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爱国的文艺工作者以笔为武器、以文学活动为战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他们用创新的文学实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信念,宣传、动员、组织民众,为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发挥了粘合剂的作用。抗战文学的“中国化”、“民族化”迅速转化为文学界的心理定向。它虽然从理想轨迹“歧出”,但在总体倾向上受过“五四”新文学的洗礼,仍旧行进在文学的民族化与世界化之间,其发展方向是中国特色的文学现代化。它过分倚重抗日救亡的政治向度、偏重文学的宣传功能和动员功能而忽视了文学的自身建设、个性解放的启蒙思想和弱化国民性批判的意识。抗战文学以时代的号角定位于历史的高格。那个时代的文学虽然显得粗糙,但展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不畏强暴的精神。抗战题材的文学将不断激励中国走向和平崛起和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2.
文学史就是文学的历史 ,把文学当成文学来研究 ,这叫做“文学本位” ;文学史是“史” ,是文学的发展史 ,应当运用史家的眼光来观察和研究文学的现象 ,这叫做“史学思维” ;文学是文化的一部分 ,强调文学与文化的关系 ,将文学放到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 ,这叫做“文化学”视角。此外 ,文学观念的更新和文学史研究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当代性与历史性的关系问题在文学史研究中也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语境中的"世界文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歌德这个“世界文学”的肇始者并没有对“世界文学”进行界定,而马克思、恩格斯也没有对“世界文学”的具体内涵做出说明,从而导致后世研究者关于“世界文学”提出了各种看法和主张。在一个“世界性”与“民族性”分别都需要重视的“全球化”时代,我们需要拥有一种“世界性”的眼光,抓住机遇,努力建设“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4.
作为“世界文学”重要范式之一的“国际题材”文学具有特定的地域和文化含义。这种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国际题材”文学之所以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国际题材”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及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庄子》的文学成就最为突出,是诗的哲学,也是哲学的诗,历来倍受文人的青睐和赞赏。文学史家在论述其艺术成就时多有把《庄子》和《楚辞》并论的,认为二者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明珠,南国艺术的奇葩。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则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则所著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①王国维据屈子的文学精神指出:“南人想象力之伟大丰富,远胜于北人远甚。彼等巧于比类,而善于…  相似文献   

6.
“梦文学”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三个部分来阐释“梦文学”的概念。首先分析“梦”的特点,尤其是它与宗教有关的特征;然后阐明“梦”与文学的关系;之后尝试梳理中外学者关于“梦文学”或“梦幻文学”的论述,界定“梦文学”的范畴。  相似文献   

7.
精英文学并非最初的文学形态,它在物质生活资料极大丰富、艺术由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产生。封建社会是艺术审美化的转折点,由于有国家或者富有的私人充当艺术“保护人”角色,因此精英文学在这一时期异常兴盛。随着封建时代结束,精英文学的“保护人”没有了,在物质基础突然被抽空以后,精英文学开始面临生存的困境。如何摆脱因为“重审美淡实用”以及物质基础匮乏而导致的不利局面,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认真思考。  相似文献   

8.
传统汉学与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在研究文本的构成要件方面有着相通之处。范畴不断扩展的“中国学”学科与学科边界不断游移的“世界华文文学”学科更是具有多元的吻合面。现已初具规模的“世界华文、华人文学”学科有可能转变为一种关涉中国境内与海外互动关系的“有关中国的文学的学问”。因此,世界华文文学及其研究实质上是一种漂泊的汉学型态。  相似文献   

9.
梁启超在极力宣传政治变革时,也在文学革新上作了一些尝试。如倡导创作通俗读物,作为政治改革和“开民智”的辅助手段;提倡“文与言合”,革新旧式语言;实践“觉世”之文和“新式”诗歌。但梁启超的文学革新尝试一开始就留下了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首先是“俚语”、“群书”的归属问题,其次是“觉世之文”的所指问题。梁启超戴着政治帽子的文学变革初露端倪时就陷入了一种尴尬境地,文学革新刚刚萌芽就受到了功利与审美、作者与读者、雅与俗、传统与创新诸多对立因素的困扰。而随后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政治形势使梁启超并没有着力将文学改革发展为轰轰烈烈的维新运动的一部分,他的文学改革也只是浅尝辄止。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人的文化意识,导致了广泛的“反文化”、“反美学”、“反艺术”倾向。“后现代主义文学”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学思潮,于20世纪70-80年代达到高潮。而中国文学的分期中,当代文学的分期正好与西方后现代文学的分期吻合,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的大趋势下,也不可避免地打上了后现代文学的烙印。在创作风格上表现出“决定论的荒谬性”、“政治的无意识”、“自我的失落”、“反传统结构”、“怀旧的情调”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唐初五十年类书的编纂和诗的创作,对唐初文学被学术同化具有深刻影响。首先,唐初类书不过是词藻堆砌,将词藻当做学术进行研究,其直接的影响是造成文学在研究领域被学术同化。其次,唐初的诗是"类书式"的诗,从而造成了文学在创作领域被学术同化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末的中国文学中,先锋文学作为“现代主义”旗下的一员大将,显示出了其创作实绩,并构成了中国文学现代性进程的一个特定阶段。审视先锋文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可以窥见现代性在世纪末中国的流变以及文学本身由此产生的焦虑。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散文、诗、词三个方面评述了唐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文学成就,并对照与苏轼同期其他文学名家的作品,突出了苏轼个人在文学上独到的造诣,通过文中对苏轼经典句段的简炼评述,对苏轼个人文学成就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4.
“市场化”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影响深远,这种影响远非任何程度的“外部冲击”可以形容,而是深入到文学生产体制的内部,直接影响到文学的生成方式。尤其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这一境况越发凸显。因此,面对新的文化境遇,分析文学产生方式的转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的文学”作为一种文学观念,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五四文学的基本精神,是一个时代文学革命先觉者共同智慧的结晶。这一观念的基本内涵是反对禁欲主义,倡导一种“人间本位主义”。文学批评应有“时代观念。”对当时及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魏晋玄学作为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颇大的思潮之一,对文学产生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宏观方面,“清通简要”的玄学特征开启了一代新的文风,并促进了文学与玄学的结合;微观方面,玄学对诗歌、文艺理论等文学领域的渗透,形成了这一时期独特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7.
放荡文学观是南朝世俗享乐文化的一种文学陈述形式,萧纲的放荡文学观展示修身和为文的二水分流之势。道德束缚的松动铸成萧纲以新变为矢的,艳丽辞藻为表征的不拘礼法的文学姿态,推动了文学审美的精细化趋向。它促使文人更多地去关注真切的生命体验,并以儒教传统诗教的叛逆面目而成为唐代文人改弦更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白居易在其诗歌理论《与元九书》中提倡的“文章和为时而著,歌诗和为事而作”以讽喻为目的的文学观是其偏执、挑剔、缺乏客观性的文学思维。尽管以政治讽喻为能事,但受其自身的历史局限,他的讽喻缺乏批判价值。另外,他将文学的功用单一化也是中国封建文人受《诗经》被经学化影响的错误认识。  相似文献   

19.
二十年代太阳社创造社共同倡导“革命文学”,也就是无产阶级文学,使得“五四”时期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文学氛围逐渐消失,文学的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空前的政治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及初步运用昭示了此时的文学走上了规范的探索,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此后文坛的面貌。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艺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学接受思想和接受经验。老子的“虚静”观、朱熹的“涵泳”说、孟子的“以意逆志”、严羽的“妙悟”说等,它们科学地揭示了文学欣赏的一系列美学规律,呈现出中国古代文学接受思想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