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前我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9页)。  相似文献   

2.
黄刚 《理论研究》2008,(4):48-51
劳动就业制度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和着力点之一,直接关涉着社会建设的成败。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和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阐述了深刻的劳动就业思想,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就业与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就业的本质区别。马克思恩格斯劳动就业思想对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对解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劳动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0,(6)
正瘟疫是人类的共同杀手,如何对待瘟疫?如何防控瘟疫?如何战胜瘟疫?是对一个民族精神的考验,是对执政党执政能力的检验,是对一种社会制度的鉴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中国人民经历了无数次的瘟疫磨练,交出了一张张让世界叹为观止的历史答卷。抗击鼠疫:新中国的第一次防疫战194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城楼,毛泽东主席刚刚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第一次重大疫情——察哈尔省察北专区鼠疫就摆在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4.
周高 《理论建设》2014,(6):46-50
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中,不仅提出生产资料的概念,而且提出生活资料的概念,并对生活资料的本质特征、结构分类、存在形态、运行方式和基本属性,及其历史演变与社会变迁社会转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做出丰富而深刻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活资料的理论,为我们分析生活资料诸多特点在我国社会的演变奠定了社会历史观层面的理论基础,为我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实践提供了社会历史观层面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森林制度的理论是在对人类社会由封建土地农业制度向现代资本主义工业化转型过程中出现的森林所有权、林地权属及林区居民利益保护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形成的,目的在于为更高级的社会发展阶段提供森林制度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是一个完整科学的理论体系,东方民族国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是他们考察东方社会得出的科学结论。十月革命的胜利以及列宁提出的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初步运用和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道路遵循了马克思恩格斯东方社会理论的基本原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俄国社会“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需要严格的历史条件。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条件,可以看出,在当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不可能的。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思想的证明。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8.
深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首先要正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科学论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以及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贡献和发展。其次要全面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变化。从中可以认识到这些变化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因而也决不会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9.
科学抗击瘟疫史断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非典的日子里,我们重温科学抗击瘟疫的历史,可以获得诸多启示。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人类曾遭遇无数次瘟疫,每一次都是依靠科学才战而胜之,而科学也在抗击瘟疫的同时获得长足的进步。一、科学的艰难对科学而言,瘟疫(流行性急性传染病)就是“敌人”。每次新的瘟疫暴发,当时的科学往往措手不及,眼看着人们一个个病倒甚至死亡,却找不到来犯的“敌人”。找不到“敌人”,就不知道“敌人”从哪儿进攻,会用什么方式进攻,通过什么途径进攻,自然就难以防范。更可怕的是,瘟疫的传播速度大大超过科学的认识速度。当人们试图以最快…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东西方文化由于自然状况和社会历史条件的不同,在漫长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呈现出较大的差异。东西方文化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对东西方文化关系的探索贯穿于马克思和恩格斯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立足于唯物史观,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东西方文化交往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动因,指出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造成了西方文化的异化和东方文化的阻滞,肯定东方文化为人类走向共产主义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力量。正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东西方文化关系思想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趋势,洞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进而彰显东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纲领性文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第一次全面而深刻地剖析了人类制度的起源和演进的内在逻辑,着重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学的哲学基础、基本框架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构成、运行及变迁的内在逻辑,并对未来社会制度进行了科学预见,指出了这种制度必将为生产力发展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最终将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相统一的,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主线,将城市批判和资本批判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批判。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政治批判和经验观察为起点,以“经验模式”为主导,逐渐拓展出社会历史和城乡关系的双重逻辑;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展开社会历史批判,完成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的独特思想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基础、生产力发展为根本动力的人类生活的高度社会化或现代化.全球化既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又是一个社会历史过程;既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张的客观要求和必然产物;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全球化的本质体现在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之中.全球化带有资本主义属性,但不能简单地被视为资本主义化.而积极参与又严加防范是我国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社会为蓝本,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社会矛盾展开了深入研究,提出了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并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三大具体社会矛盾。列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俄国社会矛盾的特殊性和必然性,提出了"人民内部不一致"的重要思想。斯大林在继承列宁社会矛盾思想基础上,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两类社会矛盾"的观点,但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深入又否定社会基本矛盾,提出了"完全适应论"的错误观点,导致苏共在社会主义发展动力问题上的失误。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俄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可能性时是附加有前提条件的:只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首先取得胜利,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牵引拉动东方落后国家实现社会形态的跨越式发展.在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列宁关于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革命的"两步走"策略、斯大林的"空地论"思想和共产国际对殖民地国家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不断革命"的"左"倾冒险主义政策,逐渐丢失了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上述前提条件,随之对中国革命产生的影响是:建国后,毛泽东不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和社会主义物质基础论,而是根据国内阶级力量对比形势,过急过快地要求消灭资本主义和民族资产阶级,在短期内从小农的社会直接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因此很快就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建国思想.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学习和利用资本主义思想论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曾对资本主义制度作过深刻的剖析和无情的揭露,但他们并没有因为人们当时对资本主义普遍憎恶和厌弃情绪,而对其加以简单的否定。马克思在论及落后俄国的社会发展时曾明确地指出:俄国可以越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直接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为基点,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出发,分析了资本主义城乡分离与对立的必然性,进而提出了未来社会城乡融合发展的构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城乡对立是社会生产力有所发展而又不充分不发达的产物,城乡融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系统回顾马克思恩格斯的城乡融合思...  相似文献   

18.
冯淑慧 《求实》2015,(2):4-10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就已敏锐地察觉到自然生态的失衡,在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批判和反思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因此,充分挖掘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对今天的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资本主义异化现实的无情批判促生了马克思恩格斯的和谐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和谐哲学的最高境界和实践完成。对人与人及人与自然对抗危机的一体化改造则是其和谐哲学的实践路径。但是马克思恩格斯和谐哲学的当代图景并不具有实践的均衡性,当代社会已经分延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重和谐向度。  相似文献   

20.
一二八淞沪战争不仅给上海造成了社会灾难,还导致瘟疫大流行,还被日本等国公布为霍乱、天花流行港,大大加剧了战争的破坏力度。社会各界通过医疗救治、疫苗注射、卫生宣传等方式开展救助,部分缓解疫情,一些救助措施也为此后的防疫工作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