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湘潮》2007,(4)
余华这一名字和当代中国先锋文学是连在一起的。余华早期创作的文学世界充斥着暴力、血腥、死亡,他以其"冷漠叙述"在文坛上独树一帜。读他的作品就如掉在冰窖里,甚至令人毛骨悚然,而这仅仅是读者对余华小说的感性触动.此外,我们更应关注的是表象背后所蕴涵着丰富意义的文学世界,以期对社会、人性等作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杨晓英 《揭阳论丛》2005,(3):67-70,38
《活着》、《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后期小说创作的代表作。曾被认为是先锋作家的余华,在这些作品中不再充斥暴力和血腥的颠覆性写作。他对福贵、许三观等中国底层百姓的心灵处境的关怀和抚慰,对他们生存方式的理解、认同乃至赞颂,表明了余华本人的创作从深受西方现代哲学、现代文学的影响转而为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取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崔玉香 《理论学刊》2006,(4):101-103
余华是一个有着强烈质疑与否定精神的先锋作家,他对传统秩序和价值观的颠覆首先是从传统的婚姻家庭伦理开始的。他笔下的婚姻家庭普遍呈现出一种无情无义和“责任”、“义务”缺席的破损面貌,这种有意的扭曲式书写,显现出作者对传统的反叛与否定的某种偏激。  相似文献   

4.
卢军 《理论学刊》2012,(1):120-123
在叙事结构上,《海客谈瀛洲》进行了大胆探索,借鉴先锋小说“结构现实主义”的叙述方法,采用四个并行文本进行叙述;在人物塑造上,张炜并不认同“类型化人物”之诟病,着力刻画了代表邪恶、伪善的位高权重者阵营,以及代表正义和理想精神的知识分子阵营;而在叙事态度上,小说采用了爱憎鲜明的主观叙事.作品彰显出清醒的道德理性批判精神和对民族灵魂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对人类生存状态的高度人道关怀.  相似文献   

5.
元谋县采取五项措施加大对“农村致富先锋”的培养力度。一是制定计划。出台了《2007-2010年农村致富先锋培养计划实施方案》,从政策、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制定相应的倾斜措施,优先扶持“农村致富先锋”培养对象,力争四年培养1000名“农村致富先锋”。二是加大宣传。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农村优秀党员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先进事迹,发挥典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在全县形成党员带领群众共同走向富裕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6.
马东文 《党的建设》2012,(10):52-52
“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阿克塞县在全县党组织和党员中实施了“草原先锋”工程,在兴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中,在构建基层党建为民服务的体系中争先锋,用先锋行动树立先锋形象,形成了先锋效应,引领了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河南省三门峡市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核心内容,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目标,在全市各行业深入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活动,使广大党员人人有先锋项目,各级党组织层层有先锋责任,在全市形成了一个学技术、钻业务、促改革、增效益、比奉献、创业绩的良好氛围,切实推动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党员先锋工程”的目标是:行业争先进,岗位争先锋,生产一线争效益,农村争致富,党员个人争优秀。“党员先锋工程”的内容是:各级党组织强化对党员的政治、业务和实用技术培训,全面提…  相似文献   

8.
作家余华出圈了。与他那张拿着讲话稿站在台上的照片一起出圈的,还有关于“文学已死”的种种评论。余华很少在公众前露面。这一次露面,却是给商业性教育机构站台,讲述“如何写好中高考作文”。很多人因此感受到了落差。文学的自由创作和刻板套路的高考作文之间,在他们看来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一个文学大神,竟然也为了通告费而折腰,来比划起高考作文来了——尤其这个文学大神,当年还是高考的失利者,就更显得有些许错位。也有很多人为余华辩解,认为知名作家与中学生亲密接触,是好事情。我们改变不了高考的套路化,但不能隔绝中学生亲近文学的路径。我仔细听了余华的演讲——更准确地说是照本宣科的读稿,印象比较深的是他真的不是在讲文学,而是把自己关于获取高考高分的心得和盘托出,即便这种心得和文学的自由创作在本质上是冲突的。  相似文献   

9.
台湾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化评论人林谷芳曾有这样一段阐释文学作品中风景描写的话:“绝美的自然风景,有些甚至于美到可以让已过中年的人热泪盈眶,有些美更令人以为不在人间。在这种至美前,人是如此渺小、无我,如此地虔敬、激动。”(林谷芳,孙小宁著《十年来去》,台海出版社2003版,第39页。)这种令人感到虔敬与激动的风景描写在新写实小说中却几乎见不到,甚至连基本的自然风景描写都被省略掉了。新时期以来,文学世俗化的发展,使小说的关注点从青春的诗意转向世俗人生,从悲怆自恋的“伤痕”“反思”与玄思晦涩的“寻根”“先锋”…  相似文献   

10.
一、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云岭先锋”工程的关系 先进性教育活动与“云岭先锋”工程的关系,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相似文献   

11.
台湾作家陈映真的小说以思想深刻而著称,而他在小说叙述方式上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尝试,不仅考虑"写什么",而且考虑"怎样写"。第一人称(内视角)、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和混合人称(混合视角)叙述方式的灵活运用,赋予其小说多种多样的文体形式。这些叙述模式与所表现的思想内容相互契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堪称经典的名作。  相似文献   

12.
马立荣 《求实》2006,(Z2):290-291
一、先锋派小说与转型 20世纪80年代末,出现了马原、莫言、残雪等以前卫的状态探索存在的可能性与艺术的可能性的小说实验运动,不仅在艺术上与传统表现手法有更大的不同,而且在思想感情上也与传统现实主义文学相去更远,表现出与现代主义的天然的亲近感和认同感.先锋派以马原为开端,这一开端在叙事革命、语言实验、生存探索三个层面上同时进行.稍晚出现的有格非、孙甘露、苏童、余华、洪峰、北村等人.在小说中,他们对故事和意义进行消解,以话语欲望的表达颠覆了以人物为中心的故事模式,以叙述迷宫的设置来刺激读者的阅读期待.由于这些小说文本实验的超前性,被人们称为"先锋派小说".  相似文献   

13.
锦江区委在“社区党员先锋行动”中,以“四个挂念”为内容,深化先锋行动,要求党员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出现,在最困难的群众身边出现,让群众做评价社区党员先锋行动的权威,形成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社区服务相互渗透、党员力量与社区优势同步发挥的良好局面。以孝心挂念社区老人。各级党组  相似文献   

14.
明中叶以前的小说是以“非奇不传”为其审美理念的,《儒林外史》对科举制度和封建道德的自觉、严肃的反思与批判,从生活出发塑造典型审美途径的开拓,自然深沉、浑然天成的艺术表现,“戚而能谐,婉而多讽”的审美风格的形成,标志着小说以崇高为核心的“无奇之奇”的审美理念的成熟和古典审美理念的基本终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言说方式入手阐述“女性个人化小说”在话语体系建构方面的意义:话语的批判性;语言乌托邦的建构(反传统审美经验的女性化命名、文本名称;介乎小说与诗歌间的叙述方式;文本诗意化倾向);个体经验化与自我指涉性的话语内容;以私语寻求对话的隐性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6.
黄科安 《理论学刊》2004,2(6):108-111
钱钟书的《围城》创作充分体现了卓越的文化想象力和文学叙事智慧。作者从西方”流浪汉”体小说那里借鉴了叙事结构方式 ,形成了所谓”单线孤行”的行文布局的特点 ,但这种叙事方式也可以隐藏着许多”埋伏”和”巧遇”的小说细节 ,并非”既无曲折 ,又无叫应”的简单做法。《围城》的叙事文本有引经据典的作风 ,构成了本文与插入本文的关系。本文叙述的是现实生活 ,插入本文嵌入的是理性经验 ,二者之间的关系构成复杂的”互文性”。  相似文献   

17.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出航》等长篇小说中运用隐喻性的“间性空间”慨念,描写了小说人物在中心与边缘、现实与想象、沉默与言语之间空间的跨越.通过“女性写作”的空间化叙述、绘画风景的空间化叙述、音乐音景的空间化叙述,作品揭示了父权制条件下女性追求自我身份的艰难历程,也显示了作为男性文学传统“局外人”的女作家在女性身份的寻求方面作出的努力,以及由此而实现的艺术开拓.  相似文献   

18.
景东县锦屏红砖厂厂部会议室正面墙上那醒目的“云岭先锋”工程活动一览表和全厂21名共产党员的“岗位公示栏”,呈现出一派浓浓的“云岭先锋”工程活动气氛。46岁的刘云是这个砖厂的厂长。他1979年在部队入党,1982年退伍回乡,1987年任红砖厂厂长。  相似文献   

19.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西方后现代主义理论对当代中国文学叙述形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反前卫、有意的堕落的特征,促使历史小说重新思考叙述的策略,其中包括新历史主义小说中主体性的消失、深度消失、历史感消失和距离消失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