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中元 《前进》2014,(10):16-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党的领导是根本,领导干部是关键,而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发展前进中的问题,则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好的关键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  相似文献   

2.
成效·隐忧·对策南水今年实行的财税改革,从总体上估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是财税改革的主流.但是,新的改革也带来新的隐忧。我们对于前进中的矛盾,要有及时缓解的对策.只有这样,才能巩固财税改革的成效,消除财税改革的隐优,稳住财税改革的大局。一、财政体...  相似文献   

3.
SARS给中国的现行法治体系从理念到制度层面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挑战和机遇 ,假若我们能把握这次法治创新的契机 ,中国的法治文明将有望前进一大步。  相似文献   

4.
<正>"作为法律工作者,我特别关注法治建设,深切地感受到,我们的政府正在法治政府建设的进程上大步前进。"已连续11年参加全省"两会"的修保代表说。记者了解到,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部分,引起代表们极大的关注。围绕法治政府建设,代表们从顶层设计、服务民生、公平正义等多方面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叶庆丰十五大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要在党的十五大精神的指引下,努力探索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规律,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不断推向前进。一、民主是我们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民主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  相似文献   

6.
何仁海 《重庆行政》2014,15(6):35-37
正2004年3月22日国务院发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明确提出了要用10年时间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的目标。2014年10月23日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近年来,我们在地方法治政府建设上成效明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代表、新阶层代表第一次集体亮相,社区警务第一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透过这几个“第一次”,我们听到的是国家民主法治前进的咚咚脚步声。  相似文献   

8.
目标:从人治走向法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基本目标,这意味着承认我们现在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人治状态,更意味着我们决心要实现由人治到法治的历史转变。我国封建专制历史悠久,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下,实行的完全是人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情况有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在较长的时期,我们仍然把人治作为治国的主要方略,而把法治置于次要的地位。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开始致力于民主法制  相似文献   

9.
云翔 《人权》2005,(2):20-21
人权问题仍然是今年两会代表们关注的热点之一。两会期间,我们采访了十数年来一直将人权理论作为自己研究领域并在人权立法方面作出独特贡献的中国政法大学校长、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徐显明教授。谈起近年我国人权的进步,徐显明如数家珍般地把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概括为五大变化。一是人们人权观念的变化。他说,法治的真谛是人权,我们建立法治社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权。当前已经形成了人权观念的高涨期,公民的人权意识普遍提高。人权意识的提高,会提升全社会的法治信心,增强人们的法治观念。二是国家执政理念的变化。他指出,国家机关工作…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简称法治。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那么如何才能实现法治%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们不能全部遵守,仍然不能实现法治。”因此,我们可以说实现法治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良法;二是人们对良法的普遍服从。良法是实现法治的基础,是实现法治的先决条件,而人们对法律的普遍服从是良法的价值体现,是良法制定的根本目的。二者是良性互动的。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台湾经济的态势分析与2005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是民进党上台执政四年中台湾经济态势最好的一年,以当年价格计算,可达到中速经济增长。但是,这是台湾千万个企业家几十年来不断耕耘、不断改善、向上提升的结果,而不是台湾当局的政绩。当前,台湾经济仍然存在不少隐忧:政治动荡不已、财政赤字不断扩大、失业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偏高不易解决、股市房产市场仍然不振、外来投资仍然负增长和民众信心不足等等。这必然影响2005年的经济发展,发展速度将低于2004年。  相似文献   

12.
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历来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对我们从事立法工作的同志,强调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是社会关系的重要调节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法律具有十分独特的作用,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只有法律和谐才会有社会和谐,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是实现法律和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樊凯  刘海东 《前沿》2003,(10):150-152
德治与法治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 ,德治与法治辩证统一 ,缺一不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健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和法律体系 ,才能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4.
《时事资料手册》2008,(1):30-31
2007年12月22日~23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诫我们,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隐忧在农业,农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是基础脆弱。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开风气之先,首次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主题,自然引起了普遍关注与期待。自1999年修宪以来,"依法治国"、"法治国家"等现代治国理念早已成为现行宪法的重要原则。之所以15年之后再次将法治作为重中之重,是因为我们今日离此目标依然相当遥远。虽然立法进展巨大,中国法律体系基本形成,但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仍然相当普遍。如何推进依法治国,仍是摆在  相似文献   

16.
2004年7月,《法治江苏建设纲要》的出台,吹响了法治江苏的集结号。以创建法治合格县(市、区)为载体,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制宣传为三大引擎,法治江苏建设开始从纸面走进现实。从行政首长出庭制度到行政首长问责制度,依法行政正在变成江苏官员的自觉行动;从受害人救助制度到合议陪审员先行发言制度,公正司法的内容正在不断更新;从法治主题公园到以锡剧普法,法制宣传正在潜移默化着江苏7500万群众的行动。从政社合一到法治驿站,一股自下而上的力量同样正在推动法治建设前进的步伐。7年的法治建设探索证明,江苏已经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法治之路。法治江苏建设的经验必将为中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现,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有关专家表示,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只有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法治建设过程,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法治发展之间寻找契合,法治中国才不会遥远。  相似文献   

17.
正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期待就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追求,学习和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就是要问民之忧、解民之难、纾民之困,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民有所呼,政有所应。"2020年11月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把"人民"一词贯穿始终,彰显了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当前,对照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要求,我区法治社会建设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共享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我国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新动力,另一方面其在我国发展中的变异又隐藏着许多隐忧。运用法治为共享经济护航,既需要加强立法工作,更需要强化执法,还需要强化普法宣传,只有这样才能让共享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助力。  相似文献   

19.
从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我国行政法大体经历了恢复、发展和完善阶段,行政法治模式也实现了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更具治理取向的现代行政法治模式的推行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但在法治发展不健全的我国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风险。唯有在培育公民社会、健全制度供给以及完善制度环境的基础上,方能促进现代行政法治模式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新东方》2019,(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中国的法治建设历经坎坷却又成就辉煌,最终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康庄大道。总结70年来的法治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规律:一是法治建设情况决定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二是法治建设成就反作用于经济社会发展;三是人民群众是推动法治建设的主导力量;四是党的领导下的法治建设自觉。展望未来,我们应当努力在坚定"法治自信"、构建法治文化和实现党的领导法治化等方面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