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加大本科生的培养力度,指导学生学习和成才,加强个性化教育和主体性教育,提高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全国部分高校在本科生中全面实施了导师制,本科生导师制是新时期高校教育工作的新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它以咨询、指导为核心,兼具管理职能.导师制的实施带动了教育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教育客观发展形势的需要,本文从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入手,分析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生导师制的管理体系、开展本科生导师培训工作、建立师生互动交流平台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科生导师制是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学术创新、心理调整、就业规划等独立指导的、由本科导师全面负责的互动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文章以华南师范大学城市文化学院为调研对象,结合学院推行导师制九年以来实施的成效,对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创新理念培育、高度认同导师制、师生主动交流、权责明确等是发展的动力因素,以期进一步发挥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对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我国高等学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对于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提出"3+4+5+6"本科生导师制工作模型,即创设三个层次、把握四个阶段、探索五条途径、突出六化建设,系统地探索了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促进了人才培养实效,为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借鉴国内外高校的经验,结合专业特点,分析了现行高年级教学及毕业设计中存在的时间短、效果差等问题,提出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的设想,对教学时间安排,各阶段的任务、考核方法及其优越性进行了讨论评析.  相似文献   

6.
实施"校企合作,双导师制"教学模式,是提高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施这一教学模式的途径包括以下五方面:(1)转变教育观念;(2)建立健全完备的双导师制管理体系;(3)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4)改革与创新教学方式方法;(5)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  相似文献   

7.
拔尖创新人才是各个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既可以是复合型人才,也可以是学术型、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关于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67所高校的处级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拔尖创新人才主要是依托基地班、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某个创新学院或某一特色专业等平台来展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既包括来自学生本身的因素,也包括来自教师层面的因素,还有来自学校层面的因素。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选择: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活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推动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教育与科技、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今日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教育正日益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肩负着造就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大战略任务的高等教育,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管理制度,改变培养模式,实施学分制教育,以培养高质量、多模式、复合型、创新性的高级人才。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推行学分制的重要保证,可以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改变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研究性学习是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其成功实施必须以学生本人投身研究性学习的意愿为前提.以全国性师生调查数据为依据,以研究性学习意愿为因变量,以研究性学习认同、研究性学习机会、研究性学习收获及个人背景为自变量,运用均值比较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本科生研究性学习意愿显著高于教师的预期,且存在显著性别、学科、年级与毕业去向差异;本科生的研究性学习认同、学习机会与学习收获都会显著影响研究性学习意愿,但研究性学习认同的贡献率最高,其次是研究性学习收获,最后才是研究性学习机会.因此,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应着力提高本科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同及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的收获感,而不只是增加本科生科研机会.  相似文献   

10.
高校是党外知识分子聚集的地方,也是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来源地。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培养是高校统一战线基础性、战略性工作。上海中医药大学在党外代表人士培养中探索"导师制",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在创新党外代表人士培养机制和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方面均取得良好的成效。在总结导师制的基础上,学校党委将更加突出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性、系统性和创新性培养。  相似文献   

11.
公安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既要遵循普通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又要突出鲜明的公安职业教育特色。在公安院校本科生教育中实行警务化管理体制下的导师制可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公安教育发展的新探索。  相似文献   

12.
在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采取措施多途径、多形式加强素质教育。为了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调动教师参与素质教育的自觉意识和积极性,我们拓展教改思路,进行了导师制素质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一、实施导师制素质教育的意义 导师制源于14世纪的欧洲,是英国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率先提出并实行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八十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一些高校将其引入思想政治教育或专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实践中,我们将导师制引入素质教育,拓  相似文献   

13.
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个性化教育为基本手段,以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根本旨归的一种崭新的高等教育范型。国外发达国家非常重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形成了创新创业课程模式、创新创业项目模式、高校科技园模式和导师制模式等卓有成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我国高校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必须注意树立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构建层次多样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基于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优化个性化的创新创业教学评价体系,完善个性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4.
基于隐性知识培育高校创新型人才的途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是指存在于个体中的、私人的且具有情境依赖的知识,具有六个特点:意会性,个体性,非理性,情境性,偶然性,创造性。隐性知识是创新能力产生的前提。隐性知识的有效传递对创新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可改善人才的知识结构,是培养人才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的关键。基于隐性知识培养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具体途径:构建工作室教学模式;实施导师制;创建实践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5.
按大类招生即是按学科大类招生,是相对于按专业招生而言的,是高校实行“通才教育”的一种全新方式。因其对人才培养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所以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采纳。按大类招生、实施通识教育,应该从制定符合大类招生的培养计划、规范学籍管理、实行导师制培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考试管理以及按类招生学生如何专业分流等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心理咨询员的个人成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咨询员的自我概念、价值观、未完成事件和情绪等等都会影响咨询过程以及来访者的成长.咨询员的个人成长是助人成长的必要前提.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咨询员必须面对自我成长的问题.咨询员的个人成长是国内心理咨询员专业培训的一个重点.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导师工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在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实行的导师制与普通高校实行的导师制有明显的不同,它应该是一种以突出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导师制,同时,它也应该是一种在专业背景下培养一专多能学生的导师制。文中根据工作实际,对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导师制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殡仪系导师工作实际,提出了采用"模块导师组成专业导师群",乃是学分制条件下高职院校导师制较好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公安院校是新公安人才的教育供给侧,浙江警察学院借鉴国内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办学实际,开展“新公科”人才培养,开设校、系两级创新实验班。校级层面创新实验班旨在培养更加忠诚可靠、更加专业敬业、更加融通复合的新公安人才;系部层面旨在培养精通某一领域的创新警务人才。创新实验班学生对该人才培养模式认可度较高,且在学习投入、课外活动参与、创新及批判性思维、学习效能与目标、成果获得等方面的表现优于非创新实验班学生。创新实验班的实施与探索取得较好的实践效果,但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实战化教学、创新导师制、制度保障方面仍有优化空间。  相似文献   

19.
高校本科生校际交流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模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云南警官学院在本科生校际交流方面需要转变观念,不仅做好请进来的工作,更要做好走出去的工作。通过在学习交流、文化交流和科研交流三个方面签订各种校际交流协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本科生校际交流,创新教学模式,既让在校本科生受益无穷,又可以提高学院的教科研水平和知名度。  相似文献   

20.
为及时了解我国教育博士培养现状,本研究运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15所试点高校的教育博士生展开全面调查,并对教育博士指导教师进行了半结构访谈.结果发现:不同教师、学生对于教育博士培养目标的认可与解读存在差异,专业训练实践性较为薄弱,导师指导学术化.因此,进一步明确教育博士培养目标规格、创新实践培养模式、探索多导师制对于保障教育博士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