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智慧的结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拓展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力度、重视创新融合的方式方法、提高思政课教师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构建良好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2.
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但能为高校美育供给强有力的支撑和丰富的资源,加强高校美育,也是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必经之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融入高校美育提供了从感知到认同再到创新的体系脉络;针对目前高校美育发展现状,可以探索有步骤、有创新、有追求的落地方法。本文通过立场、内容和方法三个方面的论述,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融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两方面着手,探求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美育有效融合,以期构建面向未来的美学教育模式,激发高校美育工作创新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3.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天人合一”宇宙观、“协和万邦”天下观、“和而不同”社会观、“人心和善”道德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宝贵的文化资源。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对于帮助大学生塑造尊重自然的生态人格,增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升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确立大学生修身立德的价值取向,具有独特价值和优势。只有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实践教学为演练场,以学校文化为载体,改进传播手段,创新话语方式,才能以青年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5.
缺少传统文化的根基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事实上,千百年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摄丰厚的思想教育资源,具有独特的思想教育功效,理应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其现代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既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更是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生硬说教和简单灌输,而以自然流淌的方式进行的必然选择。为此,需要从主体、客体、介体、环体等方面系统构建支持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  相似文献   

6.
儒家优秀文化为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提供重要的思想源泉和价值引导,把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培养和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实验调查与分析,借助社会心理学原理解析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接受心理,从直接、间接和空间三个维度探寻儒家优秀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而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坚贞、开放、开创、开拓”是沫若文化的精髓,它同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性。乐山市沙湾区立足干部培训的时代需求,不断挖掘沫若文化中的优质教育资源,打造沫若文化课程体系,丰富培训内容与形式,同时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形式多渠道提升师资素能,让沫若文化有效融入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道路上所累积的优秀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重视红色文化资源价值、丰富课堂红色文化内容和创新教育方法是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最深厚的国家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力量源泉,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深厚滋养,因此必须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通过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文化体系和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入高校立德树人的实践中,提升高校教师的文化自觉,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政教育平台和大思政育人体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1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繁衍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在认识中定位地位、划定内涵,在把握中断清危机、寻觅希望,又要在塑造中树立维度,坚守初心。在饮水思源的追溯中,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坚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的现代化背景下发展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就是坚定中华民族的自信根骨。  相似文献   

12.
中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水平总体比较高,不可否认有些大学生受到传统文化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思想存在一些问题。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有利于引领大学生思想获得深入发展。具体采取的措施:一是学校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二是大学教师率先垂范;三是大学生自觉践行。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时代,新时代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就有了新要求,既要传承与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之精华,又要警惕外部多元文化的入侵与渗透。由此而引发的矛盾正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并影响其行为,如何通过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来坚定当代大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增强文化自信,并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主导权就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全方位挖掘、分析、提炼并系统总结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思想,使之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以此来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仲伟通 《工会论坛》2011,(2):130-131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科学精神和人文素养,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的精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必须置身于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大的文化背景之中,挖掘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借鉴吸收其中优秀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此,我们必须积极探求两者契合的途径,实现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育人功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是提高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和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重要途径。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从提高大学生认知、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培养、开发融入内容、丰富教学形式、开创专门课程等方面入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高校思政课。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精神命脉,也是引导大学生全面发展最深沉、持久的力量。针对高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阐释与传承方面存在共同体意识缺乏、通识教育课程内容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占比少、教学平台单一等现状。探讨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与传承路径,强调从精神层面构建治理共同体、培育文化共同体、实现德育共同体;从核心层面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的顶层设计、明确教学目标;从博物馆、图书馆、社团建设等载体层面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对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离不开文化上的高度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久弥新,能够为人们提供奋斗前进的精神力量,与理想信念教育所提倡的价值观高度契合。将其有效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将会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产生十分重要的推动与促进作用,也会进一步提高人民大众特别是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传统文化的核心要求要全面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伴随着全球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人类很多传统观念受到了很大冲击。作为走在时代的前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中坚力量——高等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受到了强烈冲击,这种冲击给新时期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带来了严峻的考验。本文笔者从剖析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入手,着重论述了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当前高校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以及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现状,并且剖析其中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以中华民族为主体所构建起来的本土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赋能前提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具有缜密的内在逻辑,即内生性联系、现实性需要和民族性表达;从赋能内容上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民族精神、价值指向、思想主张,能够进一步提升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引领力以及向心力;通过立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本立场,以民族叙事、数据驱动及政党引领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内涵延伸。赋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体建设、内容建设和形式建设,从而进一步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土特色和世界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