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在西方风险社会理论看来,风险概念是现代社会的核心概念,风险社会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形态。西方风险社会理论中的批判性与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的紧密关系是任何传统西方哲学所不能比拟的。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后果,而现代性以资本主义为中心,只有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了最为深刻的分析。因此,在批判风险社会这个课题上,马克思主义批判哲学仍然是西方风险社会理论无法超越的,它更为深刻和科学地回答了如何透视风险社会的本质和解决风险社会的困境这两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吴易风 《人民论坛》2012,(16):71-73
国家干预不是没有风险,不是没有代价,但是不干预的风险更大,代价更重在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背景下,西方国家许多人士都在反思西方现存的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并构想未来的经济制度、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西方经济思潮的这一新动向,引起人们广  相似文献   

3.
李谧  唐伟 《前沿》2010,(2):42-46
风险社会理论的提出,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当代西方社会乃至全球社会提供了一把钥匙。通过对现代化发展进行反思,我们觉得风险社会是现代性的外化形态,资本逻辑构成了风险社会的内在驱动力。因此,须从风险社会的渊薮出发,扬弃资本逻辑,重建资本与自然、社会及人自身的关系,才能真正打破资本逻辑发展模式对个性的压抑,并克服其所造成的人的"异化",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图景。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既是一种社会发展理论,也是一种社会批判理论。邓小平的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容主要集中在对封建主义的批判,对"左"右倾错误思潮、错误政策的批判,对传统体制、具体制度的评判,对严重社会问题的批判,对西方社会的批判等方面。建立在价值性、实践性、科学性、建设性基础之上的邓小平的社会批判理论,拓展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批判的空间,推动了中国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5.
风险社会理论在西方社会学领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对分析和应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所遭遇的风险具有很大的启发性.转型期和谐社会的构建面临着许多风险,突出表现在:贫富差距拉大、就业压力增加、腐败问题和各种突发性事件增多等.应对转型期的社会风险,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创新和健全一套应对社会风险的管理机制、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高风险应对能力等.  相似文献   

6.
范炜烽 《新东方》2008,(11):16-19
当代西方政府管理改革价值选择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发生的,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除此以外,它还和对政府价值的认识以及政府管理的政策因素紧密相关。在认识上,表现为传统政府理论、大政府理论、行为主义对政府价值的误读;在政策上,则相应地表现为公共物品的垄断供给政策、理性的官僚体制和政府与市场二分的状态;在社会因素方面,则表现为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传统官僚制的失效和国内的危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王继军  马晓云 《求索》2013,(7):87-9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的应用不仅在社会学和文化学,在政治学领域的应用也相当突出且成果显著,表现为协商民主政治的构想。作为与中国颇为有缘的西方学者,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在政治领域的理论产品,对于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攻坚阶段的中国来说,其深远的政治意义则主要表现为政治价值的导向的介入与设计。本文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出发,集中探讨其政治价值导向问题,并结合西方社会与中国社会政治传统的异同,探析这一理论对中国政治价值构建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与传统社会相比,我国当今社会形态已经具备了现代意义上的“风险社会”的一些症状。西方社会学家的风险理论为我们认识、把握“风险社会”提供了研究视角。如何应对来自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和自然的风险,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控制和治理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风险研究出现分离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学者应用这一框架在各种文化环境中进行了经验检验,认为这一概念对将不同的风险研究范式和理论整合到同一框架中做出了贡献,并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整理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风险社会放大框架在中国的风险文化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对风险沟通决策的意涵。  相似文献   

10.
田翠琴 《学习与实践》2007,(11):133-142
正义是社会的一种基本价值观念与准则。正义表现在正义理念、基本制度安排和具体政策制定三个层面。与此对应,正义研究也应该分为理念、制度和政策三个层面。正义与公平、平等,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三个概念。正义的核心是公平,公平、平等皆归属于正义。西方早期的正义理论有许多合理因素和借鉴价值,马克思则将正义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上,形成了比较完整科学的正义理论。中国领导人对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论述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时期公平正义建设的新内容与框架体系,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的公平正义理论。  相似文献   

11.
<正>It is the dead of the night and the city is sleeping. A stray car cruises the street until its lonesome passenger responds in a zombie-like manner to a traffic light that turns red, stopping an invisible flow of traffic.  相似文献   

12.
正China faces challenges in fighting against drug abuse and illicit trafficking Wang Chen's dream is to return home after eventually being released from the Drug Rehabilitation Center in Jiutai City,  相似文献   

13.
正China's commercial property market has a gross oversupply of malls and shopping centers Entering the Rmbox Mall in Wangjing,one of Beijing's largest communities in its northeast suburb,the first-time shopper to the four-storey,110,000-squaremeter shopping center might doubt the mall is even open for business.A majority of the nearly 100 store fronts are dark and vacant  相似文献   

14.
The new world order has three major players:Europe,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occasion of the London I summit on April  相似文献   

15.
一物一权思想源于罗马法,后为大陆法系所承袭和发展,经过两千多年的演进历程,在近代社会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冲击下,一物一权已突破其原有的内涵,需要用现实的眼光对其重新审视。本文就一物一权主义概念,一物一权主义的地位及一物一权的突破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何成学 《桂海论丛》2006,22(2):15-1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正确的政绩观,正确政绩观是进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正确政绩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特征的内在要求;树立正确政绩观是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问题的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从制度观察和制度分析的角度来研究中国执政党的宪法地位,那么政党主治将构成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中国宪法关于政党制度的安排,为政党活动的有序化、法制化奠定了重要基础,但这些安排也存在重要的缺失。中国的政治现实要求加强政党法制化建设,但必须研究思考其在理论逻辑上引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公平:和谐社会的柱石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和谐社会的本质是利益的均衡。而目前,由于公平机制的普遍缺失,社会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社会利益主体加速了利益分化,社会的综合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因而,构建和谐社会,重建公平机制、建立社会安全网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BEFORE I went to the UK to pursue a master‘s degree in finance, I suffered from an illusion that is common among young Chinese and their parents. I believed it was a sure fire ticket to a job in Beijing or other big cities in China. My experience over the following years,however, taught me otherwise.  相似文献   

20.
《人权》2005,4(5)
Iwas born in a family of ordinaryworkers in Kaifeng, HenanProvince. My father loved paintingfrom a very early age. Although theCultural Revolution (1966-76) pre-vented him from going further, he persistedin painting in the off-work hours. Influ-enced by him, I also took to loving painting,showing the natural endowment when achild. My neighbors were full of praises.My father devoted all his energy to teachingme in the hope that I would become afamous painter. At the age of six, my fatherin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