿望,他的要求,他的不满,毫不掩饰,毫不含糊。 王钦钟确是我在商界中见到的最与众不同的人。他在商界早已功成名就,诀窍既简单又复杂,靠的就是他的率直。 人到中年,头脑中一定会有各种世俗的看法、固有的观念,有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9.
葛凤章 《两岸关系》2007,(11):40-41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听同事王跃说,他熟悉的一位台商在崇明岛和当地合作种植的台湾有机水稻就要喜获丰收了。听到这个消息,笔者十分欣喜,商定在开镰之日一同前往采访。  相似文献   

10.
对于许多携家眷在祖国大陆干事业的台商来说,如何使子女继续接受教育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本刊特请主管部门人士就此问题作一解答。另外,对广大读者关心的台湾青年来祖国大陆普通高校入学就读;台湾人士与民间机构在祖国大陆捐资助学和合作办学等问题,本刊也将陆续请主管部门专题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1.
胡颖森 《求索》2012,(7):256-257
由于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不合理、高等教育投资的预期收益偏差、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就业市场化障碍以及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发展的滞后等政策和市场方面的原因,当前绝大部分低收入家庭因子女高等教育投资收益问题面临低收入的代际传递的恶性循环。为切断低收入的代际传递,应创新高等教育助学贷款设计,健全高校毕业生劳动力就业市场的公平竞争机制,深化高等教育改革以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刘玉梅 《前沿》2005,(2):81-82
离异家庭子女由于家庭破碎这种人为因素的出现, 极易造成他们动机与目标无法实现与满足的挫折情境。挫折情境的产生, 对挫折耐受力较强的离异家庭子女来说, 一般能忍受挫折的打击而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心理平衡, 而对于那些挫折容忍力较弱或极差的离异家庭子女来说, 则会被挫折情境所困扰, 从而使自身人格变态与心理失衡。离异家庭子女得到同伴间的支持越多心理问题就越少。  相似文献   

13.
广州放宽外来工子女入学不能一步到位,不能让全体外来工子女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受教育权,从短期看不用花费过多的财政投入在外来工子女的教育上,但是从长远来看,很不利于外来工在广州生根发芽。  相似文献   

14.
“中国大陆发展这么快,台商还是有贡献的。”廖国彬对记者说这番话时,一缕阳光洒在他舒展开来的眉头上。现为上海台商协会浦东分会副会长的廖国彬自上世纪80年代就从台湾来到大陆,几乎走遍全中国,一拨拨的登陆台商视他为“大陆通”,纷纷前来咨询。“海峡两岸一样的血脉,有斩不断的亲情,大陆市场的商机无限,是台商事业上的第二春。”廖国彬说。诚然,正是在亲情和商机的驱动下,  相似文献   

15.
【市民咨询】我是外来务工人员,我孩子到了上学年龄,请问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宁波接受义务教育,是否可以享受免学杂费政策,是否要交纳借读费?【部门答复】根据国务院、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可以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免学杂费的政策。具体的条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户籍所在地无  相似文献   

16.
王艳 《两岸关系》2006,(10):36-36
为了帮助在苏投资台商子女认识江苏、了解江苏,由江苏省台办主办的2006台商子女锦绣江苏夏令营活动于8月9日至13日在南京、无锡、苏州等地举行。共有150余名在苏投资台商子女及大陆中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活动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受到了同学们的普遍欢迎,增进了台生对第二故乡的  相似文献   

17.
葛凤章先生的《大上海台商传奇》即将付梓。他嘱我写几句话以为序。自忖我不具备作序的资格,于是推辞再三,老葛却相求再四。恭敬不如从命。况且与老葛是对台工作的同事,再却也不恭,于是勉为其难。  相似文献   

18.
牛伟丽 《台声》2006,(11):36-36
在全国台联、上海两岸情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及(台声)杂志社上海记者站的搭桥、积极筹划及准备下.前不久.“湖北省广水市·上海(台商)经贸恳谈会”在上海龙通生活广场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19.
20.
孤独感研究在国外是日益受到普遍重视的研究领域,但在国内并不多见。本文从功能分析视角出发,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发现现代社会家庭功能的诸多方面与子女孤独感的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在排除了朋友少成为孤独感的原因之外,我们发现家庭情感满足功能的失效成为青少年子女孤独感的因素之一。研究提出了青少年子女孤独感的排解途径,以实现家庭功能的再现与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