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菊花,在金秋送爽,玉露送凉的晚秋时节,傲霜怒放,叶枯不落,花凋不零。它不与百花争艳,独与寒秋争华;不与百卉斗胜,独与寒霜斗志。它是秋的活力、秋的韶华、秋的灵魂。菊花是花木中的至清至逸者,不以姿色取媚人,而以高洁得人心。古人将菊比作有君子之节,逸士之操,常将梅、兰、竹、菊合称为“四  相似文献   

2.
在《论语》一书中,孔子及其弟子多次提到“君子”、“小人”的字眼。在不同的时代,“君子”、“小人”有着不同的含义。孔子又对学生说:“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到底何为“君子”、“小人”,何为“君子儒”、“小人儒”。关于这两个问题,几千年来无数学者一直争论不休、看法不一,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这里也尽力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君子”与“小人”、“君子儒”与“小人儒”、“义”与“利”稍作论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君子”作了全面剖析,指出“君子”在孔了学说中占枢纽地位,从道德自觉性、品德情操、修已治人等角度探讨了“君子”的本质,并正确的揭示了“君子”学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宗教不发达和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本主义的起源之一。  相似文献   

4.
深入研读《论语》可以发现,孔子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其实并不是后世儒者所称道的“圣人”、“仁人”、“士”而是“君子”。本文对孔子的理想人格进行了简单的梳理,指出了孔子的“理想人格”是君子人格,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君子人格的品质特征,认为孔子所设计的君子人格是集“知”、“仁”、“礼”、“勇”为一体的道德伦理人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不仅需要经济和制度层面的保障,还需要道德伦理层面的考量,因此,作为道德伦理人格的君子人格就对我们针砭时弊,提升社会整体的道德水平和价值追求,构建和谐社会的德性之维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光顺,1942年生,河南洛阳人,现为神笔王铎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风雪牡丹第一人”、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他毕业于郑州艺术学院美术系,四十余年来致力于中国画研究,主攻写意牡丹,善画清风高雅之梅、兰、竹、菊、荷。作品师承古今,功力深厚,画风雄健奔放,具有鲜明的个性风格。其作品为海内外纪念馆堂及国家领导人收藏。  相似文献   

6.
在《论语》中,孔子对“君子”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集中体现了孔子的“君子观”。在孔子看来,君子是德行高尚的人,同时也是真正幸福的人,君子的幸福正是源于其德行本身。由此可见,孔子幸福观的实质是一种“德福一致”的德性主义幸福观,这种幸福观对当下追求幸福或者感觉不到幸福的人们有着十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贵阳别称“筑城”,“筑城”就是“竹城”。“竹城”名称反映了贵阳在古代翠竹葱茏。贵阳人爱竹,古代贵阳人对竹的理解和中原的汉族文人不同,竹不是高尚品德的象征,而是民族的图腾。今禾打造“筑城文化广场”,其设计理念要表现贵阳地方文化的个性,诠释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8.
在孔子的主要言论集《论语》中,“君子”一词是出现最多的词之一。共出现107次(仅次于“仁”的次数,109次)。在《论语》中,“君子”的涵义有两种:一种是指世袭贵族阶级,有地位的统治者;一种是指有高尚道德品质的人。以第二种涵义居多数。这种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君子形象,是孔子宣扬的理想人格的形象。下面我们粗略  相似文献   

9.
“北梅南竺”者,即北有梅贻琦、南有竺可桢之谓也。20世纪初叶,梅、竺二位都留学美国,深受崇尚实学思潮影响,成为接受西方文化薰陶的佼佼者。归国后,他们都有十年左右的教书生涯:梅在清华大学教授英文、算学和物理等课程,竺则先后在武汉高等师范和东南大学等校任教。其后,梅贻琦出任清华大学校长,竺可,桢出任浙江大学校长:即使遭遇八年抗战、三年内战这样剧烈的动荡,他们也都能团结国内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塑现代伦理精神,确立经济行为的伦理原则,奠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值基础,已成为当代中国伦理哲学的崇高使命。在经济模式发生重大转换之时,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特征所决定的现代伦理精神也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利益、公平、自由、共富等观念占据了更加突出的地位,构成了现代伦理精神的特质。一、利益观念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崇尚伦理精神和道德力量。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孟子说:“何此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宋明理学则把这种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法中的权利观念,是个比较生僻的问题,学人论及不多。眼下流行一种说法,即中国传统法律中只讲义务而从不讲权利。换句话说,中国古代法中只有义务观念而没有权利观念。“权利”乃是西方人的专利,中国人从来不懂。情况果真如此吗?笔者的回答是否定的。 诚然,我们已经注重到,在我国古代文字中,现代意义上的“权利”一词,确实不曾存在过。在古汉语中,“权”“利”两个字是分开用的。比如《唐书》中就有“君子不喜交权利”一语,意思是说:“君子人不喜欢同有钱有势的人打交道。如果一定要将两个字连用,恐怕“权利”一词也只…  相似文献   

12.
蔺市镇濒临长江,地处三峡库区新兴工业城市,著名的“榨菜之乡”涪陵西郊,蔺市民风纯朴,居民文明诚信,素来就享有“君子镇”的美誉,文化底蕴深厚,人杰地灵,2001年10月被评为“三峡库区特色风貌集镇”。  相似文献   

13.
从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形成与发展来看,先秦儒家的义利观与后来经过宋儒和近代儒家改造的“禁欲主义”的义利观是不同的。必须把二者区别开来,才能真正把握先秦义利观的本意,才能结合我国当前转型时期的实际评述其现代意义。一、先秦儒家义利观主要以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义利观为代表,准确的理解三人的义利观是正确认识先秦儒家义利观的根本。1、孔子的义利观。儒家创始人孔子认为,义是成为君子的前提,明确提出“君子愈于义,小人愈于利”。把义利先取后取作为衡量人格的标准。他认为“君子有勇无义为乱,小人有勇无义为盗”,这就直接在人性上对君…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研究观点综述梅宪宾近几年来,学术理论界对邓小平发展战略思想展开了深入的研究,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概念界定有论者认为,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卷中,大约有86次使用了“战略”一词。在使用“发展战略”这个概念时,邓小平多数是与...  相似文献   

15.
孔子的君子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周时代,“君子”是对各级贵族的通称。春秋时期,西周国野制和宗法制发生动摇,随着兼具德才的士人代表新兴力量进入统治阶层,“君子”的阶层的意义也开始松动,并逐渐转向道德的意义。面对旧贵族外在生活繁文缛节、内在人格日渐颓萎的现实,孔子着力于培育外在仪容优雅和内在道德完善相统一的君子,提出了对后世产生重要的影响的君子观念。  相似文献   

16.
《逍遥游》《齐物论》论述的政治身份是圣人,而《人间世》寓言主体的政治身份是君子百官。君子百官是庄子“古之道术”政治图式的重要一环。在这一政治理想图式中,圣人无名;君子百官各司其职,因时而用,这是《人间世》思想的重要背景。该篇通过颜回、叶公子高、颜阖三个寓言故事的描写和有关才之有用无用的讨论展开论述,其落脚点在于君子百官这一政治身份,不宜扩大到普遍的人世间。  相似文献   

17.
论“儒商”     
论“儒商”谭春霖时下,“儒商”一词正悄然出现在报端、影屏。这是个新名词。它的出现,是对那些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以《论语》加算盘式的生产经营之道,以“见利思义”“利义并举”的社会责任感义务感跻身商务大潮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写照。它是商务...  相似文献   

18.
古人说:“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饰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唯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不诿过,在真理面前勇于否定自己的谬论、谬误,改正自身的缺点、错误,这是共产党人无私无畏的心境。  相似文献   

19.
从本体、工夫、修身理想三个层面论述了“在我之学”这一思想。“在我”体现了朱熹“万理具于吾身”的本体论思想,即“理之在我”,阐述了“理”与“性”“道”之间的关系;以及“修德行仁,天命在我”的工夫论思想,即修养“在我之心”。“在我之学”旨在时时地“反身而诚”“反观内视”,完善君子的内在德性,通过“在我”这一根本方法从而实现“君子”人格的修身理想。  相似文献   

20.
在古代,经济伦理就引起了中西方哲人的关注,但各有侧重。其中:在对待生产劳动和商业行为上,苏格拉底抱持生存至上的职业观,理性对待生产劳动和商业行为,而孔子则认为“君子”不应从事生产劳动;在对待财富上,柏拉图认为“精神财富”高于“物质财富”,而孔子主张“义利并举”、“以义制利”,且二者都主张各个阶层应采取不同的态度对待财富;在对待分配上,亚里士多德和孔子都运用了“中庸”思想,亚氏认为应该按照贡献来分配,孔子则主张按等级和“均平”原则分配。重温哲人的这些思考,对推动当前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