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林 《黄埔》2010,(1):26-28
到2009年的农历十月,吕传镛会长就整整一百岁了。在百岁的人生旅途里,他有说不完的人生故事,忆不清的坎坷曲折,更有割舍不了的黄埔情怀。一位经历了抗战烽火洗礼的老兵、伴随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一路走来的同学会领导、和蔼可亲的世纪老人,仍在用乐观豁达、与时俱进、淡定从容,续写着自己的不老人生。带着对老人的敬仰之情,我走近了他和他的人生故事。  相似文献   

2.
李攀 《黄埔》2013,(6):60-63
近日,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我俩的故事》一书在各大图书网站上热销,这本书的出版也引起了广大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说起《我俩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笔者既熟悉又亲切,他就是91岁高龄的黄埔军校十八期生、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饶平如。谈起这本书的出版,饶老说完全是“不经意而为”。  相似文献   

3.
宋海伟 《黄埔》2010,(1):29-30
陈镇中,山东泰安人,黄埔军校二十三期毕业生。老人今年83岁,戴着一副粗框眼镜,头发花白,背有点驼,走路缓慢,乍一看很不起眼。然而,就是这个普普通通的老人,自山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成立之日起,先后担任秘书长、副会长、会长等职务和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20年来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为山东省同学会的工作和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陈实 《黄埔》2006,(2):22-25
几十年来,他写出了《岭南春》、《春草集》、《东湖诗草》、《东山浅唱》、《碎砖集》、《金华集》、《东廓吟鞭》、《杨应彬作品选萃》、《杨应彬文集》,成为广东省领导干部中有名的“秀才”。  相似文献   

5.
高林 《黄埔》2012,(2):74-75
2011年10月,贵州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组团赴台参访交流,虽然这次赴台参访仅短短7天时间,但祖国宝岛的那些人、那些事却久久留在心头。  相似文献   

6.
《黄埔》2014,(1)
正2013年11月8日9时,在长春市殡仪馆西厅,一场既简单又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在举行。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向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82岁的唐格森做最后告别。一生中三次求学经历,使他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造就了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人生经历虽然坎坷,但他忍辱负重,不计个人得失,始终坚定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7.
陈泽滨 《黄埔》2007,(2):16-17
人们往往钦佩成功的人生,羡慕年青而富有活力的生命。但是在黄埔同学会这个特殊的老年团体中,却有不少平凡普通的黄埔老人,他们的人生因为执着于自己的信念和事业变得富有意义而令人钦佩,他们的生命因为孜孜不倦的进取精神变得年青而富有光彩。湖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常务副会长赵广松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个。赵老今年84岁,参与同学会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多年来的工作接触交往以及我所了解到的他的人生经历,使我感到,虽然他平凡普通,但却是一个值得书写的人。  相似文献   

8.
于岳 《黄埔》2013,(4):58-60
2012年11月,我从台湾购回一册《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十六期第十五总队同学录》,这是抗战时期黄埔七分校的珍贵文献资料。这本同学录是一个64开精装小册子,历经沧桑,已非常陈旧。其中收录了全部1583名毕业同学的姓名、籍贯、通讯地址等,并且每个人都有照片,这是非常难得的。需知抗战时期的其他分校,可不是都有条件能做到这一点。我曾整理了武汉分校第七期同学录的资料,一经发布于博客上,找我寻求长辈资料的黄埔后人络绎不绝,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此项工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姚惠珍 《黄埔》2009,(3):61-61
张淑菊,原兰州市七里河区委副书记.现任兰州市妇联主席,被黄埔老人们亲切地称为“贴心人”。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也授予她“黄埔贴心人”称号。  相似文献   

10.
张新声 《黄埔》2007,(5):60-61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这首黄埔军校的校歌,李阿澜不知和父亲合唱了多少遍。这首歌影响了父亲的一生,也影响了她——一个黄埔女儿。  相似文献   

11.
《黄埔》2020,(4)
正期颐眉寿寿长春,满堂欢笑祝椿龄。2020年4月21日,阳光明媚的午后。上海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秘书长姚素妹受会领导的委托,带着机关干部上门为我会理事夏世铎祝贺百岁寿辰。人逢喜事精神爽,当天,身着红色外套的夏老看上去格外精神,谈笑间依然儒雅有度,他思路清晰地为我们讲述满腔热血报考军校、舍生忘死参加抗战、赤诚丹心促进统一的往事……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1月8日9时,在长春市殡仪馆西厅,一场既简单又隆重的遗体告别仪式正在举行。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来向一位值得敬重的老人——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吉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82岁的唐格森做最后告别。  相似文献   

13.
刘春 《黄埔》2023,(1):67-68
<正>我的父亲刘华民,1922年9月出生于山东曹县一个偏僻的乡村。在那个军阀混战、国家风雨飘摇的年代,读书识字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我奶奶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农妇,但很有远见,省吃俭用地供我父亲读书,想让他出人头地,不再给地主当佃户。于是,父亲在本村小学堂接受了启蒙教育。13岁那年,幸运降临到父亲头上。当时,宋哲元在他的部队办了一所军官子弟学校,名叫育德中学。由于父亲的二舅父在29军宋哲元部任连长,作为军官子弟,父亲得以进入育德中学学习。  相似文献   

14.
曹景滇 《黄埔》2020,(3):45-52
我的父亲曹艺(黄埔6期生)于2000年8月21日去世,享年92岁。父亲去世后,我们整理他老人家遗物时发现,在他珍藏重要物品的书橱抽屉里存放着一大摞摆放整齐的信件和数十期《江苏黄埔》杂志。这些信件全是省、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会议及活动通知,还有省、市黄埔军校同学会的文件,按照时间顺序有条不紊地摆放着。《江苏黄埔》杂志也按时间顺序一期不漏地排列着。  相似文献   

15.
云埔 《黄埔》2008,(3):67-68
郭成宗,1922年生,昆明人,黄埔十八期。现为云南省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红河州黄埔军校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个旧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曾任红河州政协七届、八届委员,个旧市政协三、四、五、六、七届委员,现为红河州政协九届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6.
尚道 《台声》2009,(3):52-53
有点瘦却很睿智、稚达的老人,这是邱烔老先生给记者留下的最初印象。来访邱老先生缘于一条新闻,2008年12月12日至2009年2月22日,由台湾财团法人新光三越文教基金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德化县陶瓷文化艺术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东方艺术之宝——德化白瓷鉴赏展”在全台巡回展览。  相似文献   

17.
郭隆 《北京观察》2012,(6):48-51
正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在梅兰芳大剧院二楼大会客厅里,我和余声面对面听她聊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所思所悟。话语间,我能感到这就是那个一如在电视荧屏上一样真实的余声,她爽朗的笑声和自然流露的表情,传递出发自内心的一种真实和豁达。言谈中,给我的感觉不像是在采访,倒像是跟邻居家的阿姨聊家常。女兵风姿一个人能走上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最初往往是其自身性格使然。小时候的余声就是一个爱美、爱唱爱跳、爱玩爱闹的  相似文献   

18.
张建军 《黄埔》2012,(5):4-48
光阴荏苒,昔日的黄埔同学,如今都已是耄耋老人。怎样让黄埔同学健康幸福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生活?非常现实地摆在北京市黄埔军校同学会(以下简称:市同学会)面前。2008年底,市同学会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相似文献   

19.
黄中柱 《黄埔》2008,(3):70-71
今年元月13日,中共中央组织部部务委员王秦平受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的委托,在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武汉市委书记苗圩,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部长潘立刚等领导陪同下,踏着皑皑的白雪来到武昌区中华路街雄楚楼社区看望了现年88岁的黄埔同学刘一曙同志。  相似文献   

20.
正值人生憧憬美好未来的豆蔻年华,他却失去右腿,从此行走不便,泪水浸泡着他的青春生活……短暂的悲伤过后,他擦干眼泪,身残志坚,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