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伴随着问责制的常态化,问责官员的复出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两大特点就是无序性和隐秘性,严重损害了问责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制的缺位。《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的不足,但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应构建问责官员复出的科学机制:一是对问责官员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健全问责官员的跟踪、考评机制;三是完善公开、公正的官员复出程序;四是建立违规复出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2.
伴随着问责制的常态化,问责官员的复出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目前,我国问责官员复出的两大特点就是无序性和隐秘性,这严重损害了问责制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制的缺位。《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之前的不足,但仍然不够健全和完善。我们应当构建问责官员复出的科学机制:一是对问责官员进行分类管理;二是健全问责官员的跟踪、考评机制;三是完善公开、公正的官员复出程序;四是建立违规复出责任追究机制。  相似文献   

3.
论问责官员的复出:依据、乱象及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责制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在不到十年的历程中成绩斐然。但近年来被问责官员的种种复出“乱象”使其权威性受到挑战和破坏,进而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其原因主要在于现有的法律框架内,对问责官员复出的规定过于原则化,操作性欠缺。对复出机制的构建要从复出资格、年限、考核指标、职务安排、透明度方面作出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问责官员悄然复出事件频发,又一次触犯众怒,这背后折射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的诸多缺失,本文试分析问责官员复出的特点,以此为基础,从法律、文化、监督以及民众四方面来分析问责官员复出机制失范的原因,并试图从中国古代问责制度和西方问责制度中找寻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意是使我国吏治进入"能上能下"有效运行的官员复出机制,却面临着非公开化、非责任化、非透明化、社会认同度低的困境。要有效解决被问责官员复出面临的现实困境,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完善问责的基础,明晰官员的职责和构建相应问责程序,这是建立被问责官员正常复出机制的前提;二是转变问责的模式,由"权力问责"转变为"制度问责",使被问责官员复出具有制度上的正当性;三是建立官员复出的回应机制,使体制外的"权利问责"与体制内的"权力问责"、"制度问责"形成完整体系,以减少官员复出的外部阻力;四是建立多元化的问责主体,以提高官员复出的社会认同度。  相似文献   

6.
行政问责后的官员复出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行政问责这些年持续发力,体现了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应有的责任和态度。被问责官员的复出是官员问责制度的延续,也是对问责效果的检验。但目前被问责官员复出制度方面存在着许多漏洞,问责制度要想起到实效,必须要对官员复出机制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  相似文献   

7.
探讨被问责去职官员的范围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需要,是协调规范与现实、应然与实然的需要,是规范被问责去职官员复出的必然要求。在探讨被问责去职官员范围时,应以问责事项为基础,兼顾问责主体、问责对象、问责方式与责任性质。被问责去职官员的范围应包括各级党委(包括纪委)、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领导成员,既包括上述机关的领导成员,也包括上述机关内设机构的领导成员。  相似文献   

8.
官员问责是我国公共部门人事制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它的推行将在完善行政监控机制、提高政府工作效率、重塑政府形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根据近年来的实践情况,进一步完善我国政府官员问责制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的路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虽然新一轮“问责风暴”迈出了问责制发展的重要一步,但官员问责远未达到制度化、常态化的要求。为此,本文以“问责风暴”过程中蕴含的四对主要矛盾为出发点,探讨官员问责制度化、常态化的路径选择问题,认为其突破口是开展绩效问责,不可或缺一环是构建官员复出机制,关键是统一的问责立法。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在党政领导干部的称谓上出现了以官员相称取代同志、公仆的泛化现象,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认真分析此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及其危害,探讨坚持公仆论,杜绝官员说的举措,对于把握党的宗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广大群众对涉及公安题材的报道尤为关注,由此产生的网络舆论,其作用也日益突出。公安部门无论是在思想观念上,还是在工作措施、工作机制上,都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为给公安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公安部门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加强网络舆情控制,建立公安舆论的引导机制,同时还要加强与国内主流媒体和各大网站的联系沟通,强化公安宣传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才能真正保障网络舆论宣传的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2.
对地方官员晋升机制的文献研究由来已久。通过对学术史的回顾,官员晋升领域的学术研究呈现出不断深化的趋势。就晋升锦标赛层面的功绩制晋升争论、硬指标考核下的淘汰型政治激励以及投资中博弈所带来的多任务应激结果出发,已有研究既有着相当的学术贡献,但又存在着分析层次、对象差异、操作机制以及实证方法等层面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标尺赛、锦标赛、资格赛与淘汰赛四种竞赛模式解构了官员晋升,并就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可供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长江 《人事天地》2007,(9):12-12
内地记者身上难脱“官气”,但是真正见了当官的,谁也别说自己不紧张。香港的记者就不同,他们见了“官儿”,不管大小,都不拘束,也不会特别“加小心”。倒是这里的官员,面对媒体或市民,总是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什么事。  相似文献   

14.
仇和1957年出生,历任江苏省宿迁市委书记、江苏省副省长等职。他在主政宿迁时的一系列超常规的激进改革,使他被称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2007年12月他任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一路走来,不但媒体广泛报道,而且网友也参与热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为网民提供了自由言论的阵地,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网络民意的膨胀使得政府越来越关注网络,很多官员也纷纷以实名开设博客,通过博客与民众进行交流互动.官员博客是Web2.0时代的必然产物,也是政治民主的体现.官员博客的发展现状、功能特征、对民主进程的推动作用及存在的问题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一个普通科员一路晋升至省部级官员,要经过副科、正科、副处、正处、副厅、正厅、副部、正部8级台阶。如今,像这样升迁的公务员已是风毛麟角。根据计算,从一个普通科员成长为一位正厅局级官员,大约需要25年。如果你不能在35岁升到正处、45岁升到正厅,那么,你的仕途很可能将从此止步(6月16日《晶报》)。  相似文献   

17.
要“真心”开博。官员博客的内容应该是自己真实的所思所想、生活际遇、苦闷快乐,不做作、忌伪装。如果官员大摆官架子,居高临下,长期“看帖不回帖”、网页不更新,甚至安排秘书代写日志,只会激起网民对“官博”的反感。要“真实”说事。在网络空间里,  相似文献   

18.
心理学强调人的动机决定人的行为,所有搞迷信的官员动机只有一个,就是升官发财。升官发财不一定要搞封建迷信那一套啊。但是中国独特的官场生态又使得干部的升迁变动成为一种变幻奠测的事情,“任人唯亲”的长官意志使得很多干部左右为难、煞费苦心。在一定程度上,一个官员能否升迁,  相似文献   

19.
当前,基层执法民警中存在着一种所谓“刁民”的说法。而如何正确分析和看待所谓“刁民”现象,从而确立执法为民的观念以及塑造执法者和服务者的双重形象,对进一步改善公安机关执法工作和树立民警新形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治国安邦的基本方略 ,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保证。我国各级政府在依法行政的进程中取得了很多成就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为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必须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