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要在具体的时空环境中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空间指向必须通过时间得以纵向延续,其时间指向则必须通过空间得以横向展开,两者的耦合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空环境。一方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时间轴”指向在传统和现代的结合中克服文化惰性,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新形态以更宏阔的历史纵深;另一方面,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空间轴”指向在世界文明交融的语境下摆脱“学徒”状态,找到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自我定位,并明确自身文明的存在意义以及对世界的可能性贡献。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党和国家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被提升到新的理论高度。中华民族主体性建设,也随之频见于顶层战略部署。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中华民族话语体系的核心概念。在中西古今视域下对中华民族进行语义分析,探讨中华民族共同体如何继承既有话语并进行内涵拓展。在此基础上,回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历程并展望其前途,进而研究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建设逻辑。  相似文献   

3.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了中华文明的五个突出特性,这五个突出特性折射出中华文明一脉相承的历史逻辑、革故鼎新的发展逻辑、文化认同的功能逻辑、海纳百川的共生逻辑、美美与共的政治逻辑。当前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面临着价值多元与意识形态斗争加剧、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待完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发展不匹配、国际舆论格局仍是西强我弱的多重现实困境。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和发展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本、以中华文化为根,做好“两个结合”;注重文化“道”与“术”,强健人民精神世界;概括提炼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及其盛衰兴亡的真实记录,是前人的‘百科全书’,即前人各种知识、经验和智慧的总汇。”在几千年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国人民始终辛勤劳作,发明创造,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等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文艺作品,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故宫、布达拉宫等气势辉煌的伟大工程,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文化主体性是人们在认识和处理古今、中外文化关系中表现出来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强调文化主体性意识,警惕文化殖民主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社会力量整合,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充分发挥文化主体性作用,筑牢中华文化之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体的引领作用,建构具有中国气派和世界眼光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深入的内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的本质内容植根于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总结中国道理、中国经验、中国理论需要实现儒学的创新性转换和创造性发展,达到中国文化主体意识的充分醒觉,以全球战略传播为重要抓手,实现不同文明之间“平等相互”视野下的交流、沟通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8.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中国式现代化在文化建设领域对传统文明的创新发展。在实践探索中提升历史自信、在创新发展中重塑历史自信,发挥人民历史主动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之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交流互鉴、增进文化认同,是激活文化自信的生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充分确证。开创文明自信的新篇章,需要坚持“两个结合”,发扬先进文明,以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示中华文明开阔的世界意识。将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和文明自信相结合,基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文化实践和文化成就,从不同维度更好地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文明建设有其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毛泽东基于中国国情、文明发展规律和要求,从文明发展主体、过程、基础、方式等方面,阐明了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路径。1.发挥人民主体作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造者。“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对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主体作用,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民对现代文明的诉求,是推动文明发展的动力。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蕴含着丰富的统战理念,拓展了统战工作的内涵,赋予了统一战线新的使命,为新时代凝聚统战力量、激活统战资源、彰显统战担当、做出统战贡献提供了新的视野。在历史使命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民族复兴的必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对构建现代政治文明和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在发展逻辑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体现着普遍性与特殊性、世界性与民族性、一致性与多样性、时空性与实践性等多重面向。在统战担当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涉及准确研判国际统战中的敌与友、重新定位统一战线的功能价值、持续优化统一战线的海外环境。在统战贡献上,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涉及文化认同及政治认同、宗教问题及文化出海、文明发展及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1.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既是我国提高综合国力、应对复杂国际国内新形势的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长期任务。农村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提升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要求。当前新农村文化软实力建设总体上滞后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这需要我们积极探索,梳理出科学而合理的构建思路。  相似文献   

12.
公民主体性是市民社会相对独立与自主性属性的必要前提,是国家能够稳健发展的基础。公共政策辩论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公民民主诉求、彰显公民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保障公民主体性需要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辩论的必要性、价值思考和路径选择,以促使政府政策科学决策,保障公民权益。  相似文献   

13.
公民主体性是市民社会相对独立与自主性属性的必要前提,是国家能够稳健发展的基础。公共政策辩论是公共政策科学化的重要环节,是体现公民民主诉求、彰显公民主体性的重要途径。公共政策辩论科学化、保障公民主体性需要正确认识公民参与公共政策辩论的重要意义,以及理论推定困惑和实践操作困境,以为政府政策科学决策和保障公民主体性提供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文化交流与竞争的日益深入,文化越来越成为衡量一个政党和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质量的重要维度,文化领导权建设直接关系到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个重要使命。而文化民主作为一种理论视域和方法途径,在实现处理好文化事业中一元与多元、主流与支流、领导与服从等问题上,对我们党建设文化领导权,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两个结合”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有效路径,筑牢了中国崛起的精神独立的思想根基。只有理解中华文明的特质、“第二个结合”的价值诉求以及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担当,才能充分理解中国崛起之于人类文明史的意义、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之于世界史的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质文化意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是不断解决各历史时期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也是彰显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科学性真理性的过程,更是中华文化传统、历史经验和中国智慧被不断激活的过程。正如“第一个结合”中始终有着文化维度的隐而不彰,“第二个结合”中也始终有着中国具体实际的在场,“两个结合”的有效推进使我们党不断经由实践创新迈向理论创新。作为“第二个结合”的重要义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被提升到新时代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国崛起提供了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手段,也是目的。科学发展观因突出强调文化建设自身价值的重要性而不断增强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是为观念之更新;科学发展由于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前进方向而日趋强化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为信心之改变。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文化建设的基本规律,是为方法之转变。观念乃深层动力,信心是直接动力,方法乃科学动力,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发展和大繁荣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中华文明以其尚一统、求大同、重和谐、主生成的有机整体主义和由此而生的民胞物与、协和万邦的文化气质,铸就了多民族和合统一的中国格局。其中,大一统的逻辑起点所派生出来的诸多哲学理念和政治理念,如天下一家、家国天下、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等,以一种不可触摸的精神形态辐射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根底,作为一种文化底质潜移默化于民族融合的整体进程,为新时期历史地看待民族问题、树立正确的民族历史观提供了理论论证,并经由现代文明的合理转换成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一贯十分重视对历史经验的借鉴与运用,并从中获取智慧、认识规律、把握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历史学研究工作,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由此可见,历史学研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广大史学研究工作者要继承并弘扬传统史学的宝贵遗产,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历史学研究中的指导地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推动历史学研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更大成绩.  相似文献   

19.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中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问题。从历史必然性出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从内涵体系出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生生不息的赓续性文明,是团结奋进的民族性文明,是与时俱进的现代性文明,是协调发展的整体性文明。从路径选择出发,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突出政治引领,坚持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凸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人民主体;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命脉;坚持守正创新,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文明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大学作为一个文化组织,其存在问题本质上是文化的问题。大学章程作为大学制度文化的载体,其内容构建必须以大学文化为基本价值取向,其组织实施要发挥大学文化的凝聚和激励作用。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章程建设研究需从大学文化与大学章程的关系入手,深入分析大学文化在大学章程建设中的作用,从文化视角积极探索大学章程建设从制度维度走向文化维度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