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田雪原 《新视野》2003,(2):70-72
建立在“二元经济”基础上的城乡分割的“二元人口”管理,是制约人口城镇化的“瓶颈”,也是形成城乡“二元养老”保障体系的基础。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快城镇化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农村养老保障改革思路的突破,关键在于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养老保障改革寻求物质基础;维护家庭养老非正规群体行为,为社会养老正规行为的建立赢得时间,发展市场取向的农村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强制性社会养老保障改革。  相似文献   

2.
俞音 《世纪桥》2013,(12):80-83
城乡二元分割模式随新中国的成立而建立,在此后的60余年间对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对城乡二元分割模式在中国发展转变的过程分时间分阶段进行描述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模式的制度安排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内生于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和农业支持工业的赶超型发展战略,其特点是在同一社会经济制度条件下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差异的生产力水平与经济发展状态.这种由内部制度安排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具有很强的路径依赖.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必须实现强制性制度变迁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制度变革,实施城乡协同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4.
我国劳动力市场处于多元分割状态,主要包括劳动力市场城乡分割、主次分割、区域分割和产业分割。这种分割使劳动力市场信号失灵,对中国就业影响颇大。因此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5.
李淼 《求实》2010,(10)
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巨轮已经驶入深水区,而城乡二元结构则是其中绕不开的深层矛盾。我们可以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中国社会的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并结合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演化进程,探讨中国独特的二元城乡社会结构的特征?成因及危害,提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当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依然突出,‘城乡分割”现象尚未得到根本性改观。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诸如深化城乡体制改革,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通过研读马列著作发现,马克思(当然也包括恩格斯)著作中蕴含着丰富的城乡融合思想(或者至少可以说是“思想因子”)。因此,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践中亦有必要从马克思那里汲取营养。若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相统一的角度综合考虑,要真正‘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恐怕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要走。在当代中国,走出“二元结构”进而实现马克思视域下的‘城乡融合”,恐怕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课题。  相似文献   

7.
城乡统筹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加快推进一个国家整体现代化进程的必经之路,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而言的。本文从我国长期以来的二元结构角度,分析了二元结构对城乡统筹发展的危害,提出了城乡统筹的重大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8.
从“远观”变“渐入”:让党报走进生活走进百姓走进市场 当前在全国报界,基本形成党报和都市报在传媒市场上二元分割的局面。不管决策层、传媒业及学界是否承认和如何理解,党报被市场边缘化的危险已经广泛存在。党报主要局限于党政机关及其派出和延伸的机构、部门和单位,而这部分发行主要是行政命令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何达到二者均衡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和谐稳定是我们一直探索的方向。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具有特殊性,针对我国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以及内部劳动力市场过于安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过于灵活的现状,为完善我国劳动力市场,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多管齐下的方针。把打破劳动力市场的二元分割状态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所有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增强劳动技能作为工作重点,同时改变体制内劳动力市场的僵化状态,加强对体制外劳动力市场的保护引导。  相似文献   

10.
在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中,城乡社会结构转型问题是其中的重要方面,已有的研究主要从政治、经济、制度等实体层面进行分析。在城乡二元结构惯性延续的条件下,农民工的社会流动使城乡界线由“城乡之间”移入“城市之中”,进而呈现出“流动的城乡界线”。我们需要对城乡结构进行象征维度的分析,以考察农民工的身体、社会空间、媒介形象等所折射的象征层面的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是党中央根据新世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征和主要矛盾,致力于突破城乡二元结构,破解“三农”难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相对于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而言的,它要求把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纳入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进行通盘筹划,综合考虑,以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为最终目标,统筹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环境建设,统筹解决城市和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和乡镇就业。亿万农民工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巨大推动力量,是城乡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和冲破二元结构的巨大推动力量。农民外出进城务工,是现阶段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实现形式。就城乡关系和格局而言,农民工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第三元”,而这恰是社会转型期沟通二元结构两极不可缺少的桥梁和难以跨越的过渡。  相似文献   

13.
曾宪荣  黄理 《求实》2004,(10):48-50
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社会结构造成了人力资本配置的诸多缺陷 ,而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是矫正人力资本配置制度缺陷的根本方向 ,有利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经济总量的扩大,我国农村社会经济亦发生了深刻变化,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格局已初步形成。但“城乡二元结构”导致产业结构变动和就业结构变动不协调,城市化进程迟缓,大量劳动力滞留农村,城乡社会发展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此做出分析,提出构建城乡经济一体化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地制度变迁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的存在,限制了农业生产要素的市场化流动,抑制了农业生产发展,冲抵了农地制度变迁及创新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只有彻底转变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实现要素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才能还原农地制度创新的绩效,从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创新中突破难点协同推进 实施总体战略要在各方面寻求突破。理念创新方面,要把“两化”互动、统筹城乡作为统一整体,统筹谋划,把着重点放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上,把着力点放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上,把着眼点放在统筹城乡建设上;体制创新方面,在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下,面对我省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存在着人为分割,农村居民的收入和消费水平、享受的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与城市居民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庞大的农民工群体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等难点,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由计划经济社会向市场经济社会转轨。商品经济社会尚未最终建立的二元结构并存过程中,畸形的“熟人社会”已初露端倪,近期《人民论坛》撰文解读中国式人脉网。五缘——一张庞大的人际关系网中国长期以来作为典型的农业社会,社会的稳定依靠亲缘、地缘、神缘、业缘和物缘这种“五缘”网络来维持。“五缘”成为“熟人社会”的基础。“亲缘”是包括血亲和姻亲在内的宗族宗亲关系,有父族、母族和妻族,其组织是家庭、宗祠、宗亲会等。“地缘”是邻里乡党关系,以籍贯认同的小同乡和大同乡,其常见的组织形式便是各种同乡会馆。“神…  相似文献   

18.
当前,规模经济的实现越来越需要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市场,但是从商品市场、要素市场几个维度来看,中国经济的地区间分割非常严重。从地方角度来讲,分割市场似乎有利于自己的经济增长,但是从整个国家来讲,却损失掉了规模经济。研究发现,中国的经济增长具有非常明显的“以邻为壑”的特征,一个省越是分割自己与邻省的市场,似乎它的经济增长速度越快。有经济学家发现,  相似文献   

19.
灾荒救济是中国传统政权的重要职能,称之为荒政。荒政对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有着重要的作用。新中国初期的乡村荒政在理念和内容上有了很大调整,影响更为深远,它是新中国城乡分治与二元社会结构的逻辑和历史双重起点。为了将乡村灾民安置于本地自救,新政权在思想理念、政策措施、实践行动等方面,将城市与乡村区别对待,并以分类治理为制度起点,逐渐演化出了一套将城市和乡村隔离分割的社会治理体系,固化为刚性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市供应和就业保障政策,乡村灾害就地自我救助理念,农村集体生产生活体制,乡村受灾人口管理政治化倾向,是新中国初期城乡社会分割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破除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是我国特有的、在特定时期形成的一种社会结构。在形成之初,这种社会结构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其弊端日益显现,而且这种弊端所带来的矛盾已经激化到非解决不可的地步,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这种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