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正面临着一个让他们日益困惑的问题:生活好了,孩子却“退化”了,不会做家务,不会待人接物,不会照顾自己……以至踏上社会后,父母还为他们牵肠挂肚,揪心不已。湖南一位下岗教师从父母们的忧虑中敏锐地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商机,于是她针对城里孩子生活自理和适应社会能力差的现象,办起了“吃苦农庄”,让孩子们在“自我虐待”中锻炼自己,改造自己,从而独辟蹊径地闯出了一条金光灿灿的掘金之路。  相似文献   

2.
陈兆 《重庆工运》2003,(8):53-53
“城里的媳妇乡下的婆”,结婚初期,我一直担心妻子与母亲是否能和谐相处,因为她们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远在乡下的母亲也迟迟不肯进我城里的小家,即使偶尔来看一下我们,母亲也只住一两天便匆匆告辞。在妻子面前,母亲总说老家忙,有许多农活要干。其实,母亲早已从农田“退休”,所谓农活也不过是几块蔬菜地要侍弄而  相似文献   

3.
代艳坤 《时代风采》2009,(15):29-29
今年以来,迪庆州总工会按照省总工会《关于开展创建“和谐家庭”活动的意见》要求,创新载体,丰富内容。以“感恩父母 孝亲敬老”亲情教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家庭”活动为主线,大力推进职工家庭道德建设,在职工家庭中形成“一心一意谋发展,同心同德建家园”的良好风尚,积极开展创建“和谐家庭”评选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4.
养儿防老,是中国人的传统家庭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自古以来,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是一种长期投资,到达一定阶段后就可以收到回报。但时至今日,时移事异,这一观念正被前所未有的“变异”所颠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社会就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之下,在中国城镇中有45%左右的成年人基本靠父母供养,这些早该自立却因种种原因依然“吃定”父母的人被称为——“啃老族”。  相似文献   

5.
今年“两会”上,有代表委员提出“不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因为上大学要花很多钱,毕业了在城里又找不到工作,很容易导致农民家庭因此“返贫”。如果单从当前教育费用高昂、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和农村孩子大学毕业后尴尬的生活处境来看,这番言论倒也不失为一种良言相劝。  相似文献   

6.
小树 《农村青年》2007,(10):41-43
我有一个疯娘,一个我想孝敬却无法孝敬的苦命的娘。 趁着我们的父母都健在的时候,为他们做点什么吧,不要等到他们都离开人世间的时候再后悔!抽空多看看他们,多让他们开心,多孝敬孝敬他们吧——  相似文献   

7.
小非 《农村青年》2014,(4):38-40
和“啃老族”不同,“老啃族”属于被啃一族,为老所“啃”,他们身上有着诸多辛酸。“老啃族”多是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他们抱着改变命运的梦想,迈进城市的大门。但同时,他们需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他们背着沉重的负担,犹如生活在一个漩涡中,他们追寻梦想的翅膀如此沉重……  相似文献   

8.
目前“农二代”已占农民工的60%以上,成为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思想观念的变化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农二代”关于“年”的概念产生了思想观念上的一些变化,“春漂”现象就是在这种变化之下新生的过年方式,是一种新文化。要正视春漂族存在的意义。“春漂”是由于客观原因而存在的,与父母欠缺沟通是“...  相似文献   

9.
遭遇“吃黑专业户”,打工妹发现“黑货”商机 白春花出生在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高中毕业后,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白春花放弃了读大学,来到广东打工。在劳务市场,她找到了一份保姆的工作。雇主夫妇都是合资企业的高管,典型的金领人士。白春花每天的工作就是送接雇主八岁的儿子上下学,做家庭卫生和煮一日三餐。月工资1000元,工资虽不算高,但活儿也不累,白春花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今天,随着人们经济条件的改善,儿女孝敬老人的方式也从过去的送吃、送穿升级到了“送玩”。而老人们也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到外面的世界走走看看。然而,许多老人因为身体等各方面的原因,根本无法跟随行程紧凑的旅行团一起出行,甚至被旅行社拒之门外,而儿女们因为工作忙等原因,他们也常常不能亲自陪老人出游,令老人们想去旅游扫愿望无法实现。在山东省济南芦,有一个打工妹扶老人们的这一苦恼中发现了商机,专门陪同这些出行不便的老年人外出旅游,没想到靠此一招,不到一年,竟然由一个失业打工妹变成了月入万元的小老板!  相似文献   

11.
听说有这么件事儿:有个农村小学生作文考试得了零分,因为作文的题目叫“儿童乐园”,而这位农村孩子根本就没见过什么儿童乐园。孩子的母亲愤而把孩子带到城里上学,就是为了让孩子见识见识什么是“儿童乐园”,从而“不输在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2.
陈孝荣 《农村青年》2008,(11):37-38
农村老家,“邻居”一词一直叫做“隔壁”,而从来不说“邻居”。只有进了城,才随大流,将“隔壁”改成了“邻居”,前前后后也搬了十数次家,处过不少邻居,但归纳起来统共两类:一类是乡下的“隔壁”,一类是城里的“邻居”。  相似文献   

13.
《农村青年》2008,(9):58-58
今年40岁的袁德银原来生活在山区农村,来鹤壁前在几个地方打过工。后来,听说在城里开面条铺生意不错,他就带着妻子和孩子来了。“开个面条铺,关键是质量和信誉。”当谈起开面条铺的致富经,袁德银说,面粉一般最好选用质量、口感较好的本地面,这样的面条有筋、韧、滑、爽、香的特点,面条要足斤足两,面铺环境一定要干净整洁。  相似文献   

14.
尹祖光 《农村青年》2010,(10):40-43
辞职办网站 1976年4月,徐文财出生在江西省余干县黄金埠镇一个农民家庭。1994年,初中毕业的徐文财为了减轻父母的经济负担,毅然放弃上高中的机会,来到杭州一家服装厂打工。打工生活是忙碌和辛苦的,多年的打工经历让他深深体会到了在外打工的艰辛。  相似文献   

15.
《农村青年》2008,(1):47-47
为了迎接城里的客人,农民准备杀鸡。晚上拿谷子喂鸡时,他说:“快吃吧,这是你的最后一顿晚餐了!”第二天,公鸡躺在地上并且留下遗书:“咱已吃了农药,你们也别想吃咱。告诉你,公鸡也是不好惹的!”  相似文献   

16.
黎瑞(化名)开始自食其力地工作了,最欣慰的莫过于杨绍才。杨绍才是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关工委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在社区发挥“余热”。6年前,他认识了黎瑞,这个“逃课、夜不归宿、辍学、小偷小摸”的不良少年是社区里的低保户,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生活困难。为了帮助黎瑞,6年来杨绍才付出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相似文献   

17.
《中国工运》2011,(3):F0003-F0003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历来高度重视职工家庭生活困难问题,不断加大扶贫帮困送温暖力度,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基本消除贫困职工家庭目标。武钢充分用好2亿元职工扶贫救助基金,确保建档贫困职工家庭帮扶工作到位,五年累计帮助515户建档贫困职工家庭脱贫。  相似文献   

18.
韦丽曾经是个高傲的姑娘,由于身材好,长相漂亮,又在城里做服装生意,因而,当有人给她介绍对象时,条件一般的小伙子,她一个也瞧不上。于是,都说她“眼光刁”。 后来,她嫁人了,嫁到了一个谁都无法想像的家庭。她丈夫的情况正好和她相反:以前也认识好多姑娘,但是谁都不愿意嫁给他,因为他家穷,因为他认下一对不是自己亲生父母的老人做父母,并且,其中一个老人还患有皮肤癌,全身流脓流血,散发恶臭,没人敢靠近。 对于韦丽的婚姻,人们只说三个字:“想不到!” 一晃,十多年过去了。韦丽和丈夫在相爱中品味艰辛,在贫穷中创造幸福,共同照顾多病的老人。2007年8月1日,当记者来到他们家时,韦丽已经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大孝心人物”。更为可喜的是,她公公和婆婆的病情日见好转,全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 人们又多了一个“想不到……”  相似文献   

19.
“空巢老人”,是指子女像鸟儿一样长大,飞离父母的老巢,建立自己的新窝,把父母留在老巢独居的老人。广大农村地区因为子女外出打工,传统的“大家庭”现象已不多见,守“空巢”的老人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20.
郭东阳 《农村青年》2014,(12):50-51
过去,父母常对孩子说:“饭前便后要洗手!” 如今,父母又对孩子说:“写完作业要洗手!”为啥?因为写作业已然成为一件不大卫生,甚至有点儿风险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