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断,为全球生态治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进一步丰富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从全球视域出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守正创新,对中华传统“和合”思想的汲取深化以及对全球生态危机作出的顺势研判;从理论内涵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涵盖了生态发展观、生态治理观以及生态价值观三重内容。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需要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以及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等方面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2.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3.
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进步,同时也带来了由于人与自然关系的严重失衡所造成的全球生态危机等问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问题构成了全人类共同的挑战.要解决生态危机,需要世界各国坚守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采取切实有效的行动来解决全球生态问题.要坚持对话协商,排斥生态霸权主义;坚持共建共享,让全人类都能享受到生态福祉;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全人类共同解决全球生态治理难题;坚持绿色低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克服生态危机,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是我们考察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环境与经济发展问题的一个重要理论视域,是马克思社会发展整体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涵极为丰富的风险社会理论。全球风险威胁整个人类生存和发展,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我们有效地预防社会风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持续快速而健康的发展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及方法论指导,科学地梳理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的形成过程及其科学内涵,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十九大报告对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指明了方向。通过对道教生态观起源的探讨,系统分析了道教教义中的生态思想和道教实践中的生态观,最后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角度提炼其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生态文明是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省委决定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实验区,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唯有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搞好生态文明实验区建设规划,大力发展生产力,树立生态文明新理念,提高公民的生态文明素质,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才能扎实推进黔东南州的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市委十届四次全会作出的《中共南宁市委关于实施科学发展三年计划的决定》(下称"《决定》")提出,到2010年,我市要实现"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经济建设与人口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明显成效。能源资源节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市委《决定》精神,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建议,最近,我们对南宁市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有关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相似文献   

8.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新社会运动的发展和对工业文明弊端的反思,西方逐渐产生了绿党。西方绿党提出了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加大环保力度的生态经济观和以生态学、社会正义、基层民主、非暴力等为核心的生态政治观,对我们重新反思人类文明,重新反思工业文明,重新思考入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也对中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日益重视,学界开始挖掘毛泽东思想中的生态元素,如控制人口数量,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兴修水利、加强水土保持,植树造林、治理污染等等,均是毛泽东生态观的基本内容。深入研究毛泽东的生态思想,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创新能力和效果,对生态文明建设成败具有决定性作用。陕西省安康市生态战略地位特殊,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既是普通参与者,也肩负着一些特殊的使命和责任,安康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更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其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远远落后于建设实践,制度建设的滞后已经严重制约了安康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安康要更好地履行对国家发展和全省发展所承担的生态战略责任和水质资源战略支撑责任,走好民生为本循环发展之路,巩固已经取得的生态建设成果,使安康的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就必须不失时机地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为安康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大力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并且取得了突出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原则,设置新的环境管理机构,深入推进环境体制改革以及大力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等。通过总结这些成功经验,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指引借鉴。  相似文献   

12.
济南作为全国首个试点实施创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市的城市,在3年内形成现代水利发展新格局,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从法治的视角看,济南水生态文明法治发展的问题表现在:对于法治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的保障作用认识不足,环境法治体系不能适应永生态法治的需要,管理体制不能适应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法治需要,永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监督执法力度不够,水生态文明法治保障宣传不足。今后要严格规划水生态城市发展的整体法治框架,运用法治思维加快完善地方性水保护法规和规章,增强法治能力调整水生态管理体制,善用法治方式加快完善公众参与机制,提升法治素养加快完善相关水行政执法能力,发挥法治影响加快完善水生态法治宣传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3.
生态文明建设是云南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藏传佛教在云南藏区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充分挖掘藏传佛教中的生态伦理观念,并给予符合时代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阐释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香格里拉承恩寺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是对藏传佛教生态观现代化转换的有益尝试,对藏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烟台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必须坚持系统统筹原则,建立健全宣传教育机制、管理机制、分类考核机制、投融资机制、激励约束机制、市场机制等,构建生态文明建设大合唱格局。  相似文献   

15.
要充分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现实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生态文明建设与民主政治密切相关,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落实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措施:树立和强化崭新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用制度建设成果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多策并举多地联动全社会共同行动,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积极采取措施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采取有效措施维护海洋自然再生能力。  相似文献   

16.
17.
乐山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体系偏重于绿色发展以及生态环保方面等较为浅显的层面,从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等更为重要的层次。乐山市的生态活力很足、生态质量良好,但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与生态经济发展的速度极不相协调,生态社会建设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因此,乐山必须从生态伦理价值观转变、生态空间布局、优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等角度来加强和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明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区域发展过程中以合理、公平、持续、和谐为基本价值理念,以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发展共赢为基本方式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其基本内容是权力与义务、责任与利益统合的综合体系,强调的是域际之间共建、共生、共享、共赢,形成合理良性的物质变换循环系统。从湖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来看,推进生态文明共享应注重功能规划、生态安全、生态正义、区域和谐、城乡建设等重点领域,以两山理论为核心理念,推进生态文化共享;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基础,推进生态资源共享;以加快绿色发展为重点,推进生态成果共享;以制度创新为保障,推动生态权利与责任共享。湖州实践表明,价值干预和约束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根本要素,局部—全局共享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基本模式,系统机制建设是实现生态文明共享的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顺应自然、因地制宜,规划引领、定位发展,节约优先、量力而行,产业支撑、科学运作。从根本上说,要把这项造福当代、惠及子孙的民心工程办实办好,一靠觉悟,二靠制度。要把生态文明从作为一种自然环境的认识提升到作为一种文明境界的高度来认识,把生态文明建设从局限于物质生态建设的认识提升到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战略高度来认识。要以科学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健康持续推进。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突出强调了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确理解这一理念就要正确把握"人"的内涵和对于"本"深刻认识.基于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充分发挥人在社会中的主体作用导致了20世纪以来人类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于是,生态文明理论超越了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理论开始指引人类进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既是实现人类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体现,如何在实践中贯彻以人为本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