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前我们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9页)。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本方略之一,已经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当我们倡导在同一个地球村里构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时,是否意味着两种社会制度将趋同?对此,我们有必要对"趋同论"进行再分析,澄清人们的思想认识误区,从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3.
要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厘清他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是一个基本的前提。人和人类社会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辩证关系。人是在自然界中产生的,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离开自然界也就无法生成人和人类社会。但人又不是完全被动的客体,人具有创造性和批判性,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也利用和改造自然。随着人的实践能力的发展,自然被打上了人的烙印,“自在自然”被转变为“人化自然”。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中国意蕴在于,人本身就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求坚持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生命共同体理念;人有目的有意识地改造自然要求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意识;“自在自然”与“人化自然”的关系要求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社会平等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关注的社会问题,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我们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以及二者辩证统一的视角来解读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的思想,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平等思想的深入探讨,来时我国当前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求实》2014,(6)
马克思在论述资本主义工业化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论及了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资本主义工业化造成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等生态问题。究其根源,资本主义私有制是造成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由此,实现共产主义公有制的工业化成为解决生态危机的必然选择。从制度根源角度探究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生态批判思想,为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建设生态文明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王平 《红旗文稿》2012,(7):22-25
2012年1月,达沃斯论坛的第一主题就是重塑资本主义,表明新自由主义的资本主义已经走到穷途末路。其实,早在2008年1月,比尔·盖茨等就发现了资本主义存在的严重弊端,他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发言中,提出了创造性资本主义的设想。此概念  相似文献   

7.
沈雁昕  张星昭 《求实》2002,2(7):16-18
如何有效利用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高难度课题。今天 ,面对苏东剧变后形成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 ,通过学习马恩关于“利用资本主义”的经典论述 ,力求在源头上弄清理论问题 ,对于我们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澄清思想认识上的歧误 ,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计中,认为和谐社会应该是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矛盾得到真正解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其实质是一种社会最高级的和谐社会形式.  相似文献   

9.
刘金东 《求实》2001,(6):46-47
当代资本主义获得新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中政党政治方面的原因是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具备了比较完善的自我调控机制 ,这种自我调控机制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它在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缓和社会阶级矛盾和保持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与我国的政党制度存在根本区别 ,我们要坚决反对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反对照搬照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并不等于说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一无是处 ,它在某些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公平与效率关系的论述具有深刻的科学性、辩证性,对于全面深入把握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和发展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一、资本主义社会:形式公平掩盖着实质不公平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评价近代西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卓越贡献,肯定价值规律在促进公平、效率方面的积极作用。近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应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相统一的,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主线,将城市批判和资本批判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批判。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政治批判和经验观察为起点,以“经验模式”为主导,逐渐拓展出社会历史和城乡关系的双重逻辑;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展开社会历史批判,完成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的独特思想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叶险明 《新视野》2005,(2):44-46
资本主义发展极限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不仅要注重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矛盾运动的角度来考察,而且要注重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构变化的角度来考察。基于对资本主义发展极限与资本全球化和知识的共享性及其生产的社会化特性间关系的辨析,作者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结构变化的角度阐述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发展极限的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兴盛 《世纪桥》2014,(9):51-52
马克思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交换关系进行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指出了资本主义交换关系下人们的社会关系被异化的问题,并且对消除这种异化关系进行了探索与提示。  相似文献   

14.
“中心——外围”理论将资本主义世界分为由西方发达国家构成的“中心”以及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外围”两大部分。并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平等关系以及发展中国家不发达的原因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该理论一经提出便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今天.虽然这一理论不能直接充当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但其所揭示和阐述的一些基本内容仍具有一定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王思涛 《党史文苑》2012,(18):34-38
作为俄文版《资本论》的翻译者,俄国民粹主义者只看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罪恶方面的揭示,却没有继承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科学分析与判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意义被遮蔽了。俄国民粹主义者以俄国独特传统——农村村社制度为傲,认为俄国由于其特殊性能够摆脱传统所累,绕过资本主义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而列宁认为俄国资本主义不是如民粹主义者所言,是阻碍社会主义到来的幽灵,相反是社会主义创造性的而非破坏性的历史前提。二者在资本主义问题上截然不同的态度,其身后折射出的是不同世界观的理论指导。研究列宁对民粹派资本主义观的批判,不仅具有浓厚的理论意义,更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4,(2)
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发现,马克思和恩格斯实际使用"中间阶级"概念的次数非常多,并对"中产阶级"的划分依据、构成、主要特征、政治属性、社会地位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马克思在晚年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发展予以高度关注和深入思考,进而对自己原有的"中间阶级"观点进行了修正,阐明了"中间阶级"不断增长和扩大的趋势。研究马克思"中间阶级"理论对当前中国中产阶层问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能够为党的"扩中"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并充实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依靠力量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17.
张鑫 《探索》2004,19(4):90-92
尽管国内学术界不少人认为马克思提出了经济落后的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并视之为马克思的东方社会理论,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即是其例.但对此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认为,马克思对这一命题虽有酝酿,但并未最终确定,同时即使在提到这一问题时也仅限于俄国,而俄国并不能代表东方.因此,我们不能随便使用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把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说成是马克思有关东方社会的理论是没有根据的,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也不能成为这一并不确定的命题的例证.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完善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对河南省五个新农保试点地区的抽样调查,文章侧重从制度需求层面对农民的养老意愿和参保能力,以及农民对政府养老作为、集体养老作为、养老金待遇水平的期望进行研究,最后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化傲慢与偏见的最新版本莫过于"普世价值"说了。资本主义文化价值普世主义的内在意图与外在努力在于宣扬并力图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永恒的最为美好的社会制度。这当然是一种意识形态偏见与文化陷阱。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科学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及其文化价值的阶级局限性和历史暂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其它理论一样,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其重要的社会主义历史条件。文章从邓小平利用资本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三个方面探索了这一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