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男性性权利遭受侵害的情形凸显,但我国刑法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处于一种相当脆弱的状态。理论界早已对此进行有益探索,国外也已有立法实践,但我国刑法对此仍是空白。从法理上看,我国男性性权利有从应然到实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刑法应尽快完善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1,(11):75+83-75,83
公民的权利具有普遍性,无论男性或者女性,每个公民都被赋予了相同的权利,就性权利而言,不仅是女性重要的人身权利,也是男性重要的人身权利,因此,男性的性权利也应得到保护.然而,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强奸罪"犯罪客体的规定,明显缺乏对男性性权利的保护,这导致了当男性性权利受到侵害而求助于法律时会出现无奈和尴尬的情景.  相似文献   

3.
进入父系社会以来,男性成为社会的强者。然而,强者地位使其主导社会的同时,也使其性权利被长期的忽略。随着女权运动与"性革命"的发展,男性的性权利遭到侵犯的案件屡见不鲜。而我国的法律对此出现了空白,导致男性的性权利得不到刑法保障。因此,如何加强强奸案中男性受害者的权益保护成为了摆在社会面前的难题。  相似文献   

4.
花岳亮 《法制与社会》2011,(12):251-252
当前侵犯男性性权利的案件日渐增多,男性受害者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本文分析了男性性权利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指出了我国现行刑法性犯罪立法的缺陷,为完善我国男性性权利刑法保护提供了两种尝试性思路。  相似文献   

5.
丁天 《法制与社会》2012,(3):238-241
在当代社会,男性遭受挂侵犯的事件时有发生。性权利作为公民人身权利其中的一种,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男女,都有性权利。可法律对男性的性权利的保护却远逊于对女性性权利的保护。鉴于此,为了实现性权利的平等保护,有必要对同性性侵犯及女性对男性性侵犯行为入罪。  相似文献   

6.
男性性权利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章惠萍 《河北法学》2006,24(8):53-55
性权利作为公民人身权利其中的一种,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无论是男女,都有性权利.但在我国,两性性权利的法律保护却存在一定差异.女性的性权利得到了可谓尽善尽美的关注和保护,但反观男性,刑法对男性的性权利的保护是不全面的,甚至出现了法律的真空,从而导致男性性权利无法得到刑法的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7.
魏庆坡 《法制与社会》2011,(10):104-105
中小股东权益保护一直是中外公司法领域研究的一个热点,而我国对中小股东的保护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不仅阻碍了公司的良性发展,也从根本上影响了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本文依我国2005年10月的新《公司法》中体现出对中小股东的理念为平台,总结中小股东权利保护的现实性和紧迫性、其权利遭受侵害的原因、保护的现实意义、其权利遭受侵害的原因、我国新《公司法》中的制度,结合当下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完善我国公司立法中对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的见解,以期待对我国公司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印珊丽 《法制与社会》2013,(16):251+253
强奸罪不论是在我国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作为刑法中的一个重要罪名,这个罪名的出现保护了广大女性的性权利不被侵害。但随着社会的日益变化,随着人们思想的多元化,强奸罪的保护作用似乎出现了其无法保护的对象或者说无法触及的角落。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女性能否成为强奸罪的主体。这个问题并不是杞人忧天,而是出现了太多的案例,让我们不能不对其加以深思。  相似文献   

9.
王磊 《中国审判》2015,(1):86-87
1持续性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规定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民事权利,义务人可拒绝履行其义务的法律事实。我国《民法通则》第七章规定了诉讼时效,其中第一百三十五条和第—百三十七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但《民法通则》对于持续『生侵权行为的诉讼时效如何起算未作规定。《最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频频被报道的性侵儿童的事件,让我们不禁思考儿童的处境,儿童权利保护的出路。通过多起性侵儿童的事件,关注目前儿童权利保护的弊端,针对受侵害的儿童寻求更好的儿童权利保护,并针对此提出一些具体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欣 《法制与社会》2012,(7):280-281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司法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现代社会对债权的重视,第三人对债权的侵害相信有一天也会真正引入我国的民法体系中来,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保护债权人的权利.本文主要从侵害债权是否具有可侵性,证明债权的对世性和对抗力.在债权受到第三人侵害时,其救济所具备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12.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为获得法院的保护必须及时行使其权利的法定期间。如果权利人持续地不行使权利,导致诉讼时效届满,人民法院对其权利不再保护。依照民法通说,诉讼时效主要适用于请求权。当知识产权受到侵害时,知识产权入享有的停止侵害请求权和侵害赔偿请求权,在逻辑上也应适用诉讼时效。但是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知识产权侵害之诉的诉讼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作为一种严重侵害公民权利的司法毒瘤,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司法界。究其原因,并不仅仅是执法人员的素质问题,其深层次反映的是以社会为本位的单一法律价值观的弊端。在崇尚个人自由的今天,权利保护与社会保护共同构成现代法律价值体系的二元。从法律价值二元论出发,审视我国的刑讯逼供现象,就会发现其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在于某些法律规定中片面强调社会保护而相对弱化了公民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4.
基于对我国现有的征收补偿原则、范围、标准及分配的分析和与国外的对比,解析了我国在征地过程中农民财产权保障的缺失和损害的表现。阐述了我国农民财产权被侵害的原因主要是用益物权保护观念的缺失,农地所有权主体地位的缺失和法律的不完善。提出了完善被征地农民程序性权利、实体性权利、救济性权利保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准确起算诉讼时效 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司法实践中有关诉讼时效期间起算问题的争议,主要源自于对我国法律关于诉讼时效期间起算规定的不同认识。我国《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相似文献   

16.
马驰 《法制与社会》2013,(36):12-13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大量信息几乎在弹指一挥间得以传播,在多数情况下,信息主体会被迫提供自己的个人信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其信息被滥用的事件时有发生,给他们造成了人身和财产损失。而我国有关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并不完善,使他们在受到侵害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与保护。本文通过借鉴我国的《劳动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权利的倾斜性配置,为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提出些许建议。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一个主导性的社会观念和理想,权利话语业已成为当今时代一种普遍流行的意识形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社会实践和文明进程。权利体现着一种可能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它既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化的基础,也是对抗暴政、获取承认的根据。然而,被高调弘扬的同时,权利遭遇侵害的情形却普遍存在,权利在表面上的富足与实现中的赤贫并存,权利在意识层面的胜利和现实中的软弱无力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在我国,部分社会主体在权利行使中的被限制、被排斥和被压迫等现象时有发生,权利有时甚至需要通过生命的丧失来捍卫,近几年频频发生于我国的"自杀式维权"便是典型例证。在我国"人权入宪"的背景下,是什么造成了部分主体权益的频繁被侵害?他们在行使权利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8.
被遗忘权的中国本土化及法律适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盟法院通过对"谷歌诉冈萨雷斯被遗忘权案"的判决,正式确立了被遗忘权的概念。作为适用于网络信息领域保护个人信息的一项权利,被遗忘权为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保护提供了法律途径。我国作为世界上网络用户最多的国家,应当借鉴欧美法的经验,将被遗忘权本土化,使之成为我国公民人格权的组成部分。被遗忘权是信息主体对已经发布在网络上,有关自身的不恰当的、过时的、继续保留会导致其社会评价降低的信息,请求信息控制者予以删除的权利。该权利的性质属于个人信息权,在当前对该权利的侵害可通过《侵权责任法》关于隐私权和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规定予以救济。  相似文献   

19.
杨巧云 《法制与社会》2011,(18):255-256
近年来,我国频繁出现男性性自主权受到侵犯的现象。由于我国刑法尚无保护男性性自主权的相关规定,因此,除非有造成实质的肉体伤害,大部分男性受害者的权利得不到法律救济。针对这种频繁出现的社会现象,我国刑法应尽快完善相关立法,解决此类社会问题,避免由于立法缺陷而使社会秩序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20.
本文指出我国公司制建立时间不长,对于小股东的保护存在大量的空白。在"资本多数决议"原则下,小股东在公司中处于弱势地位,其各项权利往往受到大股东的侵害,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保护中小股东权益。随着侵害中小股东合法权益案件的频频发生,如何加强中小股东权益的保护也成为了日前各方十分关注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