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把人权文化扩张作为人权外交的基础,加大了人权文化扩张的力度。美国一些人鼓吹要开展“人权对话”,开展“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来灌输美国的“普世人权观”。对美国人权文化发展的这种新动向,必需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2.
李世安 《人权》2002,(1):44-48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美国把人权文化扩张作为人权外交的基础,加大了人权文化扩张的力度。美国一些人鼓吹要开展“人权对话”,开展“跨国市民社会”运动,来灌输美国的“普世人权观”。对美国人权文化发展的这种新动向,必需给予充分的重视。本文拟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就教于各位专家学者。  相似文献   

3.
2008年在北京举行的题为“人权与和谐社会”的第九届中德人权对话会上,德国联邦议院议员克里斯托夫·施特雷塞尔发表了长篇讲话,畅谈两国人权对话的重要性、人权在德国法律体系和社会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为保障人权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本文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熊蕾翻译。  相似文献   

4.
《人权》2001,(1)
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中国国际交流协会与德国艾伯特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中德人权研讨会,于7月24日至25日在北京举行。 中德人权研讨会从今年起被列入中德两国总理确定的“法律交流与合作”长期项目,中德双方政府都给予充分重视和支持。德国联邦政府主管人权事务的司法部部长、联邦议员赫尔塔·多伊布勒·格梅林女士亲自率团参加会议,两次发表热情洋溢的讲  相似文献   

5.
在2005年12月7日举行的“国际人权日”新闻发布会上,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阿伯女士公开对美国“黑狱事件”提出严厉批评,指责美中情局在欧洲设立秘密监禁设施和未经法律程序转移嫌犯,并明确指出此举“违反人权”。12月10日是联合国“国际人权日”,2005年的主题是禁止酷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没想到此番成了国际社会维护人权的“斗争对象”。“黑狱”事件源起于《华盛顿邮报》。2005年11月2日该报披露,美国中情局在美国以外的8个亚欧国家建立了“黑狱”,用来关押并审讯被捕的“基地”组织重要成员,以获取“反恐”情报。紧接着,总部…  相似文献   

6.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首次将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提升为法律概念;这是中国人权发展史上的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自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以来,以人为本的提法受到广泛关注。能否正确理解“人权”和“以人为本”的含义,不仅关系到对国际社会人权领域争论焦点的认识,而且关系到人权保障制度的设置及完善和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人权的真实含义及其本质可“从人权“”、权利“”、法律权利“”、公民基本权利”四者的比较中来把握。一“、人权”和…  相似文献   

7.
吕宏伟 《友声》2006,(1):42-42
中德友协会长王殊大使于2005年10月10日在德国统一日招待会上荣获由德国驻华大使馆颁发的“德中友谊奖”,成为该奖项第一个获奖人。“德中友谊奖”由德国驻华大使馆设立,旨在表彰那些在文化、科学或政治领域长期以来或通过某项成就为发展德中关系作出贡献的人士。2005年首次颁发。作为中国驻联邦德国的早期大使,王殊大使在中德建交过程中发挥了极富才智的作用,为中德建交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了表彰王殊会长多年来为促进中德两国人民的了解和深化两国关系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德国驻华大使史丹泽博士在招待会上向王殊会长颁发了“德中友谊奖”。…  相似文献   

8.
本刊记者 《人权》2013,(4):58-59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六届“北京人权论坛”2013年9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建设可持续的人权发展环境”,下设“法治与人权”“社会建设与人权”“区域安全与人权”三个分议题。来自联合国以及33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相关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和国内人权领域专家学者100余人出席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万鄂湘出席论坛开幕式。  相似文献   

9.
<正>2023年9月26日,中德高级别安全对话在德国柏林举行,这是六年来两国举行的第四次高级别安全对话。本次对话承接了历次对话重点主题,强调推动增信释疑,努力为中德警务合作关系注入稳定性和确定性。近年来,中德双方警务合作的范围不断拓展、领域不断延伸,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然而,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0.
12月3日是国际残疾人日。这天,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获得2003年“联合国人权奖”。外交部发言人在谈话中说,邓朴方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促进残疾人人权保障,为中国残疾人状况的改善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获得“联合国人权奖”当之无愧。联合国人权奖始于1966年,是联大为庆祝《世界人权宣言》发布20周年,通过一项决议而设立的。此后每5年颁发一次。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张文生 《台声》2013,(7):57-57
前段时间“台湾守护民主平台”和民进党内中生代先后提出《自由人宣言》和《台海人权决议文草案》,意图以人权为借口设置两岸交流的的议题,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状。5月29日,国台办新闻发言人杨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针对民进党中生代党代表要设“台海人权交流小组”,并称台海双方关系应建立在所谓“人权的普世价值”上的说法表示,任何抱持“一边一国”分裂立场,打着“人权”的幌子,破坏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都将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2.
宪法修正案将“人权”写入宪法 ,标志着我们党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方向转变 ,从根本上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百姓的距离拉近。因此 ,“人权”入宪 ,不仅是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而且是我国政治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然而 ,面对“人权”入宪 ,人们在欣喜的同时也心存一些疑虑 :一是“人权”虽然入宪 ,但“人权”走出宪法 ,通过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权保护法 ,来保障实现人权 ,不知还需要多少时日 ;二是入宪后的“人权” ,仍然比较抽象 ,宪法既未对“人权”的概…  相似文献   

13.
2004年3月14日,十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社会主义人权发展的重大突破 “人权”曾经是一个禁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相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法律的价值形态有:公平、效益、自由、平等人权、秩序、安全正义等。如果我们把法律的价值视为国人的满足,那么,可以认为,宪法的价值形态就集中表现为“民主”。这种民主表现为与法律“正义”、法律“平等”、法律“自由”的一致性。1.宪法“民主”与法律“正义”。首先,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是“正义”在国家体制上的集中表现。这种正义首先表现为掌握政权的统治者代表了多数人的意志。其次,宪法作为国家组织的基本法,其民主是符合正义的,这种正义还表现在它对各种少数群体的保护上。最后,宪法作为国家组…  相似文献   

15.
对“人”认识上的争论,是当今各种人权学说分野的起点。以“自然人”为前提的人权学说强调人性起于天然,是同一和永恒不变的“自然属性”,理论上倾向于唯心主义,实践中必然导致利己主义的人权盛行,将人和人权“二重化”。马克思主义提出了“社会人”理论,以人的社会物质性为人性的依据,指出人性是变化发展、受制于社会关系的产物,理论上实现了从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飞跃。在实践中昭示,人权的真正实现不是靠在国家内部推行民主,而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国家;只有把人从不自由、不平等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才有名副其实的“人权”。如此,马克思主义找到了人权的现实基础,科学地说明了人权的性质、内容和演变,使人权说由抽象走向具体,由空洞的口号变为合理的理论。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有那么一些人总喜欢把“人权”挂在嘴边上,以“人权卫士”自居。不错,美国是宣布了“第一个人权宣言”的地方,杰佛逊起草的《独立宣言》最先宣布:人人生而平等,都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它比法国大革命时期产生的著名的《人权宣言》还要早13年。难怪他们要摆出一副维护人权的老资格,到处教训别人了。  相似文献   

17.
4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麦科马克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国将不参加5月9日举行的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的竞选。一向以“人权卫士”自居的美国,对于联合国下属的人权组织,为何说放就放,如此不珍惜?建立人权理事会是布什政府积极推动的联合国改革方案中的“重中之重”,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2月27日甚至以投反对票相威胁,要求联合国大会就设立人权理事会问题重开谈判。如今,眼看人权理事会大功告成、“临盆”在即,山姆大叔却袖手旁观起来。美国功成身退?错!它其实是力不从心、无可奈何罢了。6月16日,人权理事会将正式运作,长达60年的人权委…  相似文献   

18.
人权保障的“中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豪才 《人权》2009,(6):4-6
今天,我要和大家讨论人权保障问题。“人权”是个伟大的名词,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世界各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和追求。61年前,《世界人权宣言》公开发表,宣称要“作为所有人民和所有国家努力实现的共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人权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19.
陈琛 《人权》2007,(1):14-16
2006年11月17日至26日,中国第一个以人权为主题的大型综合性展览“中国人权展”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期间,记者多次深入展场参观、采访,通过与组织者和观众面对面的交流,对此次展览有了较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苏仓言 《群众》2022,(7):14-15
自1993年第一家德企落户以来,太仓市深耕对德合作近30年,形成了以经贸合作为主的全方位合作格局,先后被商务部和德国经济部联合授予中国唯一一个“中德企业合作基地”、被工信部授予全国首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入选第三轮中欧区域政策合作中方案例,成为中国“德企之乡”,是中国德资企业密度最高、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