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近来,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新的词汇,“福利腐败”。这一词汇描述的是一些垄断性行业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源无偿或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行业腐败的现象。如,交通职工免费乘车、电信职工免费打电话、电力职工免费用电、燃气职工用免费用气、银行职工买房贷款利息超低甚至全免、教育行业的职工孩子上学不缴或少缴择校费等等。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些垄断企业的福利形式不断更新,如低价的集资建房,高额住房公积金的发放等等……对此大多数的社会民众是愤愤不平,但也有的人认为这是小题大做,不必如此敏感。其实…  相似文献   

2.
小惠 《党建文汇》2006,(6):37-37
近年来,“福利腐败”成为一个新的腐败重灾区。公交职工免费乘公交车,铁路职工免费乘火车,电力职工免费用电,银行职工免息贷款,教师子女低分人学,电信职工免费通话,医院职工看病不用挂号……这些行业的“福利腐败”让人气愤不已。  相似文献   

3.
垄断行业“福利腐败”众生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4.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家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5.
腐败,古已有之,“亚腐败”属新名词。“亚腐败”,有关专家这样解释:一些党员干部的不良行为虽还不到腐败那个火候,但已接近腐败的边缘,再发展下去,就和腐败接轨了。也就是思想已经腐化,行为上开始不检点,群众已有看法,但还未触及党纪国法。由此定义看,“亚腐败”就会表现有种种表现形式。从思想上看,一是不坚持原则,党性不强,立场不定;二是对腐败分子与腐败行为听之任之。从工作上看,一是有自由主义与官僚主义表现,形式主义严重;二是独断专行或软弱涣散,对事业极不负责;三是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行政无作为;四是搞小团伙,任人惟亲,浪费人力…  相似文献   

6.
破解“福利腐败”的“洋”经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石渝 《廉政瞭望》2006,(5):12-13
中国式的垄断福利并非国际惯例,它因行政垄断而生,尽管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体制相异,但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企业内部治理和反垄断方面的成功经验,对于治理中国的垄“断福利腐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柳晞春 《党建》2014,(3):60-61
正近年来,行业腐败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和群众热议。理性分析、正确认识,是防治行业腐败的基础,也是走向有效治理的起点。行业腐败的突出表现行业腐败最初表现为行业不当福利和行业不正之风。一些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利用行业资源、自身职权和工作便利,违法违规操作进行谋私"自肥"。如果不能得到有效遏制,就会不断发酵,出现行业利益部门化、部门利益集团化、集团利益个人化的严重现象,形成各种深层次腐败,体现为集体犯罪、群体犯罪和大量的串案窝案等。从近些年我国检察机关查办的职务犯罪情况来看,行业腐败领域范围不断扩大,无论是传统行业还是  相似文献   

8.
2008年以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检察机关在查处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中,发现一些单位的领导干部通过冒领、虚报等手段获取非法资金,或以单位名义私分国有资产、索取贿赂。这些领导将通过上述方法取得的资金作为本单位的账外资金或“小金库”,然后再以职工奖金、福利等形式进行私分。虽然此举提高了职工的福利待遇,  相似文献   

9.
治理“福利腐败”的“药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春 《廉政瞭望》2006,(5):10-11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0.
吴明  高朋 《党风与廉政》2000,(10):26-28
乡镇站所负责人,是连芝麻绿豆大的官儿也算不上的“小人物”,但是他们当中极少数人搞起腐败来能量还不小,有的甚至触目惊心。群众对这些“小人物”的腐败深恶痛绝。 “小人物”腐败花样多   侵吞公款,以权换钱。或直接利用职权私分、侵吞公款;或重复报销、涂改发票,虚列支出,空入股金,开假发票,凭空白吃;或收入不上帐,搞体外循环,在“小金库”里捞;或搞权钱交易,不择手段大肆收受贿赂;或以单位名义贷款、拆借资金供亲戚朋友和自己做生意,直接把本单位的资金挪给他人使用,把群众归还的贷款不入帐,不入库,挪作私用。  …  相似文献   

11.
提高腐败成本:遏制权力腐败的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反腐败方面花费的精力不小 ,每年查处的腐败案件的数量也不少 ,而贪污受贿、以权谋私、奢侈浪费、卖官鬻爵、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却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 ,甚至在一些地方或行业还呈滋长蔓延之势。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 ,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打击的广度和力度不够 ,致使腐败的风险和成本远远小于腐败的收益 ,对腐败分子没有起到应有的震慑作用 ,以致使腐败分子“前腐后继” ,腐败现象愈加严重。“舞弊者得利 ,则效仿者至 ;舞弊者受罚 ,则接踵者绝。”因此 ,反腐败斗争必须坚持“教育与打击两手抓” ,在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2.
“福利腐败”:社会经济的“毒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本属于全民和国家的垄断资源,依靠行政垄断权力,自己决定成本核算,没有竞争压力,通过红头文件"合法"涨价转嫁成本让民众和政府埋单……行政垄断衍生出中国式的行业"福利腐败"。引发社会信任危机,危害公共利益;加剧社会不公;加剧国有资产流失;扼杀创新动力……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是一颗附着在市场经济上的"毒瘤"。铲除垄断行业"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铲除垄断。中国20多年的改革史就是一个反垄断的历程,然而要彻底消除行政垄断,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13.
所谓行政权力腐败,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超越行政权力运行的范围,不受约束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其核心是权钱交易。当前要有效地防止和减少腐败的发生,就必须从源头上遏制行政权力腐败。   一、立法规范行政权力   从源头上遏制行政权力腐败,关键是要立法规范行政权力,使行政权力的行使和监督都有法可依。   首先,要立法界定各级行政机关的权力运行范围,规范其权力运作程序,有效防止越权和滥用权力。目前有两种司空见惯的现象,一是行政审批,二是红头文件。有的地方、部门,因越权和滥用权力导致…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水、电、煤气和成品油的价格不断上涨,医疗、公交、教育等行业的收费也日益高涨。追根溯源,其真实原因并不都像某些部门所说的那么冠冕堂皇,而是一种深层次的腐败现象。一个新生名词——“福利腐败”凸现于公众的视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凯湘认为,福利本身无所谓好  相似文献   

15.
腐败,不仅是一种政治现象、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腐败文化”是腐败现象赖以孳生、存在和蔓延的土壤。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腐败文化”的孳生和蔓延,使反腐败斗争面临着“腐败文化”的严峻挑战。“腐败文化”的主要表现一曰“容忍腐败”。一些人认为,腐败是市场经济中司空见惯的现象,既然实行市场经济,就要容忍腐败的存在;有的人甚至说,计划经济是一部生了锈的机器,要让它运转起来需要润滑剂,腐败就是这种润滑剂,所以不要大惊小怪。有一种现象:有的领导干部敢贪会捞,而且敢通过违纪(至少是违规)的手段,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从而使本地…  相似文献   

16.
曾几何时,学校向教职工免费提供子女在本校就读指标、医院职工看病免收挂号费用、电信部门向职工提供优惠甚至免费电信服务、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向职工无偿或低价提供能源产品……带有公益性质的企事业单位和垄断性行业是代表公众管理、运作国有资产,提供的产品具有公共性质,平等面向全体民众,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随意处置,任何单位和个人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些领导干部不见他们平时学习,而是利用手中的权力与公款窃取文凭,二三年后摇身一变竟成了硕士、博士,为自己的升迁“贴金”。这些硕士、博士,学费有公款付,论文有人代写,考试有人代考。自己惟一要做的,就是拿文凭,取得升迁的资格。这种用权力、公款窃取的文凭也是一种腐败。文凭腐败现象,它败坏了学风,使我国的一些学位水准大打折扣。这种“含水文凭”为那些滥竽充数的人打造了升迁的台阶,对那些扎实学习,忘我工作的人是一种打击。如果任其泛滥,不仅损害我国教育制度改革,而且败坏党和干部声誉。透视文凭腐败现象,有…  相似文献   

18.
集体腐败是腐败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产生的现实原因是腐败成本与“收益”的比较,当收益大于成本时集体腐败的成员便会不择手段搞腐败。因此,必须强化对集体腐败的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9.
若“腐败利益共同体”的头都是一个单位“举足轻重”的人物,或是“第一把手”,那么问题就变得非常严重。现阶段腐败问题正处于易发和高发期,而且面广、量大。腐败者的腐败动机已从挥霍享受型向资本积累型转变,胃口越来越大,贪污受贿金额动辄上百万、上千万。由于体制性的缺陷和种种主观因素的影响,使腐败产生的可能性空间非常大,而对腐败的惩治又不够有力,导致腐败成为一种低风险、低成本、高效益的“行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行政权力腐败已经成为腐败的策源地。所谓行政权力腐败,是指一些单位和个人,超越行政权力运行范围,不受约束地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其核心是权钱交易。当前,要有效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必须从源头上抑制行政权力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