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遵义会议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战略转变的关键刘勉玉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是人所共知的。本文拟从与红军长征相对应的另一个侧面,即从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角度,阐述遵义会议的指导作用和伟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党史文苑》2010,(8):56-5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党领导土地革命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为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功勋。2010年,是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率领部分留守红军和地方武装从中央苏区突围到以江西信丰油山为中心的赣粤边区开展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75周年。  相似文献   

3.
<正>1937年12月7日,项英在延安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报告中分析了“井冈山时代(期)的游击战争”“在江西苏区进行大规模革命战争中周围的游击战争”“在南方的三年游击战争”三种游击战争的性质特点,指出三年游击战争是一种群众性的游击战争,主要的基础是依靠在群众力量上。正如项英所言,项英、陈毅等在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进程中,不断调整、优化群众工作策略,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正因如此,以赣粤边为核心区域的南方红军才能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存活下来并取得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70多年前,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留在福建的红军一万多人,在党的领导下,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发扬古田会议精神,继续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相继建  相似文献   

5.
<正>2022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5周年。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有力地掩护和策应了红军主力长征,保持了党在南方的战略支点,同时,在这时期也牺牲了一大批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刘伯坚,就是牺牲在中央苏区的红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被毛泽东誉为“我党我军政治工作第一人”。  相似文献   

6.
出发于长涧源,闽化红军游击队入编新四军第三支队 新四军第三支队五团.是一支铁的英雄团队。这支英雄团队,是以景安红军五十五团为基础发展成闽北红军独立团.后又扩大为闽北红军独立师.历经艰苦卓绝三年游击战争的锻炼和考验,从闽北游击区走进由历史名将叶挺领导的新四军的大本营。  相似文献   

7.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江西是南方红军游击队指挥中心和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英勇不屈的江西人民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今年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胜利暨新四军组建80周年。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主力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之后,留在南方八省十五个根据地的红军游击队,在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和苏维埃中央政府办事处的领导下,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20万国民党正规军,有力掩护了主力红军长征,而且保存了党在南方的组织,保持了党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开始长征,一部分红军和地方工作人员留守在南方,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史称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这场战争是中国革命史、军事史和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给人以火星者,必怀火炬。陈毅是一团火,在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最艰难的时期,他点燃了一枚又一枚火种。  相似文献   

12.
1934年10年至1937年10月,项英与陈毅等在南方八省十四个地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军主力长征后,中央苏区成立了党的中央分局、中央军区和苏维埃政府中央办事处。项英任中央分局书记、中央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陈毅、梁柏台任中央办事处正副主任。同时留下一部分红军,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项英革命生涯中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贡献也尤为突出。党把红军的命运“寄托在他的勇气和忠诚上面”。  相似文献   

13.
周武兵 《党史文苑》2007,(11):13-14
赣粤边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战胜敌人的最基本力量;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是红军游击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赣粤边有利的地形,是红军游击队战胜敌人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1937年冬,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南方八省15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组建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12月,新四军军部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成立,1938年1月移驻南昌。新四军全军辖4个支队,其中第二支队由闽西、闽粤边、闽赣、浙南4个游击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而成。这支武装力量,是在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保存和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新四军建军70周年,也是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胜利70周年。福建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省份。当年南方15块游击区,福建省闽西、闽南(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5块,占了三分之一。新四军组建时,将福建的红军游击队整编为4个团,占当时皖南整编新四军部队的一半以上。只要翻开新  相似文献   

1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就是在1934年苏维埃运动和土地革命受着损失,红军主力部队万里长征以后,留在以江西为中心的各个游击区域内的红军和游击队单独奋斗。1934年到抗战爆发,二年零八个月,算3年。当时,留下的有主力师——二十四师3个团,每一个连有一架机  相似文献   

17.
1938年5月,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指出;“红军时代的洪湖游击战争支持了数年之久,都是河湖港汊能够发展游击战争并建立根据地的证据.”时隔数年,以李先念为首的新四军第五师,在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中,再次纵横驰骋于河湖港汊地带,建立了几个以湖区为基地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其中包括以洪湖为中心的襄南抗日民主根据地,重现了洪湖游击战争的多姿多彩的画卷.  相似文献   

18.
《福建党史月刊》2016,(11):81-84
正在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中,党和红军游击队一心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苦斗不懈;勇敢的革命群众千方百计为游击队送粮、送情报,保卫党的组织和革命同志的安全。军民鱼水情深,共同创造了三年游击战争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9.
正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是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和游击队,在当地党组织的领导下,在与中共中央长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掩护了红军主力的行动,保持了革命骨干力量,建立了革命的战略支点,推动了南方八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当中央主力红军处于艰难的长征途中,战斗于闽西南地区的党和红军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开展了猛烈的游击战争,竭力牵制敌军,以配合中央红军顺利北上转移.1935年仲夏,为实现闽西南区域游击战争新的战略部署,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命令闽西红九团挥师突入闽粤边界,相机与战斗在这里的闽粤边红三团取得联系,共同打通闽西南,开拓闽西南游击战争的新局面.5月,红九团奉命开始了闽西南红军的一次长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