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戒"懒"     
提高效能,与"勤"相连,与"懒"相悖.俗话说:"一懒生百病,一勤生百巧".自古以来,勤奋是人生成功的阶梯;疏懒是事业失败的羁绊.提高效能必戒"懒"."懒"的表现主要有三种:  相似文献   

2.
一是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领和支配的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要自觉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一种人生信仰、一种学习理念,牢固树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3.
正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心存感恩,会体会到人生的快乐、人生的价值,就会知足常乐;感恩,是一种荣幸,一种激励,心存感恩,会产生回报的积极行动,与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拥有。农六师一○五团十一连农业承包职工吴廷凯,就是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提起吴廷凯,在农六师一○五团十一连是个出了名的靠承包土地、勤劳致富的"能人"和实干家。自1996年至2009年的14年中,共向团场交售  相似文献   

4.
人生价值的自命与他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桂榛 《探索》2001,(1):59-61
人活着究竟为了什么?人生的意义在哪?人生的自我追求和人生的社会预求之间有怎样的一种矛盾关系?传统的"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之说已不足以解释有关困惑.本文跳过传统的解释理路,在认定人生观与人生事实是不同概念的前提下,从人生价值的自命和他命之分出发,论述了他命人生价值的单性、合性、复性三种类型和自命人生价值的物利、名利、义利三个层次,从而以新的概念进入对人生价值追求自身矛盾性的理论透视.  相似文献   

5.
路红梅 《理论学刊》2006,(11):51-52
从字面上看,老子所道之“道”是宇宙之本体,但是,从《老子》的中心思想、立论宗旨和重要致思方式看,“道”则是人生之本体。老子对人生发展过程特别是对人生境界的论述,充分表明了“道”的人生本体性质,彰显着“道”之人生精神家园价值。  相似文献   

6.
<正>近读《庄子》一书,对庄子的思维,尤其是视野之开阔、思路之敏捷、想象之丰富,很是佩服。一支生花妙笔,写出了哲理,绘活了历史,说出了人生,道尽了修养,将人生分析得很透彻。以此真切感悟到,庄子道出的其中三种优良品性,即:谦虚让贤、宽容大度、戒骄戒躁,对于共产党人为官从政,严以修身,走好人生之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享受孤独     
每个人都感受过孤独,都害怕孤独。人,究竟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孤独,才使我们勇敢地面对生活,实现人生的价值? 孤独无时不在,年幼的时候,害怕黑暗;莘莘学子,寒窗苦读;上班一族,事业沉浮;人生的舞台上,孤独就像是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去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人生一世,总有个追求,有个盼望,有个让自己珍视、让自己向往、让自己去护卫、愿意为之活一遭,乃至愿意为之献身的东西,这就是价值了。有的人毕其一生,爱情、婚姻、家庭生活很不成功,该人虽然连声咒骂爱情是骗人的鬼话,但仍然表现了他或她对于爱情的价值的体认与重视。之所以咒骂爱情,无非  相似文献   

9.
当代人之人生问题主要有五个:从政者的人生境界问题;知识、学历与素质问题;"一无所有"之人生焦灼感的问题;何谓幸福生活的问题;竞争的人生与人生的竞争问题。所有这些当代人之人生问题的解决,都应该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础上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10.
试论大学生的信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玮  张加明 《学习月刊》2011,(10):30-31
信仰教育是一种关于人生的教育,是对人生的最高意义和最高的价值的追求,是对自己人身状态的一种精神超越。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目标是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相似文献   

11.
刘军 《理论与实践》2001,(10):44-44
“抱瓮老人”何许人,他的眼光如何?请看《庄子&#183;天地篇》第11章:孔子的学生子贡路经汉阴时,见一老人“凿隧而入井,抱瓮而出灌”,很费力,便告诉他有种提水工具叫桔槔(也称“吊杆”,利用杠杆原理从井里提水,现农村偏僻落后地区仍沿用),使用它提水可以省力高效。不想这位“抱瓮老人”听了不仅不感兴趣,反而生气地说:“有了机械,必有机巧之事;有机巧之事,必有机巧之心;有机巧之心,人心就不纯了。我也知道有这种提水机械,是以为可耻才不用的。”  相似文献   

12.
崔斌 《理论学刊》2006,(3):112-113
王国维的美育思想,立足于中国近代社会的社会与人的存在现实,标举出美育培养“完全之人物”这一时代的宏大使命。这既与中国古老的实用理性相合,又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学术关怀的价值取向。在这一价值导向之下,王国维探讨了“去毒”与“嗜好”两个问题,揭示出美育之得以发生的生理学与心理学机制,结合心理学和生理学的科学性,建立起一种体系严谨的美育理论。一、“去毒”:美育的生理学基础王国维认为,人生的基础是人有欲望,欲望如能满足,则人生为幸福人生。但是,“今日”之中国国民,精神上极为空虚,这种空虚没有好的东西比如文学艺术去填…  相似文献   

13.
<正>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排名第七的是"巧官"——这类官员不办政事,只知粉饰太平,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下,他们不愿担当,"绕着走""打太极""踢皮球",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对上,他们则如川剧"变脸",尤其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既是一种制度期待,也是一种伦理期待.优良的伦理秩序既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和内在目标,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和外在保障.伦理秩序从"应然"的层面规范了社会利益冲突的边界,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为市场经济发展提供"支持性资源",为民主政治和合法政治提供道德生长点,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孕育"善"的价值追求,建构公平正义的制度之善与建构幸福自由的人生之善共同构成了和谐社会的伦理之维.  相似文献   

15.
拒绝沉默     
沉默是人生的一种境界。如果不是羞怯或者天生木讷的话,便是参透人生之后的一种智慧,是经历风霜之后的一种成熟。有时候,沉默是一种温柔,一种绵绵的爱心,一种东方的冰清玉洁的美丽。有时候,沉默是一种力度,一种坚韧,一种成竹  相似文献   

16.
玛纳斯奇是《玛纳斯》史诗的传承人。玛纳斯奇通过《玛纳斯》事业,实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同时也使《玛纳斯》成为了柯尔克孜人的民族精神。玛纳斯奇拥有三大巧能:一是玛纳斯奇拥有"额尔奇irqi"般的巧能;二是玛纳斯奇拥有"阿肯akin"般的巧能;三是玛纳斯奇拥有不断走向更高"认识境界"的巧能。一代一代的玛纳斯奇在传承前辈玛纳斯奇演唱传统的同时,根据各自的才能即兴创作能力对史诗进行加工雕琢,使其更加完美,正因为如此,《玛纳斯》才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7.
正孟祥夫在5月16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说,明代官员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著书《实政录》,书中将官员按好坏分为八类,其中,排名第七的为"巧宦"。这类官员实实在在的政事不办,只知粉饰太平,伪装出一副善良的样子;地方上军民的事情毫无作为,唯念念不忘自己的私利;对下颐指气使,对上却奴颜婢膝,极尽讨好之能事。吕坤所谓的"巧宦",现今并未绝迹。"巧官"之"巧",在于做事"乖巧",往往"看人下菜碟"。对外,他  相似文献   

18.
<正>古语云:"物洗则洁,心洗则清。"北宋官员赵概就善于"洗心"。他在案头摆放一个瓶子,以及黑白两种豆子。"起一善念,投一白豆于瓶;起一恶念,投一黑豆于瓶。"刚开始,黑豆甚多。后来随着他时时内省、磨砺克制、改过迁善,瓶中的白豆越来越多,黑豆越来越少。赵概也以高德之士名世。"人者,心之器也。"人总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欲望,总会面对这种那种的诱惑,进而引发心动,影响行动。正因此,古往今来的贤明之人,都注重克己修身,以  相似文献   

19.
职工文苑     
宁静之美碧溪宁静不是感觉,是境界。它是一颗结在大树上的果,要想品尝它的甘甜和芳香,自己先得有点高度。一弯清凉皎洁的月;一朵婀娜飘舞的雪;一抹幽美轻柔的霞;一条无名的乡间小路;一个历尽人生毁誉荣辱、阅透世间悲喜苦乐的老者……这一切大自然完美的造物、大人生沧桑的顿悟,无不写着不言即喻的宁静之美。曾几何时,岁月的风沙把我们稚嫩的心吹打得粗浮而麻木。但,当我们面对一种大宁静时,又怎能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20.
人生问题是现代人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现代及未来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社会愈发展,人的问题愈显得突出。尼采是现代西方最负盛名的人生哲学家之一,他对人生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成为西方现代人本主义思潮的先驱。研究尼采的人生哲学,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也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一、尼采哲学的主题尼采认为,哲学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生活,人生问题是哲学的首要问题。他说:"我并不认为某种‘求知的冲动’是哲学之父;而认为,另一种冲动,无论何处都仅仅把知识(以及错误的知识!)当作工具来使用。"①在这里,尼采把人生问题置于知识之上,认为知识只是人生的工具与手段,人们并不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