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代性向后现代性转变过程中,知识分子的身份问题是鲍曼后现代理论的核心议题。鲍曼认为知识分子的形成、知识与权力的结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与启蒙运动时代。他将知识分子的身份划分为立法者与阐释者两种理想类型,通过对知识分子两种身份在社会中承担的角色、义务以及所处境遇的分析,来阐释和认识现代社会与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汪冬冬 《人民论坛》2014,(2):190-192
关于社会秩序的探讨是鲍曼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理论当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鲍曼运用后现代的叙事方式对秩序的概念进行了解构,用知识考古学的方式对社会秩序的生成原因进行了溯源、对秩序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具体的描述、对社会秩序设计的主观性、人工性等特征进行了阐释,最终论证了现代性与社会秩序的亲和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需要 ,着眼于世界范围内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的态势 ,是邓小平思考知识分子问题的两大视角。如何从方法论意义上准确把握邓小平的知识分子观的科学内涵 ,以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造精神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是当代知识分子的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4.
赵建红 《求索》2010,(9):80-82
批评家,并且在更为广泛意义上的知识分子的角色和职责是赛义德著作中一个持久不变的议题。在《知识分子论》(1994)等代表性著作中,赛义德对这一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他看来,业余者和流亡者这两种角色能赋予批评家(或知识分子)一种社会和文化批判的有利位置或视角。同时,这样的角色也决定了知识分子的立场以及他们"对权力讲真话"这一在现实社会中所履行的重要职责。他有关知识分子角色和职责的独特思考对于在中国语境下反思知识分子在现实世界中的角色定位以及他们如何处理知识和文化问题,做到"知行统一",面对复杂、多面的现实世界以及认识、回应和把握社会现实等都不无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胡爱玲 《求索》2011,(1):122-124
列宁、毛泽东、葛兰西曾高度评价知识分子发挥的社会作用,视其为统一理论和实践的中介和桥梁。与之不同,现代西方语境中,知识分子的"立法者"角色被置换为"阐释者",甚至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也被质疑。如今,知识分子该何去何从?回顾列宁、毛泽东、葛兰西的知识分子理论,比较现时代西方各流派给知识分子的定位,当能引导当今知识分子积极审视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1994年4月20日,中国正式成为第77个真正拥有全功能互联网的国家,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已经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对社会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一些大大小小的社会热点事件,经过互联网炒作,瞬时会闹得沸沸扬扬,时常也会导致不理智的群体性事件发生.那么,在这些社会事件中,知识分子、普通市民、政府职能部门在互联网上都扮演着怎样的角色?知识分子的话语是否能很好的传播,能否积极引导网民向健康理智的方向发展?本文将探讨互联网上知识分子话语权的现状、转变、遇到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表面看来,桑塔格的<反对阐释>似乎与阐释人类学的主张直接相悖,然而,桑塔格的"反对阐释"所反对的并不是阐释本身,而是单一的规则的某种阐释.近来人类学学科发展中最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阐释人类学与阐释学具有深厚的理论渊源,强调深度描绘来阐释内部的意义.它所强调的阐释并非桑塔格反对的那种单一化的阐释,事实上人类学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一直都在尝试多种阐释形式以求达到恰当真实的反映文化的目的.总之,桑塔格"反对阐释"的主张其实与当代人类学的一些基本假设和研究议程是有一定的相关性,对反对阐释的正确理解对于理解阐释人类学具有相当的参照意义.  相似文献   

8.
杨素梅 《人民论坛》2012,(8):124-125
利哈乔夫是俄罗斯著名的文艺学家、思想家和社会学家,被称为智慧、诚实和正直的知识分子象征。他对知识分子概念内涵、根本属性的睿智洞察,深刻影响了俄罗斯的知识分子阶层。对于反思我国当代教育、推进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而言,他的知识分子观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李丹 《求索》2010,(8):114-115,118
在社会符号学的视域下,阐释是一种语符交际活动,阐释者应力求找出与原文在意义和功能上相似的同构关系。但原作与其所描绘世界的逻辑关系,具有广泛的模糊性和多义性,阐释者在解读文本时,应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合理地阐释原作者根据情景语境进行的意义选择和文本的形成机制,超越中西之间的文化差距,在信息操控时把握语言符号的指称意义、语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及文本欲实现的语篇功能和交际意图。  相似文献   

10.
刘远柱 《理论月刊》2007,2(11):45-47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知识分子观,从而开创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新局面。回顾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内容: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知识分子的作用;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对知识分子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西南大门,广西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广西知识分子的开始觉醒,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支持维新变,批评时政,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是广西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的发端.  相似文献   

12.
唐丽云 《传承》2008,(6):82-83
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打开中国的西南大门,广西逐渐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广西知识分子的开始觉醒,寻求救亡图存的道路。他们支持维新变,批评时政,传播了资产阶级新文化、新思想,是广西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的发端。  相似文献   

13.
陈鹏  黄振定 《求索》2012,(12):75-77
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引介过来的旅行观,其实在文本阐释中也是适用的。文本就构成了这样一系列的既在此处,又不在此处的旅行模式。通过借用其对于因果观念及因果关系的推论,文本的实体地位也是经常处于变化之中。用因果链条联系阐释两头的文本,阐释学理论家创新性地提出了文本的几种可能的旅行路线,并在此基础上完成文本旅行观的文化哲学构建。  相似文献   

14.
恩师吴宏聪先生去世周年日近,我想念他,心里总有写点什么,以作纪念的冲动。但摊开稿纸,多年的求学、求教、相处、相知,一时竞不知从哪里讲起。这也许就是“人之常情”吧。走得近了,接触多了,反而不知道如何叙说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15.
张任之 《探索与争鸣》2020,(6):70-75+158
当前的中国阐释学研究,对于阐释主体和阐释活动都有着深入的思考。相对来说,作为"阐释"之第三维的阐释对象受到的关注比较少。文本或语言被视为当然的阐释对象,但阐释对象是不是仅指文本或语言?借助西方阐释学对于"语法的阐释"和"心理学的阐释"的区分,可以追究文本或语言背后的阐释对象,即体验。通过对体验这一最终阐释对象以及对其理解和把握的现象学分析,可以理解阐释的有限与无限的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一种在现象学的视域中得到理解和拓展的、跨文化与跨文明的"深层阐释学",可以成为当代中国阐释学发展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6.
自 从年初开始接触了章诒和的《往事并不如烟》 ,对于描写知识分子的书就有了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亲近 ,于是开始搜罗相关的书来读 :杰罗姆的《知识分子与现代中国》 ,史景迁的《知识分子与中国革命》,雅各比的《最后的知识分子 :学院化时代的美国文化》,同时又翻出了以前读过的经典———《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当然其中也就包括许纪霖的《中国知识分子十论》。通读过后 ,感觉无限的酣畅淋漓。当然 ,列举上面的书目并不是单单为了列举 ,杰罗姆、史景迁、雅各比和许纪霖的书都关注着一个问题 ,在后现代已经可以把任何现代都吞噬的情况下 ,…  相似文献   

17.
程乐松 《探索与争鸣》2020,(8):77-83+158
"阐释的有限与无限"以新的视角融摄了经典诠释学与哲学诠释学之间的张力,并且在公共性的基础上理解了阐释本身的动态性及其内在机制。从诠释学理论的文本中心与主体中心两个层次上,阐释的有效性与文本的意蕴预设本身都围绕着文本性展开,而在有效性与文本性之下,还必须看到公共理性和阐释语境的基础价值。从文本与存在之间入手,提出有效性问题的吊诡在于文本意蕴的预设指涉了有效性,而主体体验则消解了它。从文本阐释到公共性建构,阐释的有限与无限提供了一种公共性建构的"文本性"范型,而有效性判定与意蕴预设被纳入公共性的动态机制之中,成为阐释实践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8.
知识分子的两种特性——批判性和建设性始终保持着适当的张力,但其受到社会因素的深刻介入,存在着异化的危险;特别当知识世界受到金钱和权力的侵蚀时,知识分子要保持传统批判精神的气质就相当困难。知识分子面临着道德与利益的艰难抉择和激烈的思想斗争,这种抉择和斗争进而在中国引发了知识分子阶层的分化,对中国社会文化意识的变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凤 《求索》2010,(6):220-223
美国著名文学批评理论家斯坦利.费希既是读者反应理论的代表,也堪称实用主义文学批评家,其读者反应理论是实用主义思想在文学思想中的反映。他驳斥意义客观先在论和符号论,反映了实用主义反本质主义的立场;他对文学与语言二元划分的颠覆以及语言价值判断特征的彰显,与实用主义注重经验和行为效果的观点不谋而合;为说明人们的阐释从未脱离语境的限制,意义符号与社会制度相连,费希提出了阐释群体这一概念,来寻求阐释的一致性与规约性,这恰好与实用主义的理论立场相同:否定以语言、文化之外的所谓客观现实作为理论、知识的基础,而主张从社会、文化、语言共同体内部寻求理论、知识的最后根据。费希把美国文学批评中的实用特色发挥到了极致,实现了实用主义与文学批评的最佳结合。  相似文献   

20.
仲海涛  李卓芪 《湖湘论坛》2009,22(1):41-42,45
近年来,学术界把邓小平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统称为邓小平知识分子观,并从各种角度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在借鉴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邓小平对知识分子问题的初步认识,邓小平知识分子观的形成及发展三个方面,来梳理这一体系的形成及发展过程,分析其阶段性特点,希望能更好地体现邓小平知识分子观的创造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