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国焘之死     
1949年冬,一个寒冷的日子,张国焘携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离开台北,来到了香港这个既非共产党又非国民党统治的地方。在张国焘看来,这是唯一明智的选择。他对友人谈起他离开台北的原因时,这样说:“住在台北麻烦,国民党不时找我出反共的主意。并不是我怕共产党,不敢出主意,只是我出的主意,他们执行得非驴非马,共产党把这笔账记在我的头上,划不来。”这或许也是一种解释吧。  相似文献   

2.
周恩来陪着张国焘参观汉口市容,介绍了以武汉为中心的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形势。此时为庆祝台儿庄大捷,武汉民众以各种形式抒发自己的爱国热情。本来,张国焘参观市容只是借口,实际上想寻找机会与国民党特务接头。他没有想到周恩来会陪着自己参观,吴志坚、邱南章等人又与自己形影不离,绝不给他单独活动的机会。他只能哀叹:又白白跑了一上午。  相似文献   

3.
当张国焘从王明的口中获悉李特、黄超被处决的消息,精神受到极大的震动。王明奉共产国际的指示从苏联启程回到延安后,俨然以钦差大臣和中共领袖自居。张国焘挨过王明的整,对他表示冷淡。但是王明却不自量,在第一次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的时候,他没和任何人商量就拿出一张拟定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名单,要求增补人员。王明这种专横的行为令毛泽东和张国焘都很反感。但是碍着共产国际的面子,也就同意了王明的意见。以后,王明又以居高临下的姿态,与中央领导人分别谈话。  相似文献   

4.
把历史的内容还给历史关于张国焘「密电」的考辨秦生关于张国焘企图危害党中央的“密电”问题,是党史、军战史界长期争论的重要问题。迄今为止由于没有发现原件,加之年代久远和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更加剧了在这一问题上的歧见。有人甚至以“在红军保存的全部电文中,谁也...  相似文献   

5.
王行娟 《现代领导》2011,(10):37-37
毛泽东说过.他在长征路上同张国焘的斗争,是他一生中最黑暗的一段路程。这句话一点都没有夸大的意思。当时.红一方面军已经同国民党的军队苦战了八九个月,伤亡很大,精疲力竭,急需得到战友们的支持和帮助。可是张国焘却凭借他手上人多枪多这张王牌,向党要权。拒绝统一行动。这无疑在已经很困难的红一方面军的背后,又插了一刀,把我们的党和革命事业往深渊里推。  相似文献   

6.
张国焘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一个特殊的人物。他一生从崛起、辉煌,到挫折、堕落,充满了跌宕起伏、曲折坎坷。他曾有过使人炫目的成就,令人发指的错误,人所不齿的背叛行为——他是一个成就与错误并举,光荣与耻辱共存的人。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 中共中央局委员 陈独秀 张国焘 李达书记 陈独秀组织部主任 张国焘宣传部主任 李达 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局(执行委员5人、候补执行委员3人)  相似文献   

8.
1940年3月,张国焘似乎觉得自己又时来运转。由于朱家骅的推荐,他当上了国民参政会第二届参政员。对于这一职位,张国焘很是满意。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出席参政会竟使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  相似文献   

9.
张国焘投靠国民党后,原只想做一个国民党的御用宣传家,并不想出头露面,但究竟干什么,却并不是由他说了算。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张国焘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来的想法,正式加入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局”),任特种政治问题研究所主任,是少将军衔。在军统局里,这可是一个不小的官职。所以,不少原国民党特务都对张国焘嫉妒得要命。因为当时在军统中,只有戴笠和郑介民是中将级,其  相似文献   

10.
《传承》2006,(4):72-72
在党的许多重大历史关头,叶剑英元帅都扮演着关键角色。1927年7月,叶剑英向贺龙、叶挺通报朱培德的动态而直接引发了南昌暴动。1935年长征途中,张国焘意欲“解决”中央红军,叶剑英获取张国焘密电,及时报信,在关键时刻换救了红军。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红一、三军和军委纵队脱离险境。  相似文献   

11.
覃文成 《传承》2006,(7):8-9,7
张国焘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者之一。他和陈独秀、李大钊一起创建了北京共产主义小组,主持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是党的第一、二、四、五、六届中央核心领导成员和统率过8万红军的显赫人物。但是,张国焘却是一个品质恶劣、得势时不可一世、失意时摇尾乞怜,创建党却又背叛和危害党的势利奸佞小人。  相似文献   

12.
历 史在这一瞬定格。 1931年 11月 7日至 20日,在中国的南方,在江西南部崇山峻岭中的瑞金,在叶坪这座 古 朴的小村子里,中华民族的一批精英汇集在这里,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大会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项英、张国焘为副主席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告了中华 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同年同月的 27日,中央执行委员会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下设 人民委员会,由外交、军事、劳动、财政、土地、教育、内务、司法、工农检察等九个人 民 委员部和国家政治保卫局组成,时称“九部一局”。 12月 1日,毛泽东、项英、张国焘 …  相似文献   

13.
张国焘叛党     
《传承》2006,(Z1)
兄弟在外糊涂多年1938年4月4日是国共双方共同祭拜黄帝陵的日子。张国焘以陕甘宁边区代主席身份前往中部县,在黄帝陵前见到了国民党西安绥靖公署主任蒋鼎文。祭拜完毕,张国焘上了国民党方面的汽车到西安,而后在国民党安排下去到武汉。张国焘到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后,一面频频找借口外出,一面再三向周恩来提出要会见蒋介石报告边区政府工作。16日上午,周恩来陪张国焘去武昌见蒋介石。张国焘见到蒋就说“:兄弟在外糊涂多年。”周恩来立即针锋相对地说“:你糊涂,我可不糊涂。共产党人为无产阶级的解放干革命全世界有名的。”说得蒋介石和张国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参会人数问题,我国学界是没有疑义的,那就是有15人参加了,其中中国人13名,外国人两名。疑义只在于正式代表究竟是“12人”还是“13人”?1991年8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胡绳同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指出:“参加党的一大的有来自七个地方的53名党员的12名代表,他们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  相似文献   

15.
召开时间: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出席代表: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太雷、陈潭秋、向警予、张国焘等30余人(其中有表决权的19人),代表党员420人。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出席了大会。  相似文献   

16.
罗学蓬 《同舟共进》2010,(12):52-55
1932年12月下旬,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后连战连捷,队伍迅速壮大,根据地不断扩大巩固。正当红军羽翼丰满之际,张国焘在川北开展了一场较之鄂豫皖更大规模的肃反运动。  相似文献   

17.
葛沭 《传承》2008,(10):14-15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区是张国焘的右倾思想所致,是张国焘夺权斗争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认为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固然有张国焘对形势判断上的失误,但主要是由当时的情况及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18.
1921年7月30日,酷暑中的上海,气温高达37摄氏度。就在这闷热的晚上,一些代表陆续来到法租界望志路的一幢石库门——李公馆里,他们将参加中共一大的第六次会议,也就是最后的闭幕式。会议由张国焘主持,毛泽东担任记录。  相似文献   

19.
时光回溯到上个世纪 20年代初期,正值盛年的毛泽东和张国焘一道,衔命赴广州开展革命工作。途中,在一艘小客轮上突遇一伙持刀劫匪行劫,匪徒们气势汹汹,声称:“不交出财物就到海里喂鱼 !”毫无思想准备又胆小怕事的乘客们吓得惶恐万状,听任掳掠,莫敢撄其锋。万分危急中,独有毛泽东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不顾张国焘的劝阻,挺身向前厉声喝道:“你们莫欺人太甚,再搞下去,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一声断喝,竟似张飞在当阳桥上一声吼,镇得匪徒们目瞪口呆,手足无措,张国焘趁势打圆场,说:“我这兄弟习武出身,脾气暴躁,人称猛张飞,…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人们认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放弃川陕苏区是张国焘的右倾思想所致,是张国焘夺权斗争的开始.本文通过对当时的历史条件的分析,认为红四方面军放弃川陕根据地固然有张国焘对形势判断上的失误,但主要是由当时的情况及策应中央红军的战略需要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