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行贿日记撂倒29名干部
  2014年,一本德州商人“行贿日记”在网络曝光,引起广泛关注。据报道,“行贿日记”是山东德州福源生物淀粉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张雷达所写。他在日记中记录了向当地多名官员行贿的详细内容。而时任平原县财政局局长的宋振兴在日记中被提及。  相似文献   

2.
行贿是引发受贿犯罪的温床 ,加强对行贿犯罪的研究对从源头上遏制受贿犯罪有重要意义。“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非法提供的帮助或方便 ;行贿行为有典型行贿和经济行贿 ,构成犯罪均需达到一定数额或情节严重 ;行贿的内容应从财物发展为财物和非财产性利益 ;“从宽处罚”的特别规定应适用于所有行贿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3.
严州夫 《检察风云》2011,(23):11-13
近年来,在行贿受贿案件频频发生的同时,还夹杂着因为“行贿笔记”、“行贿清单”不经意间丢失而引发窝案串案的新闻。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曹建明检察长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到“加大惩治行贿犯罪力度”并公布了2009年检察机关查处行贿犯罪的具体数字;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查办严重行贿犯罪力度的通知》,这是破解查办行贿案件难题,对行贿犯罪进行有力打击的一个良好契机。  相似文献   

5.
田湘波 《检察风云》2011,(23):15-16
频频出现的“行贿笔记”、“行贿档案记录”事件反映了这样一种现象:行贿腐败猖獗,社会廉洁环境和公众廉洁意识急需改进和提高。  相似文献   

6.
羊春乔 《检察风云》2011,(23):14-15
“行贿笔记”及“行贿清单”的大量存在,暴露了行贿受贿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反腐败斗争形势的严峻性。贿赂犯罪与贪污、挪用公款等职务犯罪都是反腐败的重点,行贿与受贿是相伴而生的一对,在惩治受贿犯罪的同时,也应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要双管齐下,严加惩治,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海剑 《检察风云》2006,(17):22-25
面对大人物,自卑心理使他在找到安慰的时候反而引发了更大的扭曲;劫难之后使他在得到恩赐的时候又把不义之财全部拱手交给了“恩人”。孰不知这条无形的绞索,最终扼住的却还是自己的咽喉。今年7月,本文的兰义作为商业贿赂案中的典型行贿人物,被北京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选作对处级以上干部进行法制教育的“活教材”。  相似文献   

8.
云峰 《内蒙古检察》2007,(4):25-26,20
1999年“两高”联合发布了《关于在办理受贿犯罪大要案的同时要严肃查处严重行贿犯罪分子》,要求全国检察机关进一步加大查处行贿案件力度。在打击行贿犯罪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加强对行贿案件侦查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行贿犯罪案件流失的原因:(一)行贿犯罪的构成要件中,当事人为获取“不 正当利益”的规定过于原则,在实践中难以把握。 在行贿案件中,要求行为人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而普通受贿犯罪只要求行为人为他人  相似文献   

10.
2017年2月23日,昆明市市委前书记高劲松一审获刑10年.与之前众多落马官员不同的是,他除了犯有受贿罪,还犯有行贿罪:为谋求职务升迁,他送给时任云南省省委书记白恩培20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166.163万元). 作为党的十八大以来落马的“首贪”,白恩培受贿金额高达2.47亿元.这些贿款主要来自于房地产开发、获取矿权、职务晋升方面.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前两类谋利点,官方已经公开披露了代表性的行贿人物,而高劲松则是首名获官方证实的行贿干部. 至此,白恩培的受贿拼图终于完成.  相似文献   

11.
文峰  刘伶 《政府法制》2008,(6):40-41
“2005年3月8号送卫华小学校长3000元:2005年3月16号送(晋机)一校校长2000元;2005年3月29号晚上送(晋机)三校校长5000元……”为揽校服业务.山西省太原市一制作校服的生意人6年内给各中小学校长行贿.并将行贿过程写成5本行贿日记。案件审理后。受贿校长自揭了全校教职工集体分回扣的内幕.  相似文献   

12.
在贿赂犯罪案件中,行贿犯罪是衍生腐败的“犯罪链”,是腐败温床上一个最容易扩散的“毒瘤”。但是,源于立法、执法以及人们认识等因素,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处于弱势状态,严重影响了贪腐犯罪的有效惩治。因此,在研究如何有效打击受贿犯罪的同时,加大对行贿犯罪的查处力度,对有效遏制受贿犯罪势头及控制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客观分析当前对行贿犯罪查处不力的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大打击行贿犯罪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介绍贿赂罪是指在行贿人和受贿人之间介绍,促使行贿与受贿得以实现的行为。介绍贿赂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受行贿人之托,为人沟通关系,寻找受贿对象,以便为行贿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一是秉承索贿者旨意,为之寻找索贿对象。但不论哪种形式,介绍贿赂的行为人都是根据行贿、受贿双方的意图,以中介人的身份,从中牵线搭桥,撮合引荐等。其本质特征是进行“中介”活动,起“中介”作用。因而,介绍贿赂罪与行贿罪的共犯是有区别:的。一、介绍贿赂的行为人是在行贿与受贿人之间进行活动而又独立于行贿与受贿之外的“第三人”,  相似文献   

14.
司法实践中存在着行贿犯罪查处难的现实困境,大量行贿人没有受到法定的刑事追究。一方面是由于立法规定的“不正当利益”的主观要件难以把握,无法查处向国家工作人员“身边人”行贿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贿赂犯罪的隐蔽性和侦查手段的落后性,侦查部门不得不过分依赖行贿人的言词证据以打击受贿犯罪,存在着司法利益上的交易。破解这种困境,一是要取消“不正当利益”的规定,将向利用影响力受贿人行贿的行为纳入刑法调整范围,加大对行贿犯罪的处罚力度,增加犯罪成本;二是要构建特殊的贿赂犯罪证据规则,提高侦查水平,减少对行贿人言辞证据的依赖。  相似文献   

15.
近日,福建南部惊爆出了一个专事行贿的“大公家公司”,该“公司”在两年多时间里,他们共向有关领导人行贿58万余元。收受贿赂的官员有27名之多。今年3月13日,当地法院对腐败官员作出了一审判决……  相似文献   

16.
论行贿犯罪行为张天虹研究行贿犯罪的行为特征,对于正确认识行贿罪的社会危害性,准确认定和处罚行贿犯罪,以及完善我国行贿罪的刑事立法,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一、行贿犯罪行为的特征从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看,行贿犯罪行为一般均具有如下特征:1.主动性。即行贿人总...  相似文献   

17.
一、研究行贿未遂的意义 (一)刑法理论上认识不一。犯罪未遂,作为犯罪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其含义是明确具体的,但适不适用行贿罪?对此,刑法条文中未明确规定。学术界,虽然持肯定论者居多,但也不乏持否定论者,在司法实践中,大多数人持否定论,他们认为:行贿罪是“结果犯”,应以结果定罪,如果行贿行为未遂,那么就不可能发生相应  相似文献   

18.
去年南平市两级检察机关坚决执行“严格执法,狠抓办案”的方针,既查受贿也查行贿,全市1-8月查办了行贿罪案18件20人,占贿赂案件总数的17.47%,比前三年查办行贿案比例增长了11.76%,现对行贿犯罪的严重性及查办行贿犯罪的必要性作一初步分析。一、当前行贿犯罪的严重性近年来经济领域中的犯罪以贿赂犯罪最为突出。据统计,南平市检察机关立案查办的贿赂罪案自1989年起便超过贪污罪案而居第一位。1979年至1988年,全市立案792件,其中贿赂案197件,占24.9%;1989年至1996年,立案2380件,其中贿赂案1067件,占44.83%,比前10年…  相似文献   

19.
“行贿黑名单”被称为遏制建筑领域长期存在的行贿受贿 行为的一剂良方。然而最近在浙江海宁,一家有过不良记录的 单位居然在一项建筑工程招标中夺得“状元”。此事引发了人们 对“行贿黑名单”作用的质疑。 今年4月1日,海宁市建设局下属海宁市城市建设开发 投资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决定对该市城南大道工程建设施工分 两个标段实行公开招标。综合得分第一的浙江中威交通建设有 限公司列为第一中标候选单位。 就在公示期间,有人举报:浙江中威公司有行贿的不良行 为记录。据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2004) 嘉中刑初字第34号] 刑事判决书认定:1999年8月至2004年春节期间,被告人马 继国利用担任海宁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职务便利,为浙江中威  相似文献   

20.
修订后的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是行贿罪。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一、“不正当利益”的法律含义从法条规定可得出.“谋取不正当利益”是行贿犯罪构成的主观要件,行为入必须有这种目的才能构成行贿罪,而不正当利益是否真正获取,则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所谓“不正当利益”,包括非法利益和其他不应当得到的利益。非法利益是法律、政策规定禁止取得而用非法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