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云蕊 《世纪桥》2022,(10):49-51
高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推动了专业课中育人元素的挖掘。新时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注重将立德树人贯彻到高校课堂教学过程。从社会工作专业课程特点出发,基于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所蕴含的丰富育人元素,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的意义,明确课程思政融入“社会工作伦理”课程教学的实施目标,探索建设“社会工作伦理”课程的全方位教学改革途径。  相似文献   

2.
王雪 《世纪桥》2023,(2):53-5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全新的时代,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表明了,高校最核心的目的是立德树人,需要做到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当中,实现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基于此,主要针对在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在高校课程思政中融入高校音乐教学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方案和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袁芳 《山西青年》2023,(4):54-56
在新教改背景下,各高校应当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到整体教学工作中,高校对人才的培养也应当有更高的要求。中国民族民间舞专业是高校中的一门重要艺术类专业,应当紧随国家新教改的要求,全面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课程思政元素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中,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艺术专业人才。高校的中国民族民间舞在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应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规划教学方案,这样才能将思政元素更加自然、更加深入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本文对课程思政元素与中国民族民间舞课程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挖掘,深入分析两者的融合路径,推动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第一党支部坚持以党建引领教学工作,筑牢铸魂育人堡垒,创新思政教育模式,深入推进思政教育进体育课堂,探索思政教育和体育课程融合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体育+思政”立德铸魂品牌教育,实现了党建与教学工作深度融合、同频共振。政治引领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5.
在财务管理专业中推行课程思政改革的核心是要实现各类不同课程教学内容的同向同行,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课程思政成功实施的核心在于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利用课程联系分步推进、以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切入点、以实践课程资源为有益补充,推进财务管理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刘洪 《世纪桥》2023,(1):47-49
“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是做好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应有之义。基于《计算机网络安全》课程特点及当前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本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路,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探究思政教学评价方式,旨在提高高职思政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立德树人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与传承,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神圣使命。随着世情、国情、党情变化和我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面临诸多挑战与困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立德树人工程,高校须通过抓住"党建龙头"主心骨、做好"以生为本"引路人、筑牢"思政课程"主阵地、种好"课程思政"责任田、打造"三全育人"生态圈、搭建"家校互动"同心桥等构建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范式与新生态,形成高校立德树人整体合力,扎实推进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于洪霜 《世纪桥》2023,(4):75-7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工作融合发展,多次对学校党建工作做出重要指示批示。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二者在高校办学理念、价值目标、实践路径等方面具有内在联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的深度整合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保证,是巩固和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重要路径。高校应通过打造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机制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做好党建工作与思政课建设的融合以及党建工作与业务建设的融合、抓好基层党建工作体系的创新与特色建设、加强“党建带团建”等路径,实现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我国高等教育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立德树人毋庸置疑是新时代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灵魂,高校要遵循灵魂指引,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立德树人为教育宗旨,通过落实立德树人任务、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重要目标三个具体维度,推动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立德树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也需要不断加深对“立德树人”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并明确实施“立德树人”的基本路径及任务和要求。 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 一、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引导大学生健康成才的迫切需要。在漫长的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人才在不断的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文 《世纪桥》2023,(1):44-46
“大思政”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态,在全面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背景下,筑牢“大思政”教育理念,是建设“立德树人”教育阵地的根本性要求。大思政的核心在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旨在充分利用和发挥各类主体、各门课程、各种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形成协同育人效应。为进一步实现高校“大思政”教育格局的形成,对“大思政”格局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分析目前高校思政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对策,从而打造一个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为党和国家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相似文献   

12.
王好男 《山西青年》2024,(6):181-183
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管理模式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极具现实意义。调查研究发现,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课程教学体系不完善,教育教学平台等硬件设置水平较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程度不高,尚未形成高校心理健康育人合力等。因此,结合高校一站式社区建设的优势和特点,将“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对于高校实现立德树人育人目标,实现“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慕课平台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是一个信息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互联网技术的日臻成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元而智能。慕课作为互联网技术与现代教育创新结合的一个产物,让高等教育模式悄然发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根本保障,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慕课教学模式下,原有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整合师资优势开设思政课慕课,坚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精准施策对标慕课平台大数据,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这些举措是高校慕课实现变革与创新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丁琪 《世纪桥》2023,(11):48-50
立德树人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是新时代培养新青年的使命所在。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在深刻把握立德树人基本内涵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高校思政课在实现立德树人过程中遇到的困境与挑战。提高高校立德树人教育水平,需要通过增加课堂中德育教育、实践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和重视网络环境建设等方式,最终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青年,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15.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将传授创新创业知识、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树立鲜明价值引领等融为一体。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思政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系统推进课程整体内容及规划,紧抓课程内容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方式;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社会、个人层面来解读,加强教学设计。全面、系统、科学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价值引领,将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效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大使命。“大思政课”理念的提出,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这既是对思政课建设基本经验的传承与发扬,同时也体现了对新时代思政课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善用“大思政课”是新时代思政课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新时代思政课发展的鲜明特色。要厘清“大思政课”的深刻内涵,把握“大思政课”的时代价值,明确“大思政课”的建设理路,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进而更好立德树人、培根铸魂,更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相似文献   

17.
陈维维 《世纪桥》2023,(2):46-48
课程思政是我国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创新性的举措,是进一步推动系统协同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分析课程思政视域下高职辅导员协同育人的价值意蕴,有利于辅导员思政协同育人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对协同其他教育教育者合力建设课程思政具有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实现思政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同向同行,是实施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也是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路径。在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课程思政关系着培养人的三个核心问题,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因此,梳理好新时代以来“课程思政”建设历程的有效经验,研判好课程思政建设现实存在的问题,规划好课程思政未来建设的优化路径,对于高校培养、输送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的发挥,必须遵循"立德树人"的价值指向。在此基础上,必须清楚知道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困境,必须明确"立德树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中的作用,才能在"立德树人"引领下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现实路径:即培养什么样人,树立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如何培养人,增强"三全"育人理念;为谁培养人,强化意识形态育人理念。  相似文献   

20.
在大思政融合的教育背景下,各专业都在积极探索符合自身专业发展路径的课程思政新模式。在高校传媒类课程思政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可以采用融合教学模式,将思政内容和传媒内容有效结合起来,切实推动此类专业方向的课程思政优化及改革。基于此,强调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探讨传媒类人才的培养要求,重点研究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传媒类课程的融合教学策略,通过课程教学案例分析传媒类课程的思政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