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窦文龙 《台声》2008,(11):27-31
采访中,雾峰林家的第七代——知名爱国志士、民族英雄林祖密,越来越近地走近了笔者的心底。越深入,越发觉历史是深邃无穹的,历史是需要不断地挖掘和修缮。作为林祖密的外孙女蔡颖芳女士,多年来内心深处始终藏着一个秘密,那就是要在有生之年,尽最大努力把外爷林祖密那些鲜为人知的事情整理出来,还历史一个有血有肉的民族英雄。其实。蔡颖芳还讲,这是她母亲林双英一生未了的心愿。  相似文献   

2.
海峡两岸有着一些共同纪念和颂扬的民族英雄。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一直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台湾籍辛亥志士林祖密将军,就是其中的一位。《人民日报》于1981年10月12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忆先辈遗言,盼祖国统一》的文章,赞扬林祖密拒绝日本侵略者妄想利用雾峰林家在台湾的崇高威望怀柔台湾人民的企图,毅然廉价变卖台湾庞大家产举家回到祖国大陆,追随孙中山先生投身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成为孙中山先生的忠实学生和部下。鉴于林祖密对辛亥革命所作的贡献,祖国大陆于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时,特邀林祖密将军的后代来北京参加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3.
1998年是台湾爱国志士林祖密诞辰120周年。《马关条约》后,林祖密随父亲林朝栋内渡祖国大陆,定居厦门鼓浪屿。在大陆,林祖密先后参加中华革命党,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护法斗争。他开办工矿、农牧公司等进行实业救国,在闽南一带很有影响。1925年不幸被军阀杀害。为弘扬台湾同胞的光荣爱国主义传统,厦门市台湾同胞联谊会于6月10日在厦门人民会堂隆重召开“林祖密将军诞辰120周年纪念会”,台湾雾峰林祖密后商及在北京、香港、日本等地亲属二十多人和厦门各界人土一百多人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上,全国台联副会长苏民生、厦门市政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4.
儿时,每逢春节,父母总是带我们去庄希泉爷爷(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侨联名誉主席)家拜年。母亲讲,庄爷爷年轻时在厦门从事抗日活动,被日本人抓起来押解至台湾,正好与祖父同关在台北的监狱中。两人互相鼓励,成了挚友。记得每次去拜年,庄爷爷都会对我们讲,你们的先祖父很了不起,一年中有好几个月被日本人关起来。他是抗日英雄,是台湾的“圣雄甘地”……那时我年幼不谙历史,感觉像听一个离我似近又远的英烈传奇。长大后,我知道了圣雄甘地是领导印度人民以非暴力方式反抗英国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的民族英雄;也知道了先祖父在日…  相似文献   

5.
“我们村有一个地方,过去人人讨厌,现在人人喜欢。我带你去瞧瞧!”笔者到田东县祥周镇祥周村下乡,村民李善晓坚持拉笔者去看个究竟。七拐八弯,来到村旁,但见这样的一处风景:这头长着茂盛、漂亮的藤草,那头长着好看的水生植物;铺着彩色地砖的通道蜿蜒其间,千干净净;四周围着不锈钢栏杆,栏杆和通道之间长着绿油油的台湾草。  相似文献   

6.
应林祖密将军纪念协进会邀请,以卢绍荀为团长的厦门市台联参访团一行9人,于2002年12月23日至2003年1月1日在台北、台中、高雄、屏东等地进行为期10天的文化交流,受到热烈欢迎。这是福建省台联系统首次以“台联”名义组团访台。在台期间,参访团通过协进会的安排,就雾峰林家迁居台湾后的拓展史、林祖密将军的爱国历史与协进会举行两场座谈会。重点参访了台北板桥林家、台中县雾峰林家宫保第、台中县明台高级中学、台湾省文献会等文化单位,广泛接触了一批企业界台商、学者和文化部门的友好人士,会见了一批在厦投资的台…  相似文献   

7.
苏嘉宏教授,台湾台南县善化镇东势寮人,系辅英科技大学教授,高雄师范大学兼任教授,现年40余岁,比笔者年轻很多,但我们几乎是老朋友了。2008年10月,我们同时参加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召开的一次学术研讨会,他在这次会上送给笔者一本新著《我们都是外省人》。最近时间较闲,笔者专门找出这本书,仔细地翻阅了一遍,颇受启发。全书十余万字,概括地描述了台湾近400年历史,言简意赅,材料丰富,观点明确,颇有现实意义。于是笔者边读边思考,汇集写成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儒学在台湾,长期以来一直走着一条十分独特的发展之路,尤其是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儒学无论是作为一种官方哲学思想而为当局统治的政治合法性提供传统文化的基础,还是作为为了实现现代发展而走融会中西思想之道路的新儒家思想,都越来越深入地融进台湾的现实社会发展进程。在这样一种进程中,儒学思想一方面对台湾现实社会经济发展发生着深刻的实实在在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儒学自身的思想体系与基本范畴也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化。因此,对台湾的儒学研究只能将之放在客观真实的台湾政治社会及思想文化发展的具体环境进行思考与分析。同时,也由于台湾的特殊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而提供了一个儒学区域发展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崇尚英雄,捍卫英雄,学习英雄,关爱英雄。钦州是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艰苦卓绝的中国近现代史上,出现了刘永福、冯子材两位民族英雄和张世聪等革命烈士。斯人已去,但英雄的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让红色血脉代际接力。  相似文献   

10.
鲁军先生祖籍台湾省,出身于台湾望族“雾峰林家”。他的外祖父便是辛亥革命时期毁家纤难、变卖家产追随孙中山先生的著名爱国先烈林祖密将军;曾祖父林朝栋则是中法、中日战争中率领“栋”字军守卫台湾的名将,素有“只知有国,不知有家”之誉。台湾的“雾峰林家”分为文武两支,文有林献堂一支,武有林荫堂(朝栋)一支。而鲁军先生的祖上历代为武,负责福建、台湾的防务。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国民革命之初林祖密便注销日籍,领取了中华民国第一号帼民证书》,携眷内渡,择居鼓浪…  相似文献   

11.
今年2月1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340周年。16至17世纪间,当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家园变成其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打着降幡黯然离开。作为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伟大壮举而名世并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及其后世子孙在康熙年间的归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几百年来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走向,而且不断触发着后人的多方思考。为了纪念这位对台湾发展和祖国统一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先驱人物,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12.
今年2月1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340周年。16至17世纪间,当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家园变成其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打着降幡黯然离开。作为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伟大壮举而名世并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及其后世子孙在康熙年间的归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几百年来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走向,而且不断触发着后人的多方思考。为了纪念这位对台湾发展和祖国统一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先驱人物,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13.
今年2月1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340周年。16至17世纪间,当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家园变成其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打着降幡黯然离开。作为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伟大壮举而名世并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及其后世子孙在康熙年间的归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几百年来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走向,而且不断触发着后人的多方思考。为了纪念这位对台湾发展和祖国统一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先驱人物,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14.
今年2月1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340周年。16至17世纪间,当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家园变成其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打着降幡黯然离开。作为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伟大壮举而名世并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及其后世子孙在康熙年间的归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几百年来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走向,而且不断触发着后人的多方思考。为了纪念这位对台湾发展和祖国统一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先驱人物,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15.
今年2月1日,是民族英雄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统治者、收复台湾340周年。16至17世纪间,当西欧殖民者侵入美洲、非洲、东南亚,把大片土著居民世代居住的家园变成其殖民地的时候,他们却在中国碰得头破血流,打着降幡黯然离开。作为以维护祖国神圣领土伟大壮举而名世并光照史册的杰出人物,郑成功对台湾的收复及其后世子孙在康熙年间的归清,不仅深刻地影响了几百年来祖国宝岛台湾的历史走向,而且不断触发着后人的多方思考。为了纪念这位对台湾发展和祖国统一有着巨大贡献的历史先驱人物,我们编发了这组学术笔谈。  相似文献   

16.
一说起台湾的少数民族,绝大多数人都会想到“高山族”。其实所谓“高山族”,并不是一个民族。早先台湾的土著民族大都生活在山地之上,因此,人们习惯于把他们笼统地称为“高山族”或“山地同胞”。因地区、语言的差异,其内部有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鲁凯人、卑南人、曹人、赛夏人和雅美人等之别。他们见证了宝岛这片土地的历史与传统文化的沿革。上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带着大家探访了台湾东部平原的“女人乌托邦”——阿美人部落,现在笔者将描绘台湾卑南人的传奇故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正>其曰: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每个大陆人的心中对台湾都有着许多不同的印象。多少年来,这个被我们称之为"宝岛"的血脉相连的地方,或多或少地出现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在老一辈人的眼中,台湾意味着曾经并肩的友人,意味着邓丽君清越飘扬的乐音,或者那几曲经典的校园民谣;在年轻人的心里,台湾象征着课本里富饶的土地,电视剧里走出来的俊男靓女,或者是一首首席卷华语乐坛的流行歌。  相似文献   

18.
在上期的“大陆记者看台岛”里,大家跟随着笔者,发现了台湾卑南人的传奇,以下就让我们紧随笔者的脚步,去会会一位土生土长的台湾当代艺术家,亦是一位“流浪在山林”的排湾人。  相似文献   

19.
仰望英雄     
这,不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可是,我们却在一个英雄辈出的部落。   战争,让许多人英勇的瞬间变做了永恒。而和平年代,没有给更多的人一个让自己英雄起来的机会。于是,我们把目光集中在警界,于是,我们发现了英雄并开始仰望英雄。   的确,我们的生活,不能缺少英雄。我们也正是被一个个英雄们引着一步步走过来的,而当那一个个英雄的雕像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苍白的人生突然就充满了血性与豪迈。   从“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豪侠之气中,我们认识了义士荆轲;从“人生自古谁无死”的苍凉悲壮中,我们认识了壮士文天祥;从…  相似文献   

20.
刘朱婴 《中国减灾》2001,11(4):8-11
改革开放以来,当中国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如何去帮助另一部分贫穷者,这是党和国家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首先将此问题呼吁从“初级阶段”做起──向贫困地区捐出多余的实物的,竟是一位老革命。或许是因为他的血脉里遗传着“民族英雄”的基因,或许是他几十年革命生涯使他与百姓的喜、怒息息相关,中国当代实物捐赠的历史中,永远留下了这样一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