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伦理信用与经济信用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是一个广为运用的概念。我国经济学界从经济学的角度对信用的研究,已有相当长的历史,成果非常丰富。然而,从伦理学的角度对信用的研究,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试图对伦理信用及其与经济信用的关系做出一定的分析,就教于有缘之师和同仁。一、对伦理信用的界定伦理信用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自觉遵守承诺、履行义务的道德准则。其具体内涵包括三个层次、两个方面以及一个过程。伦理作用的三个层次是:其一,信任人。信任人是社会交往的基础或前提。信任人(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法人)是指在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间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2.
吴亮  薛荻 《福建通讯》2002,(3):10-14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中国素以诚信立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而时下,信用问题却令人担忧。在经济领域,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在公共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难以真诚沟通,在食品市场,人们得随时提防“餐桌污染”。……信用缺失,正在侵蚀社会经济生活的肌肤。克服信用缺失,建设信用文化已突显在我们的面前。  相似文献   

3.
根据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社会化的信用体系是以民间设立的独立中介机构为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通过收集和分析个人和企业的信用资料,为客户提供当事人信用状况等证明资料,帮助客户判断和控制信用的社会信用保障。在美国,通过社会主体的信用体系——美国信用管理会、信用报告协会和美国收帐协会等民间专业机构,在法律严格规范下,开展个人和公司信用信息的收集评估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大》2010,(11):32-32
“随着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信用服务市场快速发展和信用产品不断丰富,亟须建立统一的信用标准体系作为支持。”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行长刘贵生建议加快建立信用标准体系,采用标准化的技术和手段,引导和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军 《新东方》2005,(6):37-39
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信用缺失影响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现代化进程,加快信用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社会信用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从现实国情及外国经验看,中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结构应包括信用教育体系、信用规范体系、信用中介组织体系、信用工具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信用本质上是一种产权关系。好的信用关系意味着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对自己的资源有比较可靠、明晰的权利边界,并且,交易当事人能尊重彼此之间的权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信用缺失归根结底是与市场经济信用要求的制度缺乏有关,正是制度的缺乏给信用缺失留下了空间,因此,只有从制度建设入手,构建现代社会信用的制度前提,才能从根本上消减市场经济的信用缺失。  相似文献   

7.
《政协天地》2011,(12):48-48
“十二五”期间,将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因为良好的社会信用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每个单位和社会成员立足于社会的必要条件。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市有信则立,市无信则废”。信用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能仅仅靠道德教化,还需要社会信用体系来维护。  相似文献   

8.
《公安研究》2009,(6):89-90
李晓安、彭春在《法学杂志》2009年第1期撰文认为,独立的环境价值需要借助制度化的优势来量化它的存在和意义。于是,如何将现代环境价值与社会持续、和谐发展相融合,重整信用种类和功能并加之以绿色规制的难题便摆在了现代经济法治的面前。现代环境信用的提出就是解决此问题的探索之一;另外,信用规制的绿色化和法治化也显示了其在治理经济成因的生态危机和化解环境信用风险上的多元价值与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9.
仲弘 《时事报告》2003,(4):61-64
信用消费既为经济发展做贡献,又让人们提前得到了享受。可谓两全其美的好事。但在习惯于传统消费方式的中国,必须跨越信用这道门槛,才能进入信用消费时代。在这方面。发达国家先行一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后来者,我们不妨以人为师,学得真经,让信用消费在中国早日成熟。  相似文献   

10.
现在市场秩序混乱,商业信用危机是其中一个严重的问题。我认为产生信用危机有这样一些原因。、产权制度不完善是商业信用问题的一个根源。完全的计划经济时代,不存在信用问题。非常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也少有信用危机,因为在这种条件下是以信用为  相似文献   

11.
官员信用敲响政务信用警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康》2007,(8):19-21
信用与信任是政府和社会秩序的基石。政府信用对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良性运行具有主导责任。而一旦政府不守信用,它对社会信用的损害将是致命的。  相似文献   

12.
信用是最根本的社会关系,是整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没有信用,就没有交换,没有交换,经济活动就难以健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存在。  相似文献   

13.
仝尧 《淮海论坛》2014,(3):40-42
如果说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孪生姐妹,那么信用就是市场经济最忠诚的朋友。没有信用的市场和市场经济是虚幻的泡沫,良好的信用就是市场经济顺畅运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刘诚  夏杰长 《探索与争鸣》2023,(6):120-129+179
随着我国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加速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建构迎来机遇与转型。征信机构广泛采用数字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存储、运算和使用,推动了信用数据“量”的增长,但这种做法却未能跳出传统的经济分析框架,因而对信用体系的“质”的提升作用较为有限。数字经济时代信用体系建设面临一些新挑战,主要表现在数据范围应当开辟新“跑道”、抵押担保体系需要变革、线上数据可信性亟待提升三个方面。构建数字时代社会信用体系的理论内涵和实践外延,将信用范围扩展至线上、推动数据开放共享,促进数字经济与信用监管融合以及数实融合,强化算法透明度提高公平性和可信性,既可以扩大征信范围、提高征信效率,又有助于解决线上市场信任塌陷、秩序缺失等问题,从而有效提升全社会信用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朱镕基总理在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信用已不单单是道德问题,而且是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重建信用已经成为优化投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  相似文献   

16.
易新涛 《政策》2004,(3):35-36
所谓地方政府信用,是指社会公众对地方各级政府行政行为及其能力的信任度,或者说是地方各级政府在社会经济管理活动中履行契约而获得的信任。作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点和核心,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可靠保证,在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解读我国地方政府信用现状,反思失信原因,努力构建完善的地方政府信用体系,从而提升政府行为的公信力,是我国当前地方政府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政府信用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梳理与条陈政府信用内涵的基础上,对政府信用的构成要素进行了二级分解和阐释。政府信用的一级构成要素是制度信用、程序信用、权力信用、效率信用,各个一级构成要素又细分为多个二级要素。制度性质的正义性、制定的及时性和贯彻的实效性是制度信用的分解因;程序信用包括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政务信息的公开化、行政责任监督的民主化;权力信用分解为政府权限的“正位”、权力约束的法制化、权力威力的内化;服务和法治的行政管理理念、机构设置的合理化、办事规程的简化、承诺服务的细化是效率信用的构成要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很多企业只有法律底线,没有行业底线和道德底线。在我们经手过的商账追收的案子中,最后能成功帮企业追回账款的不到一半。”多年从事“商账追收”业务的中贸友施信用管理(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奎元在谈到“商业信用”这一话题时,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往外倒。他的表情,在痛心疾首之中,还夹杂着几许无奈。  相似文献   

19.
信用是金     
春秋时期宋襄公与楚王相约会盟于上,临行前公子目夷劝他多带兵马以防楚军埋伏,但他信守只带一乘兵马的约定,结果中伏被擒,险些丧命。此后,宋楚战于泓水,他又信守“不鼓不成列”和“君子不擒二毛”的战争规则,两次拒绝目夷偷袭的建议,坚持待楚军摆好阵势后再进行决战,结果宋军大败,他自己也身负重伤,不治而亡。当时的情景是:犬戎寇周,王师负于夷狄,国破都迁,旧的行为规范已逐渐为人们所抛弃,新的行为规范仍尚未确立,整个社会处于缺乏保障“公平竞争”的失序状态,国际交往中尔虞我诈、人际交往中言而无信的情形司空见惯,各国间出现了歃血为盟、易子而质以保证信用的无奈之举。现在看来,在整个社会处于深刻信用危机的春秋战国时期,说宋襄公的行为是传统诚信观念的流风余韵,是君子古风的体现,是一份可贵的真诚、信用,  相似文献   

20.
张旭 《小康》2009,(8):27-28
未来中国社会信用的建设,一方面应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改善商业环境,同时强化企业的商业伦理意识和公民的社会公共意识。另一方面,还应该将信用作为资源和生产力来使用,从而使信用在社会经济中发挥更大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