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琉球百问》《琉球问答奇病论》是清代道光年间,琉球御医吕凤仪就个人行医经验所遇之疑难杂症向当时吴门医派大家曹存心(1767—1834)问诊求方的文字记录,这些记录成为观察清中叶琉球疾病医疗史的珍贵资料。据现存最早使琉球录的作者陈侃(1489—1538)曾观察琉球居民的体格如是说道:"国无医药,民亦不夭札,或壮、或老始生痘疹。"琉球居民是否恒常康健?是否果真完全不需医药?值得进一步探讨。本文将以《琉球百问》为中心,透过观察琉球当时的疾病与社会生活之关系,重新省思陈侃说法的真实性。从本文的讨论得知,琉球居民的疾病现象既有某种程度的普遍性(例如天花、梅毒),也有某些程度的地域性(例如铁树根毒)。可见《琉球百问》相当程度地反映当时琉球人的某些生活方式与社会情境,并成为中国历来使琉书写的某些观察角度与思维盲点的绝佳对照。  相似文献   

2.
日本诉求钓鱼岛是基于主张该岛屿属于琉球群岛的谬论,但在抗日战争胜利前后,琉球群岛归属问题就引发了中国报刊媒体强烈讨论,形成舆论界的“琉球观”。通过分析与考察该“琉球观”,可以发现:舆论界强烈主张琉球群岛应该归还中国,充分意识到琉球群岛的战略地位,爱国民族主义和前瞻性认知应予以肯定;但受限于时代局限性,“琉球观”不能科学地认知琉球群岛的区域差异性和地理划界,这也造成了对钓鱼岛的叙述存在错误之处。作为中国研究琉球问题肇始的“琉球观”历史书写,不仅奠定了“琉球再议”的历史舆论基点,而且有助于认识钓鱼岛问题的历史根源,可以为当前中国讨论琉球问题和诉求钓鱼岛主权提供历史基础。  相似文献   

3.
明初"闽人三十六姓"遵照国谕赴琉球,担负造化、沟通往来之使命。此后便定居琉球之"久米村",世代繁衍生息。根据现存的福建诸姓族谱及其内容,分析并推断赴琉球之"闽人三十六姓"的姓氏源流,并以此对两地之文化往来做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琉球问题是战后国际法框架下单方面建构造成的一种权利状态和问题,伴随着国际权力分布的变化和转移,作为观念一部分的国际法在缔造权力格局时的运用主体必然多元而分散。战后,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宣言、公告以及条约构成了一整个关乎战后秩序的国际法结构。通过分析这个结构,可以明确看到围绕琉球隐藏和显明的各种强制和无效的法理脉络,琉球地位问题悬而未决,仍然需要去发掘和主张。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社会的结婚制度,以聘娶为主要形式.由于受到明清普遍的婚姻习俗和徽州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明清徽州形成了一些特殊的婚姻形式.明清徽州节烈妇女的特殊婚姻形式主要有童养婚、招赘婚、买卖婚、媵妾婚、抢逼婚、冲喜、奉夫木主成婚等.其特殊婚姻生活表现为守活寡、无性夫妻生活以及守贞岁月中性的苦闷与压抑等.明清徽州节烈妇女长期处于孤独苦闷的生活环境中,其生理和心理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扭曲.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日本两国政治制度不同,两国的检察制度也是特性大于共性.中国检察权体现为法律监督权和司法权,日本检察权体现为一种行政权和司法权.政治制度的不同,使得两国监察权的运行机制也截然不同:中国的法律监督职能体现为监察职能、公诉职能、诉讼监督职能;日本的检察权体现为侦查权和公诉权.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古代戏曲史上,明末清初是文人传奇的兴盛发展时期,其成就在此期间达到了巅峰,随后便走向滑落。这一时期的文人传奇作家大致包括三个群体: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以李渔为代表的风流文人和以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正统文人(包括丁耀亢、嵇永仁、裘琏、查慎行、岳端、程镳等人)。本文将吴伟业、尤侗为代表的正统文人的传奇创作作为中心进行考察,一则因为在明清朝代更迭背景下,社会动荡更替对作为中国传统文人代表的“正统”文人的冲击更为巨大,在其敏感而丰富的心灵世界里沉淀了数千年的道德伦理观和家国责任感,伴随乱世的金戈铁马、…  相似文献   

8.
周边外交和"命运共同体"是2013年中国外交的两大重点突破。作为中国最大"周边"的俄罗斯与中国互为传统邻邦,两国已经不存在根本的利害冲突和重大矛盾分歧;作为世界大国和地缘政治大国,中俄两国是维护世界和平、改善国际秩序的重要力量。同为与西方传统强国在全球治理和价值理念上异质化的两强,中俄两国在经济、安全、人文和国际秩序四个维度上存在着诸多利益交叉和重合,而这正是中俄"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基础和支柱。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资本主义是两种根本不同的社会制度。这两种社会制度在人权实践上的区别通过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充分表现出来。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而美国是资本主义的首要代表 ,对共产主义的仇视根深蒂固。中国要坚持社会主义 ,而美国以反对共产主义为己任。只要中美两国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 ,两国在人权问题上的斗争就不可避免。美国借人权问题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不会改变 ,中国捍卫国家的独立和主权 ,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也不会改变。这就决定了中美两国在人权问题上斗争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10.
宋元明清时期,《列女传》的刻印呈现出官、私两旺的盛况.从刻印的主体来看,有官府和私人两种类型;从刻印的内容与形式来说,有插图本、纯文字本与增删本等;从刻印的国别划分,有中国、韩国、日本等国的刊本;从流布的形式而言,有刊印《列女传》的单行本与被类书、旧注称引者;另外,还有对《列女传》补注、校注、集注等研究著述的刊行.而就传播来看,多样化的传播路径,广袤的传播范围,多重性的传播效果,极大地增强了《列女传》的传播力,使之不仅畅行全国,而且还远播域外.《列女传》的刊印与传播互为依托与因果,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效果明显,对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产生了重大而切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7年以来,随着国际多方力量对"伊斯兰国"取得决定性军事胜利,作为准国家形态存在的"伊斯兰国"已经不复存在,国际社会从形态上已经进入"后伊斯兰国"时期.新背景下,深受其影响的东南亚各国的极端主义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活动态势:长期性、复杂性特点没有明显改变,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环境变化不大,公开活动转入地下活动,更具隐蔽性和不可预防性,以及外部势力的推波助澜.为此,东南亚各国反极端主义行动应分类施策,加强思想引导;发挥正常宗教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宗教教义的正本清源;加大管网治网力度,切断网络犯罪渠道;持续推动地区反极端主义国际合作,尤其是要学习中国新疆经验,大力清除和整治极端主义滋生的主客观条件,为实现地区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2.
作为现代化后发式国家,中国和日本两国都是在基本相同的世界历史背景下开始社会转型的进程,具体而吉,是在19世纪40年代西方文明的强烈冲击下被迫进行的.可是,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期内,迅速完成了国家和文化现代化转型的任务,成为与英美等国并驾齐驱的世界现代强国.而与此同时的中国,却始终徘徊于对现代化的追求过程之中.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两国的政治精英在这一过程中的不同作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深入研究近代史上中日两国的社会发展历程,以图弄清政治精英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中国与新加坡的经贸联系日益密切,专利权领域的合作迅猛发展.在此背景下,对中新两国专利权保护及限制的法律规定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总括两国相关立法的异同,着重对不同之处进行析评,为中国专利权保护与限制的立法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建议,也为中新两国专利法的协调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性增强,犯罪率逐年上升,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到治安防范工作中,改变公安民警孤军作战的现状,是改善当下治安现状的最好方式.动员社会公众参与治安防范的活动,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对中国和美国民间治安防范工作的法治模式对比、两国民间治安防范制度予以对比与立法借鉴,有助于完善我国的民间治安防范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官商一体化是中国封建社会与生俱来的附属品,起始于秦汉,鼎盛于明清,且有愈演愈烈之趋势。明清时期,政府官员与商人广泛交往,国家政权与商业经济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官商一体化格局形成。官商一体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政治与经济畸形结合的产物,是阻碍中国社会正常运行发展的机体毒瘤。  相似文献   

16.
冷战后,印度将务实主义和经济发展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原则,向西方发达国家做出一定的倾斜与迁就,主动改善与周边邻国的关系,同时通过军事外交提升国际地位.中印对外战略均着眼于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都希望改进现存国际秩序以体现新兴大国的声音和利益,但印度仍将加强对中国的防范与竞争.随着印度的崛起和日益自信,与中国建立稳定、合作和互利的关系已成为其主流政治势力的共识,两国威慑对方能力的同时加强也巩固了这一点.未来两国关系将步入攻坚阶段,触及双边核心利益的问题将逐渐显现,两国需要实现战略互信与利益协调,最终妥善解决边界问题,培养求同存异的能力,完善两国关系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7.
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从价值和实证角度说都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作为一国法制之基础和核心的宪法在发展过程中与社会转型有着实际的互动关系.中国宪法发展要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时期走适合国情的特色路子,争取与社会转型达到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是最具可比性的两个国家,多年来两国经济快速增长为世界瞩目.作为发展中大国能否在世界上继续保持发展势头、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对人才的培养和国家对人才资源的重视将至关重要.本文对中国和印度的教育国际化与人才资源保护问题做出比较分析,强调在全球化时代必须拓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视野,高度重视和应对西方国家对我国人才资源的争夺.  相似文献   

19.
杂字是中国古代流行于民间的与"三、百、千"并行的一种非正规的识字教材.杂字起源较早,内容贴近生活、通俗易懂,明清时期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杂字不仅为我国古代普及大众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还跨出国门流传日本、对日本的教育与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与韩国贸易往来的迅猛发展,两国已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两国经济主体间的贸易纠纷可能性大增。仲裁作为一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成为经济合同纠纷解决的首选方式。因此加强两国仲裁制度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两国仲裁制度的历史与发展谈起、就两国仲裁法原则和基本制度、仲裁协议制度、仲裁财产保全制度、仲裁裁决的监督救济制度这几个方面进行介绍和比较分析,以期对中韩两国市场主体及贸易纠纷当事人利用仲裁解决纠纷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